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皇帝苻坚,最终还是选择了时间线最为靠后的大清雍正世界。
因为按照王猛所说,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包括隋文帝和明成祖,皆是一代雄主,再加上国力正值鼎盛,不可力敌也。
除非陛下愿意退位,臣服于其中一人。
可已经当上了皇帝的苻坚,又如何肯就此退位呢?
哪怕对方是秦皇汉武,亦不能让他甘心投降啊!
所以最终苻坚在王猛的建议下,从汉高帝、宋太祖,以及清雍正这三个貌似不那么强的世界之中,选择了清雍正。
因为相比之下,汉高帝刘邦虽然个人能力一般,大汉开国时期的国力也强不到哪里去,可谁让人家麾下有萧何、张良、韩信这三大人杰呢?
哪怕撇开不受信任的韩信,人家也还有两个好后代呢!
到时候无论是卫青、霍去病,还是云台二十八将,他们拿什么应付?
因为对于“诸天帝令”的功用并不清楚,所以王猛也不得不往最坏的地方去想。
万一人家刘邦能叫来援军呢?
至于宋太祖赵匡胤,按神榜所言,他的大宋并未一统天下,军事方面也应该相对较弱,如果去了的话,他们前秦应该会有机会,但很可惜,这次的名相盘点中,还有一个王安石。
这位大宋名相甚至还未等盘点结束便已经选定了目标,所以等苻坚做出决定时,已然迟了。
毕竟每个十大皇帝所在世界,一个月最多都只能融合一个世界,也就是说,只要有人选了这个世界,那其他人就不能选了。
最终,不甘心就此退位的苻坚,不得不选择了距离他这个时代最为遥远的,大清雍正世界!
他要在那里,率领他的前秦铁骑,与同为少数民族的雍正皇帝争锋!
......
再往后,隋文帝世界没什么变化,既没有人上榜,也没有人选择他们。
嗯,可以预见,这或许将会是未来此世界的常态......
而与隋文帝世界只相隔了四十年的唐太宗世界,这一个月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首先,鉴于神榜中关于房玄龄身后的结局,大唐各大高官门第,全都不约而同的加大了对下一代的管教力度,一时间,整个大唐长安城的二代们哀鸿一片。
不过,真正令整个世界为之大变的,却是在十天之后,十大名相中唯一的外族人,排行第八的耶律楚材,出人意料的选择了这个世界!
由于当时蒙古帝国的大汗窝阔台已死,皇后乃马真后执掌大权,两朝元老耶律楚材也被排挤出了朝堂。
所以在获得诸天令后,耶律楚材独自思虑良久,终于决定,放弃这个他为之拼搏了大半生的庞大帝国,转而投效其他君主。
因为契丹人的身份,耶律楚材首先排除了大秦、大汉、大隋、大宋、大明这些明显歧视外族的王朝,只在同为外族人的清雍正,和传言有胡人血统的李世民之间犹豫了片刻。
最终,他还是决定投效更为熟悉的“天可汗”李世民,而不是后世完全陌生的清雍正。
至于说算不算背主?
别逗了,如今他耶律楚材曾效忠过的成吉思汗父子早就死了,他也被新的当权者排挤出了朝堂,连重病都没有人来探望,谁有资格怪他更换门庭?
如今,二十天过去,唐太宗世界。
随着两个世界的融合,以及房玄龄、耶律楚材获得的两道新的世界本源的融入,整个世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化着。
简单来说,就是天更高了,地更阔了,就连空气中,都开始弥漫起了丝丝微弱的灵气。
不过,在金色榜单的伟力之下,却并没有发生诸如地震、海啸之类的灾难,几乎是在润物细无声之间,两个世界便已经完成了融合。
两界之人,从此置身同一片天地。
地理环境方面的变化还不算太明显,可在国家层面,却是可以用乱成一锅粥来形容。
首先,大唐还是那个大唐,可在江南之地,却突然多了一个号为大宋的国家!
正是与耶律楚材同时代的南宋政权。
此时,宋理宗赵昀与他的心腹大臣,丁大全、贾似道等等已经完全搞清楚了情况,知道他们现在已经被融合进了唐太宗李世民所在的世界。
一时间,面对境内遍布的大唐百姓,以及隶属大唐江南道的将军官吏,他们一个个全都是惶惶不可终日,完全没有了往日皇帝和权臣的派头。
除了南方,北面的变化其实更大,原本已经被李靖等大唐名将打服的突厥诸部,根本就不是蒙古帝国的对手。
短短二十天,已经有众多部族被征服了。
对此,早有预料的李世民,一边派兵四处出击,围剿在关中与中原地区驻扎的蒙古军队,一边也是从容不迫的派遣精锐大军北上,准备会一会号称天下无敌的蒙古铁骑。
而此次的领军之人,赫然还是李靖!
至于南宋?
李世民暂时没有派兵,而是只派遣了几位文官前往,想试一试有没有招降的可能。
......
宋太祖世界。
榜上无名的大宋开国丞相赵普心内黯然,不过赵匡胤的心情却显然不错,因为就在金榜排名刚刚结束,王安石所在的世界便被融合了进来。
在地理环境方面,跟唐太宗世界一样,不过因为只有王安石那一道世界本源,所以在变化上,还要更小一些,充其量就是突然之间人多了不少,不过既然大家都是宋人,那彼此间的隔阂就小得多了。
尤其是,某些有族谱的人家,更是直接就找到了自己的祖辈先人,这真是,意外之喜啊。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显然正是宋哲宗赵煦,年仅十岁,刚刚登基不到一年的他,突然见到了自己的天祖伯父赵匡胤,可想而知对他内心的冲击了。
虽然事发突然,但以赵匡胤的威望能力,收服一个小小的赵煦自然是不在话下,哪怕是实际掌权的太皇太后高氏,以及保守顽固的司马光,面对强势又占据大义的赵匡胤,也是不得不低头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