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安置地时,这里已是一片忙碌喧嚣之景。柯神医率先跳下马车,他身着一袭青布长衫,虽略显朴素,却难掩那一身的儒雅与干练。
只见他高声喊道:“来,咱们先把诊疗之地安顿妥当。”
大夫们闻声而动,迅速在一片空地上支起几顶大帐篷,将里面布置成临时诊疗所。桌子依次排开,药箱整齐地置于桌下,银针、脉枕等物件一一摆在桌上,药材架也搭建起来,各种药材被分门别类地摆放其上。
此时,流民们听闻要检查身体,皆围聚过来。
人群中有老弱病残,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眼神中透着疲惫与惶恐。柯神医站在高处,双手抱拳,朗声道:“各位乡亲,我等前来,是为助大家查看身体状况,若有病症,可及时医治,还请诸位按顺序排队,切勿慌乱。”
流民们面面相觑,交头接耳,虽有些许不安,但在衙役和里正的维持下,还是慢慢排起了长队。
检查伊始,柯神医亲自坐镇指挥,将大夫们分成数组。“你们这组从东边开始,定要仔细查看每个人的情形。” 他说道。
大夫们点头称是,各自忙碌开来。一位中年大夫走向一位老者,老者身形佝偻,白发苍苍,身上的衣服打着补丁,脸上布满岁月的皱纹。大夫微笑着说:“老伯伯,您先坐这儿,我给您瞧瞧。”
他先仔细端详老者的面色,又让老者伸出舌头查看舌苔,接着轻声问道:“您最近可有咳嗽、发热或者肚子不适?”
老者缓缓摇头,声音沙哑地说:“就是赶路累了些,没啥大毛病。” 大夫仍不放心,又为老者把了脉,片刻后才放心地说:“老伯伯,您身体还算硬朗,不过还是要多休憩。”
老者微微点头,感激地说:“多谢大夫。”
在另一处,一位年轻大夫遇到棘手之事。一位流民的手臂受了伤,伤口已有些化脓,散发着淡淡的腐臭气息。
那流民是个年轻后生,身材魁梧,皮肤黝黑,此刻却因伤口疼痛而眉头紧皱。
年轻大夫皱起眉头,轻声说:“这伤口得好生处理,不然会愈发严重。” 流民有些害怕,眼神中带着担忧,说:“大夫,会不会很疼啊?”
大夫安慰道:“我会尽量轻点,你且忍一忍。” 说着,他小心地清理伤口,流民疼得直咧嘴,旁边的人纷纷围过来观看。
一位大妈咂咂嘴说:“这大夫可真细心,这后生也是可怜。” 一位大叔附和道:“是啊,希望能快点好起来,还能去挣些工钱。”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
与此同时,消毒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衙役们在柯神医的指导下,将石灰粉均匀地撒在安置地的各个角落。
“大家把石灰粉撒开些,尤其帐篷周围和通道上。” 柯神医喊道。
衙役们应了一声,纷纷动手。石灰粉落下,扬起一片白色的粉尘,有些流民被呛得咳嗽几声。
还有些衙役在熬煮消毒草药。大锅里的水咕噜咕噜地冒着泡,苍术、白芷等草药在水中翻滚,散发出浓郁的药香。待药水熬好后,用木桶装着,由专人拿着木瓢,在帐篷里喷洒。“大家都散开些,让药水能喷到各处。” 喷洒之人喊道。
帐篷里的流民们纷纷避让,看着药水洒在地上、床上,虽味道刺鼻,但也知晓这是为了大家好。
一位妇女掩着口鼻说:“这味儿虽不好闻,可只要能不生病,忍一忍也罢。”
艾草也被点燃了,放置在帐篷的角落里。烟雾袅袅升起,带着一股清香。
一位小流民身着破旧的短衣短裤,脸蛋脏兮兮的,好奇地凑过去,想要摸摸,被大人一把拉回来,“别乱动,这是消毒的。” 大人说道。
小流民眨眨眼睛,问道:“什么是消毒啊?” 大人解释道:“就是把坏东西都赶走,让咱们不生病。” 小流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柯神医一边指挥,一边亲自为一些疑难病症的流民诊治。
他走到一位妇女面前,妇女面容消瘦,眼神中满是焦虑,怀里抱着一个生病的孩子。孩子小脸通红,呼吸急促,身上的衣服破旧却被妇女整理得很干净
。柯神医接过孩子,仔细查看后说:“这孩子受了风寒,还伴有内热。” 他迅速开了药方,让人去抓药。“这药要赶紧煎了给孩子服下,多喂些水。” 柯神医叮嘱道。妇女连连点头,眼中噙着泪花,感激地说:“多谢神医,若不是您,我真不知如何是好。”
在诊疗的过程中,大家相互交流着。一位流民对大夫说:“大夫,你们真是好人啊,要不是你们,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大夫笑着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大家只要配合,都会好起来的。” 还有的流民在排队时互相分享着自己的经历,“我从东边来的,路上可难了,干粮都快吃完了。”“我也是,不过到了这儿,总算是有个盼头了,听说能有活干,有饭吃。”“是啊,希望这日子能越来越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检查和消毒工作渐渐接近尾声。柯神医把大夫们召集到一起,说道:“今日的情况还算不错,虽有患病之人,但未发现传染病。不过大家不能掉以轻心,后续还要加强观察和防护。” 大夫们纷纷点头。
柯神医又对流民们喊道:“乡亲们,往后大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帐篷要多通风。有不舒服的地方,及时告诉我们。” 流民们大声回应着。
夕阳西下,柯神医和大夫们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城。陈柯前来送行,“柯神医,今日多亏有你,辛苦了。”
柯神医摆摆手说:“陈大人客气了,这是关乎全城的大事,我等自当尽力。” 说罢,马车缓缓驶离,只留下安置地在余晖中渐渐归于平静,而这一场与健康和秩序的守护之战,仍在继续。
夜幕降临,安置地的篝火依然熊熊燃烧着,晚春的微风轻轻拂过,带着些许花草的芬芳与泥土的清新。流民们围坐在篝火旁,白天的疲惫在这温暖的氛围中渐渐消散。
一位老者吧嗒着旱烟袋,对身旁的年轻人说:“今天这柯神医和那些大夫们,可真是咱们的福星呐。
俺这把老骨头,原本还担心有啥毛病没人管,这下好了,能睡个安稳觉咯。” 年轻人连连点头,笑着回应:“是啊,大爷。俺还听说,这都是陈大人的安排,官府能这么为咱着想,咱可得好好干,不能辜负了这份心意。”
不远处,几个妇女正凑在一起,缝补着衣物。其中一个说道:“俺家那口子,今天被查出有点小伤,不过大夫给了药,说好好养着就行。这日子虽然苦,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有盼头。” 另一个妇女接话道:“俺们也得帮着做点事,不能光靠官府救济。等俺男人伤好了,就让他去参加修路的活儿,多少能挣点口粮。”
柯神医和几位留下来值守的大夫,在临时搭建的医帐中,依然没有停歇。他们借着烛光,整理着白天的诊疗记录,讨论着一些病情较为复杂的病例。
柯神医沉思片刻后说道:“今日那几个发热的病人,虽暂无大碍,但明日仍需重点观察。还有那几个伤口感染的,要及时更换草药,确保不恶化。” 众大夫纷纷称是,认真地记录着柯神医的叮嘱。
陈柯此时也没有休息,她在安置地四处巡查。看到流民们围坐在一起,脸上有了些许笑容,她的心中感到一丝欣慰。
当她走进医帐,柯神医起身相迎。“陈大人,您还未休息?” 柯神医问道。陈柯微微摇头,说道:“柯神医,您和诸位大夫也辛苦了一天,我来看看情况。这防疫之事,绝不可掉以轻心,明日的安排可有了打算?”
柯神医回道:“大人放心,明日我等会继续巡查,重点关注那些患病流民的恢复情况。并且会在安置地设置几个卫生宣讲点,教导流民们一些基本的卫生常识,如如何正确洗手、处理垃圾等,从根源上预防疫病。”
陈柯点头赞许:“如此甚好。这安置地的秩序恢复,也要加快进度。我已安排衙役明日协助流民们进一步整理住所,同时,物资的调配也会持续跟进,不能让大家饿着、冻着。”
在安置地的一角,几个孩子在火光的映照下,追逐嬉戏着。他们的笑声在夜空中回荡,给这略显艰难的环境增添了一抹生机。一个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根树枝,当作宝剑,挥舞着喊道:“我要当大侠,保护大家!” 周围的孩子纷纷叫好。
大人们看着孩子们,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仿佛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在安置流民与修路工程皆逐步推进之际,陈柯又将目光投向了密州城 - 板桥镇 - 古镇口以及密州 - 沂州 - 京师汴梁这两条重要道路的商业规划之上。
那是一个阳光初升的清晨,柔和的光线洒在陈柯所居之处的书案上,她目光沉静而坚毅,深知若要让密州真正兴盛起来,商业的繁荣不可或缺,而这些道路沿线,便是未来商业的脉络所在。
陈柯寻来炭笔与纸张,轻轻铺展于桌面,炭笔在指尖的转动下,开始在纸上落下痕迹。她先深吸一口气,凝心静气地从道路的走向与周边的地形着手描绘。
每一处弯曲与起伏,都仿佛是大地的呼吸与律动,她细细地勾勒,那线条犹如灵动的丝线,在纸上蜿蜒。河流被她以流畅的曲线展现,似能听到潺潺的水声;山丘则用粗犷的轮廓勾勒,仿佛能触摸到其坚实的质地。
而后,在道路的关键节点与较为开阔的区域,她开始绘制房屋与店铺的轮廓。
有的是宽敞大气的客栈模样,有着高大的门楼,门楼的飞檐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每一片瓦当都精心雕琢着古朴的花纹,在阳光的映照下似有光影流动。
门楼两侧,悬挂着朱红的灯笼,灯笼上绘着金色的祥纹,随风轻轻摇曳。进入客栈内部,是一个宽敞的庭院,中间有一方清泉,清泉中锦鲤嬉戏,溅起的水花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烁着五彩光芒。
庭院四周,是一间间客房,雕花的门窗精致细腻,窗棂上糊着的窗纸透着柔和的光晕。客房内,摆放着古雅的床铺,床帏用淡蓝色的绸缎制成,绣着雅致的梅花图案,床铺松软厚实,仿佛能让人立刻陷入甜美的梦乡。
床边是一张梨木制成的矮桌,桌上摆放着一套青花瓷茶具,茶杯上绘着山水图,精致非常。墙壁上挂着几幅书画,笔墨纵横间尽显文人雅士的风流。
有的则是小巧精致的杂货铺,四方的屋子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货品。从门口的竹编篮筐,到屋内悬挂着的丝绸香囊,香囊散发着清幽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还有那摆放整齐的陶瓷器具,有的是绘着田园风光的陶碗,碗上的色彩鲜艳明亮;有的是造型古朴的瓷瓶,瓶身的釉色温润如玉。一旁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小物件,有精致的木梳,梳齿细腻光滑,柄上雕刻着花鸟图案;有色彩斑斓的丝线,缠绕在木轴上,仿佛是一道道绚丽的彩虹。
还有那酒肆,门口画着酒旗飘扬。酒旗用淡黄色的布帛制成,上面用黑色的墨汁写着一个大大的 “酒” 字,字体苍劲有力,在风中猎猎作响。酒肆的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红辣椒和玉米棒,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走进酒肆,屋内摆放着一张张厚实的木桌,桌面被擦拭得油光发亮,仿佛能映出人影。木凳敦实牢固,围绕在桌子四周。酒肆的柜台用深色的胡桃木打造,台上摆满了各种酒坛,酒坛上贴着写有酒名的红纸标签,有 “女儿红”“竹叶青”“高粱烧” 等。
坛口用红布封着,仿佛在诉说着酒的醇厚与香浓。
柜台后的酒架上,陈列着各种精致的酒具,有银制的酒壶,壶身刻着精美的花纹,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清冷的银光;有琉璃的酒杯,杯壁薄如蝉翼,色泽晶莹剔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