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茵离开岛屿后,又来到了一片广袤的沼泽湿地地区。这里弥漫着一股潮湿而腐臭的气息,沼泽中生长着大片茂密的芦苇,芦苇比人还高,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在低声诉说着这里的困境。淤泥在脚下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仿佛随时会将人吞噬。
曲茵发现,由于战争的破坏,沼泽湿地的生态平衡被严重打破。许多珍稀的鸟类不见了踪影,原本丰富的鱼类资源也变得稀少。当地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和采集一些沼泽特有的植物为生,现在他们面临着食物短缺的问题。
曲茵首先开始修复湿地的生态。她深入沼泽,寻找那些能够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她的脚陷入淤泥中,每走一步都需要费很大的力气。在一片相对开阔的水域,她发现了几株幸存的菖蒲。曲茵小心翼翼地将菖蒲的根茎挖出一部分,然后移植到其他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她用手轻轻地将根茎埋入淤泥中,浑浊的泥水溅到她的脸上,但她毫不在意。
除了菖蒲,曲茵还组织居民们种植菱角。菱角的种子被撒在水面上,随着水波荡漾。曲茵告诉居民们,菱角不仅可以食用,其生长过程还能吸收水中过多的养分,改善水质。她站在一艘简陋的木筏上,将菱角种子均匀地撒开,阳光洒在水面上,反射出金色的光芒,种子就像一个个微小的希望在水面漂浮。
为了让鱼类资源重新丰富起来,曲茵在沼泽中设置了一些简易的鱼巢。她用枯树枝和水草编织成一个个圆形的巢状物,然后固定在水底。鱼巢为鱼类提供了繁殖和栖息的场所。她还从其他水域引进了一些鱼苗,鱼苗在水桶里欢快地游动,她轻轻将鱼苗倒入沼泽中,看着它们迅速游向深处。
在改善生态的同时,曲茵也关注着居民的居住环境。这里的居民大多居住在高脚屋中,以躲避沼泽的积水。但战争使许多高脚屋受损,有的甚至摇摇欲坠。曲茵教居民们用新的木材加固高脚屋的支架。木材是从沼泽边缘的树林里砍伐而来的,散发着清新的木香。居民们将木材砍削成合适的形状,用绳索和钉子固定在支架上。
曲茵还指导居民们更换屋顶的茅草。她和居民们一起到沼泽边的高地上收割长得最为茂盛的茅草。茅草在风中摇曳,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收割下来的茅草被整齐地铺在屋顶上,厚实而又保暖。
解决了居住问题后,曲茵开始帮助居民恢复传统的手工艺。沼泽地区的居民擅长用芦苇编织各种物品,如篮子、席子等。但由于战争,这一手工艺也几近失传。
曲茵在村庄里找了一块空地,这里被几株高大的树木环绕,树荫下是一片凉爽的空间。她把居民们召集起来,开始教他们芦苇编织。她拿起一根芦苇,手指灵活地将芦苇破开,然后开始编织。“看,先这样交叉,然后再把这根芦苇绕过来。”她一边做示范,一边耐心地讲解。居民们围坐在她身边,眼睛紧紧盯着她的双手,逐渐掌握了编织的技巧。
随着芦苇编织品的增多,曲茵想到可以将这些手工艺品出售到外面的市场,为居民们增加收入。她联系了一些商人,商人们来到这个沼泽村庄,被精美的芦苇编织品所吸引。很快,订单就源源不断地来了,居民们的生活也逐渐改善。
在沼泽湿地地区逐渐恢复生机后,曲茵又收到了来自一个深山老林里的小村落的求助信。这个村落隐藏在茂密的山林之中,四周都是高大的树木,阳光只能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星星点点的光亮,使得整个村落看起来有些阴森。
曲茵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走进村落。山路狭窄崎岖,布满了树根和石块,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周围的树林里时不时传来野兽的吼叫声,让人胆战心惊。
到达村落时,她发现这里的情况十分糟糕。许多村民都生病了,村落里弥漫着一股药味。原来,战争导致这里的水源被污染,村民们饮用了受污染的水后,纷纷生病。而且,由于山林中的野兽受到战争惊吓,经常出没于村落周围,威胁着村民的安全。
曲茵立刻着手解决水源问题。她沿着村落的溪流向上游走,寻找污染源。溪流两岸的树木枝叶交错,形成了一个绿色的隧道。曲茵拨开荆棘和树枝,艰难地前行。她发现,在上游有一个被战争遗弃的营地,营地中的废弃物和化学物质流入了溪流。
曲茵组织村民们清理营地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有生锈的金属、破旧的布料和一些不知名的化学容器。村民们戴着简易的口罩,用铲子和箩筐将废弃物运走。
清理完污染源后,曲茵开始对溪流进行净化。她在溪流中设置了多层过滤装置。最底层是用大石块堆砌而成的,石块之间的缝隙可以拦截较大的杂质。往上一层是用细沙铺成的,细沙可以过滤掉细小的颗粒。最上层是用木炭填充的,木炭能够吸附异味和有害物质。
经过净化后的溪流变得清澈见底,村民们可以放心饮用了。曲茵还教村民们如何保护水源,如不在溪流附近倾倒垃圾,定期清理溪流中的杂物等。
为了保障村民的安全,曲茵在村落周围设置了一些防御野兽的设施。她用粗壮的树枝和绳索制作成简易的栅栏,栅栏围绕着村落,将村落与山林隔开。在栅栏上,她还设置了一些铃铛,一旦有野兽触碰栅栏,铃铛就会发出声响,提醒村民们。
曲茵还教村民们一些驱赶野兽的方法。她用山中的草药制作成香囊,分发给村民们。这种香囊散发着一种特殊的气味,能够让野兽不敢靠近。她还告诉村民们,如果遇到野兽,不要惊慌,要大声呼喊并制造出声响,以吓跑野兽。
在解决了水源和安全问题后,曲茵发现村落里的农田大多荒芜了。由于村民们生病,无人耕种,农田里长满了杂草。曲茵走进农田,蹲下身子,仔细查看土壤的情况。她发现土壤因为缺乏养分变得十分贫瘠。
曲茵从山林中收集了许多落叶和腐木。她教村民们将落叶和腐木堆积在农田里,让它们自然腐烂,成为天然的肥料。然后,她从其他地方带来了一些适合山林种植的农作物种子,如山药、木耳菜等。
曲茵在农田里示范播种。她先用锄头将土地翻松,肥沃的黑土被翻了出来,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然后,她将种子播撒在土地里,再用土轻轻覆盖。村民们在她的带领下,纷纷开始耕种,农田里逐渐充满了生机。
随着村落的恢复,曲茵又把目光投向了村落的文化传承。她发现这个村落有着独特的木雕技艺,但由于战争,年轻人们都没有机会学习。曲茵在村落里找到了几位木雕老师傅,他们的手虽然因为岁月和病痛有些颤抖,但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对木雕的热爱。
曲茵在村落的祠堂里(祠堂是一座古老的木质建筑,屋顶的瓦片有些破损,墙壁上的木雕图案已经有些模糊,但依然能看出昔日的精美)设立了木雕工坊。她把年轻人们召集到这里,让老师傅们传授木雕技艺。
老师傅们拿出珍藏的木雕工具,有锋利的刻刀、小巧的凿子等。他们从最简单的图案开始教起,如一朵花、一只鸟。年轻人们拿着刻刀,在木头上小心翼翼地刻画着。他们的眼神专注,木屑在他们身边飞舞。
曲茵看着年轻人们认真学习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欣慰。她知道,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村落的灵魂所在。随着木雕技艺的传承,村落里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村民们的凝聚力也更强了。
曲茵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她又来到了一个位于火山脚下的小镇。这个小镇曾经是一个繁荣的地方,肥沃的土地得益于火山灰的滋养,农作物产量很高。但战争期间,火山爆发了一次小规模的喷发,虽然没有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但却对小镇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当曲茵到达小镇时,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硫磺的味道。地面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火山灰,有些地方还冒着热气。小镇的房屋有很多被火山灰掩埋了一部分,屋顶的瓦片被火山喷发时的石块砸得粉碎。
曲茵首先关注的是小镇的农田。她走进农田,发现土壤被火山灰覆盖得太厚,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她教小镇的居民们用铲子和耙子将多余的火山灰清理掉。火山灰很轻,但扬起的灰尘却让人呼吸困难。居民们戴着自制的布口罩,努力地清理着。
在清理火山灰的过程中,曲茵发现有些土壤因为高温变得十分坚硬。她从其他地方带来了一些蚯蚓,将蚯蚓放入土壤中。蚯蚓在土壤中蠕动,它们的活动能够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曲茵还从火山灰中发现了一些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对某些特殊农作物的生长有好处。她挑选了一些适合在火山灰土壤中种植的农作物,如南瓜、辣椒等。她把种子分给居民们,并教他们如何播种。
居民们在农田里挖好坑,将种子放入坑中,然后用土覆盖。曲茵提醒居民们要注意浇水的量,因为火山灰土壤的保水性与普通土壤不同。
除了农田,曲茵也关注着小镇的房屋修复。她组织居民们清理房屋上的火山灰和石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