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这边的事情解决差不多的时候,接下来就是农忙的时间了。
紧锣密鼓的夏收要开始了。
“真是奇怪了,往年咱们这边的稻子可没有这么早收啊。”有身子看到稻田里那些稻穗沉甸甸的压弯了腰,一个个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
开心之余,又有一些疑惑。
他们这边的水稻有这么快吗?
因季节的原因,他们的水稻种的比较晚,相对来说了,收稻子的时间也比其他地方晚。
但是现在是五月底,还没到六月,竟然不足三个月就,就可以收了?
这也太快了一些吧?
“你懂什么?这是咱们村长那边提供的种子,那孕育出来的稻苗就不一样,成熟期肯定也很短啊。”马上有大娘打断婶子的话。
“这几天得抓紧收稻谷。村长说,趁着这几天,六月份咱们再种一轮,等到八九月份的时候又能收一季。咱们这边一年能收两季的稻谷,还担心今年会饿着吗?”
听到这话,婶子们听后也是来了精神。
可不就是,他们这边的稻谷不足三个月就丰收,成长速度非常的快。完全可以收两季稻谷,等8月份收稻谷后,还可以种玉米大豆这些。
入冬之前又可以收一波粮食。
如此一来,他们今年的粮仓肯定能堆满。
想到这里,大家都来了精神。
然后季如歌这边也开始让大家手头上的事情暂缓停下来,都加入收稻谷的队伍中。
又再次找楚校尉,蔡校尉等几位校尉大人手中接走了大量的兵,一起加入收割稻谷中。
现在,几乎整个北境都开始动员起来。
无他,季村长十万亩地可不是小数目。
必须加大人手一起来帮忙。
人多力量大,能够快速的收割。
收割完就要马不停蹄的翻地,再次种水稻。
他们就是在与时间赛跑,耽误不得。
严大人听说季村长这边种的稻谷都可以收了。
第一反应是不可能。
但随后又觉得发生在华村似乎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那位季村长身上有秘密,或许这水稻还真的可以实现三个月一收。
带着好奇心,严大人带着人亲自去地方考察。
当看到一望无垠的水稻田,都是稻穗压弯头,沉甸甸的。
他好奇的拔出一颗,将稻谷随意的一撮,竟发现是稻谷都丰满的很。
里面出现了晶莹透剔的精米,放在鼻尖一闻,就闻到了米香味。
严大人惊了,这,这稻谷竟然这么的好。
而且看着谷穗,一亩地也得有五六百斤吧?
“季村长,你预估这一亩地得多少?”严大人忍不住来到季如歌身边,好奇的询问。
季如歌扫了他一眼,唇角微够:“严叔可不是我吹,我这稻谷亩产最少也得千斤。”
“千斤?怎,怎么会?”严大人听后很是惊讶。
按照他过往计算的亩产产量,高产的也不超过四百斤,收益差的也只有不足两百斤。
而现在听说却是要千斤,这悬殊也太大了。
也难怪严大人不愿意相信了。
季如歌也明白,按照现在的农业水平以及种子等原因,亩产两三百斤是常态。
高产四百斤,那都是顶好了。
很多人还是亩产不足两百斤。
也正因为亩产的产量提高不上去,所以很多人还饿着肚子。
尤其是大米这些,那都是给贵人,有钱人才能吃的起。
就算是那些贵人们,也不是日日都能吃得起米饭的。
更多的是面食,或者高粱米等一些杂粮代替主食。
但自己这十万米水稻田可不一样。
自己当初育种的时候,都是用灵泉水泡过。
然后田里的水,也都是灵泉水稀释过后的。
所以这稻谷长的壮,谷穗长的也好,而且还不生虫,最重要是大大缩短了水稻的成熟期。
只需要三个月就可以收割。
按照这样计算,在北境也可以毫无压力的收获两季水稻。
如果遇到一些天气会影响水稻,延长收获期也不用担心,多加点灵泉水加快生长就是了。
面对严大人的怀疑,季如歌也没有过多解释。
而是让人将刚收上来的一亩地的水稻现场脱谷,然后直接称重。
很快,称重结果出来了。
这个结果,负责称重的人惊住了,直接人卡在那里,像死机了。
“到底是多少?怎么不说话了?”严大人等人都在等着师爷说话。
真是的,怎么不说话了?
难道是亩产没到?
不可能,严大人看着稻谷,直觉不可能。
他可是亲自在这里看的,这大米少数也有七八百斤。
其他人也都在等着师爷的答案。
在众人催促声中,师爷终于从惊讶中回过神来。
用力深呼吸一口气,压抑住自己激动的心情。
但因为太激动,说话的声音还带着颤抖。
“亩产,亩产一千五百斤。”
“嘶。”
“什么?多少?”
“你耳朵塞驴毛了?师爷说了是一千五百斤。”
“啥?一千五百斤,我的天爷啊,竟然有,有这么多?”
在场的人听到这个答案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严大人更是激动的很。
一千五百斤,一千五百斤,这,这是多可怕的数字。
一亩地是一千五百斤,那十万亩地是多少?
严大人整个人都激动坏了。
天啊,天啊,北境的百姓有救了,再也不会有饿死人的情况了。
而且,而且这一年可以种两季水稻。
两季十万亩,亩产一千多斤,那是多么可怕的天文数字。
还有,还有到时候收完水稻之后,还有玉米,大豆,红薯,土豆那些农作物,这十万产量只多不会少。
尤其是红薯和土豆,亩产都是几千斤。
想到那些数鸭子,严大人都感觉不真实。
“好,好,可真是太好了。”严大人激动坏了。
这么多的粮食,这么多的粮食。
他们北境也是好起来了,再也不用像个乞丐,各种求上面的人拨粮草给他们了。
而比严大人更激动的,还是楚校尉那些人。
太好了,他们以后再也不用吃豆子,终于可以吃上大米了。
“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