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二军走得匆忙,没带什么行李,只右边肩膀上挎着双肩包的肩带。
他抬手敲门。
‘哆哆哆’的敲门声在安静的黑夜中响起,显得十分突兀。
顾二军没听见屋内有动静,有些急躁地喊:“哥?哥?!”
以往他每次从国外回来,胥毅峰不管有多忙,都会开车去机场接他回来。
今天是唯一一次,胥毅峰没有去机场接他。
他在心里安慰自己,说胥毅峰都没接到他上飞机前的那通电话,不知道他落地鹏城的时间,当然不会提前去机场接他。
可他心里还是有种不踏实的感觉。
也说不上来原因,就是感觉心怦怦乱跳,也不知道在焦虑恐慌些什么。
“哥!哥?你在家吗?”
顾二军仰着头,冲着楼上的窗户又喊了一声。
他没注意到,自己要找的人就站在他身后不远处的路灯下。
胥毅峰身穿一件黑色长风衣,搭配黑裤、黑皮鞋。
全身上下唯一亮色就是打底的那件白衬衫。
他站在路灯下,五官被昏黄的路灯照得清晰可见,影子浓缩成一团在他脚下。
路灯上,是遮天蔽日的百年古树。
又暗又亮的环境糅杂在一块儿,将胥毅峰衬得像站在舞台中,唯一一个被聚光灯照射的出众男演员。
顾二军又喊了两声,正急躁挠头,踢路面石子的时候,眼角余光注意到了路灯下的胥毅峰。
他马上转过身去,正面面对胥毅峰,欣喜道:“哥?!你在这儿啊,我说怎么拍门没反应呢!”
胥毅峰抬脚,朝顾二军走去。
原本铺洒在他身上的光被遗落下,他的五官也隐匿进了漆黑中,叫人看不清楚他的五官、神色。
胥毅峰什么话都没跟顾二军说,从风衣口袋中掏出钥匙,开门。
顾二军跟在他身后进门,一眼就看到摆在客厅的那些大箱子。
“哎?这不是爸妈留下来的东西吗?”顾二军随手将自己的双肩包扔在沙发上,蹲身从打开的箱子里拿出一本书翻阅。
那是一本专门研究徽派建筑的书籍。
顾二军粗粗翻阅了几页,笑着转身问胥毅峰道:“哥,这是你为我准备的吧?知道我马上就要毕业回国了,特地找爸妈留下来的资料,让我好好学习学习。”
顾二军学的也是建筑学。
当年顾二军第一次复读,其实考出了不算差的成绩,如果选个分数要求没那么高的文科专业,八成能被录取。
可是他坚持继承爸妈的衣钵,也要学建筑学。
胥毅峰便尊重他的选择,又供他复读了一年。
后来顾二军考上当地一所本科院校,如愿学习建筑学。
三年前毕业分配的时候,因为胥父胥母的关系,他也被分到了胥父胥母当年所在的单位。
可是他突然在临报到前,突然生出了出国留学的心思。
于是,胥毅峰又帮他打听了解出国留学的事,最终成功送他出国留学……
胥毅峰看着地上的大箱子,倏然从回忆中抽离。
他没有接顾二军的话,而是问:“吃过饭了吗?”
“还没呢!饿死了!”顾二军揉肚子,“这个点外面不是有大排档吗?不如咱们出去吃大排档吧?”
胥毅峰提着塑料袋子走向厨房,“我买了粉,等我煮粉吧。”
“也行!好久没吃过哥你煮的粉了,突然一说,也馋得很!”
胥毅峰没再说话,在厨房里沉默做饭。
这大概率将是他和顾二军最后一次,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吃饭。
吃完饭,他就将真相告诉顾二军。
以他对顾二军的了解,顾二军肯定无法接受,接下来几天估计都吃不下、睡不着。
胥毅峰煮的是最简单的清汤粉。
猪油化开,煎两个荷包蛋,汤煮成奶白色后,下入河粉,最后放几根翠绿的菜心,最后放些许盐、滴几滴生抽酱油。
再简单不过的一碗粉,顾二军吃得喷香。
他最后连汤都喝得一干二净。
擦了嘴后,他看着坐在对面的胥毅峰放下筷子,就想起身端碗去洗。
胥毅峰说:“不急,你坐着,我有话要跟你说。”
顾二军心脏瞬间又开始了乱跳,连坐回去的动作都显得迟疑紧张。
胥毅峰漆黑的眸子盯着他,声音冷淡无起伏:“二军。”
“什么?”顾二军一脸茫然不解,“哥,你在说什么?”
“二军,是你的名字,你本来的名字。”
“什么?”顾二军还是不解,笑得有些勉强,“哥,你到底在跟我打什么哑谜啊?”
胥毅峰深吸一口气,从风衣的内衬口袋中掏出顾延卿一家三口的合照,放在顾二军面前的桌子上。
顾二军定睛看清,眼睛瞬间就亮了,“哥!你什么时候结的婚?嫂子真漂亮,孩子都……”
说着说着,他意识到了不对劲。
他看看照片上的顾延卿,抬头看看胥毅峰。
再收回目光,看看照片上的一家三口……
这一幕已经在胥毅峰的心里上演了无数回,但真正看到顾二军的脸上露出惊慌神色,他的心里还是难免触动。
到底是自己看着长大,一直当成亲弟弟来关心照顾的人,怎么可能说不在意就真的能做到不在意?
不过他也只是眉心微蹙,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表情。
“这照片上的,才是真正的胥延卿。”胥毅峰用不夹杂任何情绪的语气,对顾二军说出了事实。
他不顾顾二军脸上的错愕、难以置信,继续道:“你真正的名字叫顾二军,老家在一个叫作重沙镇的小村子里。”
“你家里还有一个母亲,一个哥哥,以及一个妹妹。”
“我这次叫你回来,就是为了把你真实的身份告诉你。”
顾二军脸色陡然间失去了血色。
他生硬地扯了扯嘴角,声音微颤:“哥,你……你是在跟我开玩笑吗?这、这个玩笑,是不是太大了啊?一点、一点儿也不好笑啊。”
胥毅峰打破他最后的幻想道:“不是玩笑,我已经去见过照片上的人,并和他相认了。”
“我也去了你的出生地,找到了你的亲生母亲。”
“你的母亲亲口承认,当年你和我弟弟,是在当地卫生院抱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