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港口,一艘艘英国战舰整装待发。
\"克伦威尔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拦截法国商队,\"英国海军上将布莱克对手下说,\"但要小心,我们收到情报,法国人可能得到了一些新式武器。\"
\"新式武器?\"副官疑惑地问,\"从哪里来的?\"
布莱克望着远方:\"据说是来自东方的技术。有个神秘的商人,正在同时向欧洲各国出售这些武器。\"
此时此刻,在英吉利海峡的另一端,法国舰队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冲突做准备。
\"这些改良后的火炮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一个东方面孔的军事顾问正在向法国将领讲解,\"只要按照我说的战术使用,就能有效对抗英国舰队。\"
这位顾问不是别人,正是李修然派来的得力助手张天志。通过在东西方之间周旋,他不仅为双方提供了先进技术,更在暗中影响着欧洲的海权格局。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访客到来。
\"威廉·配第?\"张天志看着眼前这位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代表,\"你怎么会来法国?\"
\"因为形势比人强,\"配第苦笑道,\"克伦威尔的独裁让英国商人也很难做。我们想知道,李先生对这场争端有什么看法?\"
张天志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出一份航海图:\"你看这里,英吉利海峡的水文和气候特点。按照我们的计算,在未来三个月内,这里将出现一个关键的天气窗口期。\"
配第仔细研究着地图:\"你的意思是...\"
\"李先生认为,与其让英法两国在海上打得两败俱伤,不如创造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新秩序,\"张天志说,\"比如,建立一个联合的东印度贸易体系?\"
就在两人密谈时,海峡中已经爆发了第一场遭遇战。
英国的\"胜利号\"率领三艘主力战舰,在多佛海峡拦截了一支法国商队。但令布莱克意外的是,法国商船的火力配置远超预期。
\"该死,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布莱克看着被击中的主桅,\"这些火炮的射程...\"
与此同时,在巴黎的王宫里,一场更大的谋划正在展开。
\"陛下,\"法国首相马扎然向路易十四汇报,\"根据东方顾问的建议,我们已经在大西洋部署了新的商业航线。即使英国封锁海峡,我们的贸易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年轻的路易十四若有所思:\"这位东方商人,似乎对欧洲的局势很了解?\"
\"不仅如此,\"马扎然压低声音,\"他们在西班牙也有强大的影响力。据说卡洛琳娜女伯爵就是他们的盟友。\"
就在欧洲局势日趋复杂之时,卡洛琳娜的商队也出现在了地中海。
\"这是一批来自东方的新货物,\"她对威尼斯的商人们说,\"丝绸、瓷器,还有最新改良的航海仪器。\"
威尼斯的商人们惊叹于这些商品的精良品质,但更令他们震惊的是卡洛琳娜提出的贸易方式。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新的贸易联盟,\"她说,\"不分国界,只要遵守共同的规则。这样可以避免无谓的争斗,让所有人都能获利。\"
这个提议很快传到了克伦威尔的耳中。
\"荒谬!\"他拍案而起,\"这是在动摇英国的海上霸权!布莱克,立即加强对法国商队的封锁。\"
然而布莱克却带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大人,荷兰人也开始使用那种新式火炮了。而且,他们似乎和法国人达成了某种协议。\"
克伦威尔陷入沉思。他意识到,局势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那个来自东方的神秘势力,正在以贸易为武器,重塑欧洲的海权格局。
\"查理一世的儿子最近在干什么?\"他突然问道。
\"据报告,他正在巴黎与卡洛琳娜女伯爵会面,\"幕僚回答,\"似乎在讨论某种合作计划。\"
巴黎郊外的一座庄园里,卡洛琳娜正在与查理二世进行一场关键的谈判。
\"我可以帮助你重返英国,\"她说,\"但有个条件:你必须接受新的贸易体系,并在议会中推行相应的改革。\"
流亡中的查理二世苦笑:\"你说得轻巧。克伦威尔控制着军队和财政,我拿什么跟他斗?\"
\"别忘了,你还有民心,\"卡洛琳娜意味深长地说,\"而且,克伦威尔的独裁已经让很多人不满。包括那些掌控海上贸易的商人们。\"
就在这时,张天志带来了新的消息:英国舰队在比斯开湾遭遇了重创。
\"这不可能!\"查理二世震惊地说,\"布莱克可是英国最强的海军统帅。\"
\"因为他们遇到了一支特殊的舰队,\"张天志解释道,\"那是李先生和郑成功联手打造的远洋武装商队。他们不仅有最先进的火炮,还掌握着最新的航海技术。\"
这支舰队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海上的力量对比。不仅法国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连一直保持中立的荷兰也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
与此同时,在伦敦的金融区,一场更隐秘的较量正在展开。
\"商人们都在抱怨,\"威廉·配第向李修然的代表报告,\"克伦威尔的政策让海上贸易举步维艰。而现在,那些新开辟的贸易路线对大家都很有吸引力。\"
一个月后,英吉利海峡迎来了决定性的时刻。
\"敌袭!\"了望手的喊声划破清晨的宁静。布莱克冲到甲板上,看到令人震惊的一幕:一支庞大的联合舰队正从多个方向包抄而来。
法国的主力战舰、荷兰的商业武装船,还有那支神秘的远东舰队,他们采用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战术配合。
\"这不是一般的商队,\"布莱克立即意识到,\"是李修然和卡洛琳娜设下的圈套!\"
果然,就在英国舰队被牵制的时候,大批商船从其他航道突破了封锁线。更要命的是,伦敦传来消息:东印度公司的商人们发动了抗议,要求改革海上贸易政策。
克伦威尔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军事威胁,更是整个贸易体系的崩塌。
\"也许我们应该听听那位东方商人的建议,\"威廉·配第在议会上公开表态,\"建立一个更公平的贸易秩序,对所有人都有利。\"
就在英国陷入内外交困之际,查理二世抓住机会,发表了一份重要声明:他承诺将实行宽容政策,保障议会权力,并加入新的国际贸易体系。
这个声明得到了商人阶层的广泛支持。克伦威尔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最终,这场改变欧洲格局的海上较量,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落幕。
克伦威尔被迫接受了妥协,同意解除对法国商队的封锁。作为交换,法国承认英国在北美和印度的某些贸易特权。而荷兰则成为了新贸易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负责联通东西方航线。
\"这是历史的转折点,\"李修然在给卡洛琳娜的信中写道,\"通过贸易,我们正在改变世界的格局。不是通过战争,而是通过互利共赢。\"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一系列新的贸易条例陆续出台:
统一的航运规则、多边贸易协定、商业仲裁制度...这些制度性创新,为后来的国际贸易体系奠定了基础。
查理二世最终重返英国,实行了他承诺的改革。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结束了,但他推行的一些有益改革却被保留下来,融入了新的制度中。
\"看来你们的计划成功了,\"威廉·配第对张天志说,\"不过我很好奇,李先生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机?\"
\"因为他看到了未来,\"张天志说,\"工业革命即将来临,世界需要一个更开放的贸易体系。现在的变革,会影响未来几百年的历史进程。\"
在巴黎,路易十四接见了卡洛琳娜。
\"我明白了你们的用意,\"这位年轻的国王说,\"与其争夺海上霸权,不如共同制定规则。这样的和平,比单纯的武力更有价值。\"
卡洛琳娜微笑:\"陛下果然慧眼如炬。其实,这正是东方智慧:以德服人,而非以力服人。\"
几天后,她登上了返回东方的商船。甲板上,她望着落日下的欧洲大陆,心中感慨万千。这片大地上,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而她,有幸参与并推动了这个历史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