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城墙之上密密麻麻站满了士兵,但实际上人数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多。而且,那看似铺天盖地的箭雨攻势,其实也就只有第一波最为凶猛凌厉,后续的攻击明显减弱了许多。
何林越琢磨越觉得此事透着古怪,难道说大梁是故意摆出这样一副强悍的姿态来迷惑我方?
想到这里,他当机立断,决定再次派遣一批精明能干的探子深入南关附近,务必将那里的真实情况探查清楚。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盼来了探子们归来禀报。
果不其然,正如之前所猜测的那样,大梁军确实只是在第一波攻击时表现得异常勇猛,而城墙上实际的士兵数量并不算太多,总共加起来不过万余人而已。
何林的双眼突然闪过一丝亮光,仿佛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如此!”
经过一番观察和思索,他终于弄清楚了眼前的局势。
大梁南关看上去的确有守军驻扎,但数量并不算多,大概只有几万之众而已。
回想起刚刚遭遇的那一波猛烈攻势,何林不禁自嘲地笑了笑,心想自己当时真是被吓得不轻。
此刻,营帐已顺利搭建完毕,何林当机立断下达了休息的指令。他深知养精蓄锐对于明日一早即将展开的攻城战至关重要,必须要让士兵们以最佳状态投入战斗。
同时,他暗自思忖着,凭借大梁区区几万守军,谅他们也没有胆量敢出城偷袭己方大军。
然而,事情真的会如他所料吗?
答案是否定的。
实际上,这一切都是梁武帝赵煜祺精心策划好的战略部署。
南关足足屯驻着多达二十万的精锐大军,此外还有南关原本的两万常备守军。两者相加,总计二十二万兵力严阵以待。
不过,赵煜祺却下达了一条特别的命令:倘若敌军前来偷袭,只要南关能够坚守不破,就无需将全部实力展现出来。
只需稳稳守住南关,死死拖住敌军就行,而且南关的将士还可以轮流换防,权当作一次实战练兵。
于是乎,便形成了如今这样看似守军稀少、力量薄弱的局面。若是让那位来自大宁的将领知晓真相,恐怕非得气得七窍生烟不可——敢情你们是把我们当成陪练来练兵了!
第二日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柔和的阳光洒在了大地上。
何林早早地起身,开始整顿自己所率领的军队。他目光锐利,神情严肃,心中充满了决心和自信。
经过一番紧张有序的部署后,军队已经做好了全力攻城的准备。
站在阵前,何林高高举起手中的长剑,大声喊道:“勇士们,随我冲锋!”
伴随着他这声激昂的号令,大宁士兵们如同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呼喊着、咆哮着,气势汹汹地冲向了南关。
一时间,喊杀声响彻云霄,震动天地。
城墙上的大梁士兵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却显得毫不慌乱,他们训练有素,行动迅速且有条不紊。
只见滚木礌石如雨点般纷纷从城墙上抛落下来,砸向正在进攻的大宁军队。每一块滚木都带着巨大的冲击力,每一颗礌石都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给大宁军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和伤亡。
然而,何林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身先士卒,亲自率领部分军队在城下督战,不断高声呼喊着激励士兵们奋勇向前。
他的声音洪亮有力,回荡在战场上,让每个战士都感受到了主将的勇气和信心。
这场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了整整半日。尽管大宁军队在何林的指挥下奋力冲杀,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始终未能成功攻破城门,甚至连登上城墙都异常艰难。
眼见第一批攻城的将士们渐渐疲惫不堪,何林果断下令轮换另一队将士继续发动攻击。
可是,新上阵的这批将士虽然同样勇猛无畏,但最终的结果依然不尽人意,他们仍然无法突破大梁守军坚固的防线,顺利登上城墙。
不过,何林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气馁或沮丧。他深知攻城之战向来不易,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
而且据他所知,南关城内的敌军数量不过区区数万之众。只要坚持下去,迟早能够将这座城池攻克。
于是,他稍作思考之后,当机立断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然而,此时的何林丝毫没有察觉到一个重要的细节——今日守城的大梁将士与昨日所见的并非同一批人。
这些新来的守军不仅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就连身上穿着的军服也是崭新干净的,完全没有沾染过鲜血的痕迹。
何林一脸凝重地退回营地后,便独自坐在营帐内,对着地图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他终于下定决心要改变之前的攻城策略。
他站起身来,走到营帐门口,望着远处那高耸入云、坚不可摧的大梁城墙,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之色。
随后,他果断下令召集军中将领们前来商议新的作战计划。
在会议上,何林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我们不能再这样一味强攻下去了,必须另寻蹊径!我决定利用投石车进行远程攻击,集中火力攻打城墙一处,试图打开一个缺口,从而突破敌军防线。”
众将领听后纷纷表示赞同,并迅速着手准备实施这个新战术。
与此同时,大梁这边的南关守将站在城墙上,远远地观察着大宁军队的一举一动。当他看到大宁军阵中的投石车开始移动时,不禁冷笑一声。
原来,这位守将早已得到了赵煜祺的授意,对于大宁可能采取的各种战术都有所防备。
只见他不慌不忙地下令继续执行原定的轮流换防计划,确保守城的士兵始终能够保持充足的精力和战斗力。
就这样,大梁守军有条不紊地应对着大宁的新一轮攻势。
随着大宁的投石车开始发动攻击,一块块巨大的石块犹如雨点一般呼啸着飞向了南关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