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科论文查重率,一直有个笑话。
这个笑话是这么说的:
论文查重太高,超过百分之五十的,那叫学术不端。
因为论文作者没有自己的观点,核心论点全是剽窃别人的,这就是最典型的抄袭。
论文查重太低,低于百分之四,甚至没有重复率的,那叫学术垃圾。
因为你没有引用,那就没有说服力,你一个本科生不用大佬的理论,全靠自己杜撰,能有什么学术价值?
这篇《滕王阁序》的查重率只有百分之二,这是什么概念呢?
等于是说有全篇可能只有几个词语,可能和前人的文章重复。
如果这是一篇学术论文,导师会毫不犹豫的将它归入学术垃圾行列,并把学生骂得狗血淋头。
但这是一篇骈文,在广博的古汉语中,几个词语的重复,或者相似,那根本就算不上什么。
就算是两个指纹,也有可能有几条纹理相似。
一篇文章有几个词语重复或者相近,用再严格的标准,那也够不上抄袭。
在场的老师显然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脸上都露出掩饰不住的喜色,
一篇足以传颂千古的文章,就要在这次高考中诞生了。
阅卷组长高声问道:“还有哪位老师阅到了这篇滕王阁序?给满分了吗?”
高考阅卷是双评机制,同一个考生的同一个试题,会分给两个不同的老师评分。
负责评阅作文题的四个老师面面相觑,都想看看还有谁这么好运,阅到了这篇《滕王阁序》。
从对方茫然的表情上,大家很快就明白了还没有第二个人阅到这篇作文。
于是其他三个本该下班休息一会的作文题阅卷老师,又着急忙慌的回到了自己的工位上,开始刷新试卷。
大家都希望能亲手给这篇奇文打上满分。
万一以后这篇《滕王阁序》入选教材,以后上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和自己的学生吹牛,就可以说“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当年是为师阅的,第一眼看见它我就毫不犹豫的给了满分……”
想想就爽!
至于阅卷组长,则是稳坐钓鱼台,不管是谁阅到这篇作文,都要交给他来做最后的判定。
放在古代,这就是座师。现代虽然没有了座师一说,但以后他吹牛b的时候,仍旧可以说:“当年是我力排众议,把这篇文章评为满分的!”
很快,就有一位老师的阅卷系统给他推送了这篇《滕王阁序》,他忍不住惊喜的叫出来:“我阅到了!”
其他的老师纷纷报以羡慕的目光。
这位老师马上给《滕王阁序》打了满分,然后这篇作文就被阅卷系统推送到了阅卷组长的电脑上。
尽管组长心里非常清楚,不可能有人反对,但他还是问了一句:“大家都同意给这篇作文满分吧?”
“同意!x4”
听到大家的答复,阅卷组长才判定了满分。
……
下午,又一位老师阅到了满分的试题。
这次是创作题。
之前说过,创作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满分只能给古诗词。
近代诗很容易拿高分,因为只需要小小的压一点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立意明确,字迹漂亮一点,就能拿到高分。
但近代诗不管你写的多好,字迹多漂亮,都不会给你满分。
古诗词则恰恰相反,高分难拿,如果你的古诗词写得一般般,那么拿到的分可能还没有现代诗多。
但如果你的古诗词足够出彩,那就一定能够拿到满分。
这次拿到满分的就是一首非常出彩的古诗。
尽管创作题满分不需要组长评定,但这位评到这首诗的阅卷老师,还是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这边又出了一首满分的诗!”
其他老师正要好奇的围观的时候,就听到另一位老师道:“巧了,我这边也出了一首。”
老师们心想:“他们俩说的不会是同一首诗吧?”
凑近一看,果然是同一首——《送窗友赴云程》。
朴实无华的题目,并没有让阅卷老师们升起轻视之心。能让两位老师同时都判定满分,肯定不是庸作。
果然,在两句一看就功底深厚的写景叙事之后,他们就看到了自己想看的,升华主题的句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又是足以传颂千古的名句佳作。
“……”
老师们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还是一位老师问出了大家都想问的问题:
“额……现在的高中生,都是这个水平了吗?”
先是一篇《滕王阁序》,现在又来一首《送窗友赴云程》。
天才的古人他们在史书上和课本上见得多了,但天才的现代高中生,还是很少见到的。
尤其一个省一次性居然出了两个,实在是让人惊讶。
老师们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互相从对方的脸上看到了茫然。
于是大家都明白了,正常高中生的水平仍旧和他们所知道的一样。
天才,仍旧是极个别的。
而且出自他们不知道的学校。
一位老师讲了一个并不好笑的笑话:“可能今年文曲星保佑,我们芜城文运昌盛。”
“哈哈!”
“还真有可能!”
“说不定是文曲星下凡了……”
几位老师都很给面子的笑了起来。
这时,一位练过书法的老师突然道:“额……你们不觉得,这个考生的字迹和那个写《滕王阁序》的有点像吗?”
被他这么一说,大家脑海里不由自主的便浮现出了刚刚看过的《滕王阁序》,那个考生也写得一手好字。
他们越越想越觉得像,不管是笔锋,还是文意,都有那么点相似的味道在里面。
“好像还真有点像哈……”
“确实像。”
“真的挺相似的……”
“田老师,你把那个《滕王阁序》的卷子调出来看看呗!”
“对!对比一下!”
阅卷老师是可以查看自己阅过的试卷的,当然仅限于他评阅的那一题。
这是为了避免出现评分失误,可以及时修改。
田应羽很快将批阅过的《滕王阁序》调了出来,大家把两个题的放在一起对比,一目了然。
这特么何止是像?分明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字!
即便在场的一些老师不懂书法,也没有学过笔迹鉴定。
但他们仍旧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就是一个人写的字!
“嘶——”
“卧槽!”
“真是一个人!”
“难怪诗写得这么好!原来是同一个人。”
“这就不奇怪了!”
“真是老天爷赏饭吃啊!”
“何止是老天爷赏饭吃!这简直就是老天爷特么追着喂饭吃!老天爷甚至怕他不吃这碗,都想叫嚼碎了喂到他嘴里了!”
“这位考生强得过分了!”
“这学校到底走了什么狗屎运?居然出了一个这样的人才?”
……
很快,阅卷组长又再次被惊动了。
“又出满分作文了了?”
“没,这次是创作题,看笔迹还是那个写《滕王阁序》的考生写的。”
阅卷组长定睛看去,果然《滕王阁序》和《送窗友赴云程》这两篇的字,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看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阅卷组长的眉毛忍不住跳了跳。
“这下,那些名校为了抢人,估计又要打起来了!”
许多年前,就出现过一个全科满分的天才少年。当年各大高校为了争夺这个天天才少年,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些本来就有宿怨的名校,更是为此在媒体上公然开撕。
他心里这样想着,嘴上说出来的却是:“我先跟教育局汇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