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逸走出库房,迎着午后暖阳,只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他要让那些古老而精湛的技艺重现光辉,首先要做的,便是招募一批对传统工艺有兴趣的年轻工匠。
他命人取来笔墨,在宣纸上挥毫泼墨,写下了一张醒目的招募告示。
告示上,他不仅详细描述了工匠们将要从事的工作,还开出了丰厚的报酬,甚至许诺,技艺精湛者,可破格提拔,直接入工部。
他带着侍卫来到长安最热闹的集市,选了一处人流密集之处,将告示贴在了显眼的地方。
阳光洒在告示上,黑色的字迹闪烁着光芒。
郑逸站在告示前,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在等待着一场盛大的开幕。
他相信,只要有人看到这张告示,定会被他的诚意所打动。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集市上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但驻足观看告示的人寥寥无几,更别说有人上前询问了。
郑逸的脸上,起初的自信和期待逐渐被惊愕所取代。
他以为,如此优厚的待遇,定会吸引大批的年轻工匠前来应募,毕竟,他开出的条件,足以让一个普通百姓衣食无忧。
但眼前的事实却是,他们宁愿在街头闲逛,也不愿看他一眼。
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胸膛里仿佛堵着一块石头,沉甸甸的。
阳光依旧灿烂,却无法驱散他心中的一丝阴霾。
那些在他心中闪烁着光芒的传统技艺,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被世人所接受。
他原本以为,只要有了替代原料,一切都会水到渠成,却没想到,工匠的缺失,竟成了他前进道路上的一大阻碍。
难道,真的是他想得太简单了吗?
他看着告示,目光逐渐变得深沉起来。
就在他思索之际,一个低沉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殿下,似乎……效果不佳。”说话之人是赵老师傅,他不知何时来到了集市。
郑逸回头看了他一眼,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将目光再次投向了那张被冷落的告示,缓缓的,他嘴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他忽然想到,或许,他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让大家了解传统工艺的魅力。
他转身朝身后的侍卫吩咐了一句,“走,我们回府。” 留下赵老师傅一人站在原地,眉头紧锁。
郑逸回到府中,立刻召集画师,将心中所想倾诉而出。
他要的不是简单的招募告示,而是一本精美的宣传册!
册子里,不仅要图文并茂地展现各种传统工艺的精妙之处,还要突出学习这些技艺所能带来的好处,比如能够进入工部,获得稳定的工作和丰厚的收入,甚至有机会成为一代名匠,名垂青史。
画师们紧锣密鼓地工作着,郑逸则在一旁亲自指导,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缺。
几天后,一本本制作精良的宣传册新鲜出炉。
郑逸拿着宣传册,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
他再次来到集市,这一次,他没有张贴告示,而是将宣传册分发给来往的行人,特别是那些年轻人。
果然,精美的图画和诱人的文字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哇,这缂丝做的仙鹤,简直栩栩如生!”一个年轻人翻看着宣传册,眼中满是惊叹。
“听说学会这门手艺,还能进工部当官呢!”另一个年轻人兴奋地说道。
“要是能学得一手好技艺,以后就不愁吃穿了!”一个姑娘憧憬着未来。
看到宣传册的效果如此之好,郑逸得意地笑了。
看来,现代的宣传手段在唐朝也一样管用。
很快,就有不少人来到郑逸面前,询问招募的具体事宜。
郑逸耐心地解答着他们的疑问,并鼓励他们积极报名。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
一些家长听说自己的孩子要去学做工匠,立刻跑来阻止。
“做什么工匠!工匠有什么出息!我要我儿子去考科举,将来当大官!”一个家长大声嚷嚷着。
“就是,做工匠又脏又累,哪有读书好!”另一个家长附和道。
“殿下,您这招募工匠,怕是不好办啊。”一个侍卫担忧地说道。
郑逸看着那些坚决反对的家长,揉了揉太阳穴,感到一阵头疼。
他没想到,除了工匠的缺失,他还要面临来自家庭的阻力。
看来,这传统工艺的复兴之路,比他想象的还要艰难。
郑逸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望向前方。
“赵师傅,明日,请您……”
郑逸嘴角微扬,“赵师傅,明日,请您带上几位技艺精湛的工匠,在集市上当众展示一下我们的手艺。”
第二天,集市一角,临时搭建起了一个简易的工坊。
阳光洒落,映照着匠人们手中闪烁的工具。
赵老师傅精神矍铄,他坐在织机前,手指翻飞,一根根细丝在他的指尖跳跃,很快,一匹精美的缂丝织物就呈现在众人眼前,其上仙鹤栩栩如生,仿佛要振翅欲飞。
另一边,年轻的工匠们也在展示着各自的绝活,有人在木头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花鸟,有人在瓷器上绘制出精美的图案,每一件作品都令人叹为观止。
起初,家长们还抱着怀疑的态度,脸上写满了不屑。
但随着匠人们的展示,他们的表情渐渐发生了变化。
他们从最初的轻蔑,到惊讶,再到惊叹,最后变成了赞赏。
他们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匠人们手中的技艺,仿佛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那些原本嚷嚷着要孩子去读书考科举的家长们,此刻也纷纷闭上了嘴,
“这…这手艺,真是太精湛了!”一个先前反对最激烈的家长,此刻也忍不住发出由衷的赞叹。
“是啊,没想到,做工匠也能做出如此精美的东西,真是大开眼界!”另一个家长也跟着说道。
郑逸站在人群中,看着家长们态度的转变,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他的策略成功了。
那些古老的技艺,并没有被世人遗忘,只是缺乏一个展示的机会。
而他,则为它们提供了这个舞台。
他感觉胸膛里充满了力量,仿佛所有的阻碍都已经被他扫清。
他畅快地呼出一口气,阳光似乎更加温暖了。
人群中,夏婉站在郑逸身旁,她认真地看着工匠们展示技艺,时不时地在纸上写写画画,似乎在记录着什么。
她灵动的眼眸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时而蹙眉沉思,时而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像是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广这些传统工艺。
郑逸侧过头,看着她专注的模样,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的眼神温柔而深情,充满了爱意。
他觉得,有她在身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迎刃而解。
“殿下,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做?”夏婉抬起头,看向郑逸,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
郑逸看着她,眼神变得更加柔和,嘴角扬起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轻声说道,“接下来……”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轻轻地拉起夏婉的手,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
阳光洒落,在郑逸的眼底跳跃,他看着眼前一张张充满朝气的年轻面庞,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这些年轻人,有的眼神中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有的脸上洋溢着对未知的好奇,他们像一颗颗破土而出的种子,蕴藏着无限的可能。
他知道,他迈出了复兴传统工艺至关重要的一步。
他的嘴角忍不住扬起,眼角的笑意也愈发浓烈,仿佛看到了那些古老而精湛的技艺,在这些年轻人的手中,重新焕发生机。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
工匠招募的成功,无疑让郑逸成为了长安城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人们不再只是把他当做一个闲散的王爷,而是看作一位有远见,有魄力的领袖。
他的一举一动,都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大街小巷,到处都在流传着他的事迹。
那些曾经嘲笑他异想天开的人,也纷纷闭上了嘴,转而投来了羡慕和敬佩的目光。
然而,就在郑逸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危机却悄然降临。
孙小工匠,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年轻人,此刻正眉头紧锁,他仔细地观察着手中的半成品,手指在粗糙的布料上轻轻摩挲,似乎在感受着什么。
他他感到有些不对劲,一些古籍中记载的工艺细节,似乎和现在他们所用的方法存在着偏差,这种偏差看似微小,却足以影响到最终成品的质量。
他抬起头,看向正在指导其他工匠的郑逸,眉头皱得更紧了,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又欲言又止。
他知道,此时的郑逸正沉浸在喜悦中,他不忍心打断,却又担心这些问题会影响到整个复兴计划。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最终还是决定,将这个问题告诉郑逸。
他迈开脚步,朝着郑逸走去。
“殿下,”孙小工匠的声音有些迟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