在书院放假的前几天,感觉好像已经有年味了,大家该准备的也都准备起来了,而且《曾许诺》的中册和下册也都交出去了,又拿回来四两银子。
李婉宁将前前后后这六两银子摆在桌面上,叫了几个姑娘过来:“你们说,为什么我们原来一本只能有一两银子,但现在分了三册,但是每册都能拿到二两?”
现在家里写话本子的事情,三个姑娘都知道了,因为都在家里,不太好瞒,所以干脆拉拢过来。
但因为两个小的太小了,平时是不允许她们参与讨论 的,她们平时也不刻意来听,只是正好在旁边的时候听那么一耳朵。
刘雅柔率先捧场:“因为母亲的故事好听。”
刘雅琴也道:“对,因为咱们的故事写的好。”
刘雅婷看着桌上的银子:“因为我们市场上的反响好,而且一直保持创意不断,所以老板提高酬劳,想让我们看在银子的份上多谢,达到双赢。”
李婉宁点点头:“你们说的都对,从这件事,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有一技之长的重要性。
如果你在某一个方面去深挖,让自己做到很好的程度,那么,你就可以靠这个来生存。
来这里后大家也能看到,技艺高超的绣娘,做饭好吃的厨师,甚至是能说会道的小二,都是凭借某一个方面的突出而赚钱。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我也希望你们能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好好培养,深耕成以后能养活自己的技能。
当然,我是希望你们能一生平顺,再无风雨,但以后的事情谁能说的上,等陷入绝境才想到技能重要性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
几个人若有所思,想想来到这里的一切遭遇,如果没有刚开始的打络子赚钱,可能也就没有后来了。
所以,其实在刚开始,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们就是因为打络子和绣帕子活下来的。
小丫家里为啥过得那么苦?就是因为本来就不善种地,可是家里两个人连络子都不会打,也没有其他任何可以拿出手的技能,所以,没饭吃也是有原因的。
因此,要像母亲说的那样,给自己学一个能赚钱的一技之长才可以。
其实这些话本该给那些男孩子们说,但是由于写话本子对他们来说还是秘密,所以不能以此为例。
算了,男孩子们以后万一真有什么就是去卖苦力也是个出路,还是女孩子们的技能更要紧一些。
就在大家准备热热闹闹过年的时候,也就是腊月二十二,书院放假的前一天,刘伯辉放学回来对李婉宁说:“母亲,杨夫子说过年他要带我们去边关,体验一下军队生活。”
“啥?”李婉宁掏掏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其他几个小妾也都向这边看过来。
刘伯辉又讲了一遍:“杨夫子说平日里我们在书院都养得和深闺小姐一样,得让我们去见识见识什么是男人。”
“你们班都去吗?”李婉宁觉得这夫子是不是有点不靠谱,这些我还小,像刘伯辉,等过完年也才十岁。
“是的,杨夫子说让我们回家和父母商量,能去的都去。”刘伯辉说完期待的看向李婉宁:“母亲,我能去吗?”
“你很想去吗?”李婉宁看着他的表情,还是不懂掩饰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他的想法。
刘伯辉突然又低头:“我想去,但是心里又舍不得,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结果过年的时候却不能和你们在一起。”
他说的是从来没有离开过家,这说明,在他的心里,家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如果去的话,哪天走哪天回说了吗?”李婉宁继续问。
“后天走,正月十五回。”刘伯辉回答。
看来,杨夫子是打算用掉整个假期了。
拿不定主意,李婉宁看看杜若,她虽然是母亲,但杜若才是亲娘,所以这种时候也要征询一下她的意见。
杜若看到李婉宁看过来,满脸不舍,但还是语气坚定:“夫人,他想去就让他去吧,我们被困在这里,这也是个难得的可以出去看看的机会。
而且,他也是镇南侯家的血脉,既然学了武,可能就是上天给李家留了个可继承练武血脉的机会吧,说不定迟早要走这一遭,早点去多了解下也能有个准备。”
亲娘都同意了,李婉宁也就不说了,出去见识见识也好,就当出去游学了,有杨夫子带着,安全问题也不必太担忧。
好在她们现在比较穷,孩子们的独立生存能力都还不错,刘伯辉虽然在男孩子里面是最小的,平时多少会受些哥哥们的照顾,但该会的也都会。
既然决定要去,那该准备的早点准备起来:“杜若,明天去买点肉,做点肉干让小五带着,军营里的大锅饭,估计味道也好不到哪里去。其他的各种能放的主动吃的,也带一些过去。”
“母亲,杨夫子说不让我们带吃的,就带点随身换洗的衣物和喝水的杯子就好。他还问咱家有没有方便面了,有的话他要买五十斤给我们路上吃。”听到可以去了,刘伯辉想起了他的小任务。
“家里有一些,不过不够,明天再做一点,不过你们就十几个人,路上要走几天呀?需要带五十斤这么多?”李婉宁对他们的饭量略显怀疑。
“夫子说为了锻炼我们,让我们走着去,如果快的话,大概要走两天的样子,除了我们班的人,还有一些将士也要从这里出发,和我们一起走,五十斤应该不够吃,路上还会打猎补充一些。”
李婉宁想着,这就是古代版的拉练吧,虽然对孩子们的毅力有很大锻炼,但估计大家都得累个半死。
罢了罢了,既然将孩子送到书院,也同意他走了学武的这条路,那就都听夫子的,人家说怎么练就怎么练吧。
总不能自己一个外行,天天对人家内行指指点点,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