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吃油酥豆不是种没有度量的吃法,很多人为了多吃几颗油酥豆,是把筷子横着插进油酥豆里,这样借助筷子的长度尽可能得多捞到油酥豆,郭子不同,他只是用筷子一颗一颗得夹,还不是每口粥都得去夹油酥豆吃,这也得益于篾匠师傅的教导。篾匠师傅自己也是一样,很少吃人家的油酥豆,想吃油酥豆可以回家让自己的女人做。篾匠师傅的女人由于家里的豆子多,炒个油酥豆的机会也多,大慨是熟能生巧吧,篾匠师傅的女人炒油酥豆的技巧也很好,总能炒出那种嘎嘣脆的味道,而且很香,但很少炒烧焦了,这就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有些能炒像但却容易烧焦,吃到嘴里有股苦味,那样的油酥豆就有些大煞风景了。篾匠师傅外出做手艺,见到的油酥豆也多,吃到好吃的,也会借着嘴问问这家的女主人,让女主人传授一下炒油酥豆的秘诀。所以,篾匠师傅只是对人家的油酥豆抱着一种尝试的心情去吃的,而不是那种很难吃到油酥豆的心情去吃。郭子这几年随着篾匠师傅外出做手艺,也吃得很多,但每次吃油酥豆的时候,总记起师傅那次的笑话,而且这笑话是不是真实的也有待于考证。南方的农村,早饭吃得非常简单,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米粥和着菜吃,菜也不是每次都有用油炒过的,只有大户人家或者是亲戚来了,才会做这样的油酥豆吃,那时的油很贵重,没有太尊贵的客人也不会去炒油酥豆吃。第一油酥豆花费油,并不是一般的花费,炒一次油酥豆几乎就可以炒一个菜了,而且菜都炒得很香。第二豆子少,豆子能出很多也就是这几年的事。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地里的产量才慢慢得有些回升。第三,由于物质的匮乏,一般人家舍不得拿油来炒油酥豆吃。油酥豆有个好处,它不比其他的菜,只能用碗盛着吃,油酥豆却可以抓到手上去吃,和北方的花生米一样,可以当做点心吃,甚至是用个袋子装好提在手上,随倒随吃,特别的大户人家,吃饭的人多,炒个油酥豆出来,就有人装到袋子里去,等方便了再吃。郭子很记得那个故事,说是故事也有一定的真实性。故事是说从前有个大户人家,主人喜欢吃这样的油酥豆,但却是很吝惜,几乎是尝一二颗油酥豆就吃饱了,更不会把油酥豆当做点心,用袋子装着,提在手上,想吃的时候倒一把油酥豆出来。而是把油酥豆炒好,装在竹筒里,竹筒也差不多有筷子一般的深,要想夹到油酥豆吃,也得练好功夫才能吃到油酥豆。其实也是给别人看得多,说明家里天天有油酥豆吃,而大部分的时间只能吃到筷子沾到的盐,但这样的盐有了油的煎炒而变得格外的香。可能主人自己是经历过苦难的生活来的,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用,倒是他的孩子却是纨绔子弟,天天到外面去吃饭,吃香的喝辣的,主人看不惯也不愿孩子去过苦日子,也就不说而已,只要别人不说,自己就当是不知道。自己过着苦巴巴的日子。这天,儿子又出去吃饭,大户人家的主人一个人坐家里吃油酥豆做下粥菜,夹个三五次才能夹到一颗油酥豆吃。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有嘴快的人就到大户人家的主人面前去说了:你孩子又到外面去吃喝了。也许那天的心情不好,也许大户人家的主人听够了,还有可能对于来嚼舌根子的人恼怒,大户人家的主人发火了,捧起了装油酥豆的竹筒,把所有的油酥豆都倒进自己的碗里,心里想着:你天天到外面去吃,都不知道勤俭持家,我也败一次家。其实,倒出来的油酥豆却没有了几颗,大多是盐。这故事是篾匠师傅告诉给郭子的,郭子也听在心里,所以能帮别人省着点的还是帮别人省着点。郭子也只是在师娘端来了油酥豆的当儿夹了一颗尝尝。也说明自己在篾匠师傅家里当做是自己的家随便些。这也是做给师娘看的,也是郭子对师娘的尊敬,你师娘端出来的东西,我郭子一点都不给你尝,也说明郭子对师傅家里有些隔阂。等郭子快吃饱的时候,篾匠师傅的家里人才慢慢回到家里。郭子很快得把碗里的粥吃完了,对着篾匠师傅的家里笑笑便放下自己的碗筷,走到自己的房间里去了。在厨房做着家务活的师娘几乎是凭借着郭子的走路的步伐就能知道郭子吃饱了,而且没有和家里的其他人多说一句话就走到了郭子自己的房间里。师娘也由着自己男人的交代,走到郭子的房间里,把今天要买猪肉的钱给了郭子。师娘知道:自己不主动得给郭子的钱,郭子是不会过来问要的,不光是钱,其他的东西也一样。郭子放下了手里的碗筷,进了自己的房间,就在里面干坐着,也不吭声。郭子在听,听外面的动静,看看师娘会不会进来给自己去买猪肉的钱,让自己去向师娘要,郭子还真没有这样做过。没坐多久,郭子听到过道上传来师娘走路的声音,也知道师娘不是那种磨磨蹭蹭的人,更不是把钱看得很重的人,只要是给家里办事的,师娘都很爽快得拿出钱来。郭子听着师娘从厨房里出来,走过过道,推开自己房间门,对着自己说:郭子,你今天辛苦一下,去趟镇上,买些猪肉回来,这也是你师傅交代的。师娘从口袋里掏出了钱,直接给郭子。郭子发现:师娘并不是从手绢包好的钱数出来,而是直接从袋子里掏出来的,这也说明师娘早就把钱准备好的。递到郭子手里的钱是一张大团结。也就是一张十元的大钞,最大的面值。郭子有些为难,就这一张大钞能买到的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