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诗是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诗中写尽了辛弃疾的悲凉心境,”
“同时,这首诗里也出现了不少历史人物,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和廉颇”
“辛弃疾用历史人物直接表明了自己立功的志向和对金的态度”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作者对刘裕的崇敬和向往”
听秦雨墨特地将刘裕提出来,大家也都明白了这条视频的主角是刘裕,
大家纷纷在天幕上留言,将他们的猜测告诉秦雨墨,
“是的,大家没有猜错,这条视频我们好讲的就是刘裕”
“视频开始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宋武帝刘裕的外号”
“他被称为屠龙专业户,六位帝皇完”
“请大家注意,他的六位帝皇完和唐中宗李显的六位帝皇丸是不一样的”
“具体哪里不一样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
【宋武帝刘裕,辛弃疾做梦都想成为的男人,】
【他一生灭国无数,号称南朝第一猛男,】
【他的一生用两个字总结就是——无敌】
【刘裕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22世孙,】
【然而,因为推恩令,等到他爸爸刘翘那一代的时候,他家已经一贫如洗,】
【刘裕的母亲生出他不久就去世了,】
【他父亲无力抚养他,就打算把他丢掉,】
【幸好刘裕的婶婶萧氏及时阻止了他父亲,】
【后来的他寄养在舅舅家里,更名寄奴,】
【为了生存,刘裕开始卖草鞋,】
【是的,就是那个老刘家传统手艺,】
看到此处的刘备不禁心中一酸,一股难以言喻的苦涩涌上心头,
想当年,他也曾如刘裕一般身处困境,
同是天涯沦落人,他对刘裕是非常感同身受的,
而如今,刘裕家里破败后选择了和他一样的路——编草鞋,
这种相似性使得刘备对刘裕的感受愈发深刻,更加心心相惜,
尤其是当想到分封制时,刘备更是感慨万千,
在这样的制度下,他们像普通人一样要承受生活的重担,苟延残喘的活着,
相比之下,刘裕的遭遇似乎更为悲催,其经历之坎坷更是令人心生怜悯,
看着天幕上刘裕憔悴的面容和疲惫的身影,刘备心疼不已,
“我刘姓子孙,为何要遭受如此磨难?”
他眼中满是痛惜之色,恨不得立刻伸出援手,帮助刘裕摆脱困境。
【有钱之后的刘裕开始赌博,他的风评也逐渐变差,】
【在一次赌博中,刘裕欠下三万元赌债,】
【因为还不起赌债,他被人捆在马桩上让路人观赏,还不让他吃饭喝水,险些丧命,】
【最后还是刘氏族亲看他实在可怜,出手救下了他。】
【在经历此次奇耻大辱后,刘裕立志要混出个名堂,】
【于是他投身北府兵,来到刘牢之的麾下做一名参军】
少年刘裕面色苍白如纸,身体微微颤抖着,
他刚刚经历过一场令他刻骨铭心、永生难忘的奇耻大辱,
此时,他正跪在家族祠堂中,眼前摆放着庄严肃穆的祖宗牌位,
他的周围站满了宗族中的亲人,他们七嘴八舌地劝慰着刘裕,言语中既有惋惜又有期望,
\"孩子啊,赶紧改邪归正吧!咱们老刘家可不能出个不孝子孙呐!\"
\"是啊,裕儿,只要你肯回头,一切都还来得及!\"
此刻的刘裕满心悔恨与愤怒,
他低垂着头,紧咬着牙关,心中暗暗自责:
为何自己会如此不争气,竟被人欺凌到这个地步?难道他此一生都要让人肆意欺凌吗?
不,绝不可能!
一股强烈的不甘和渴望在他心底熊熊燃烧,他发誓一定要摆脱这种屈辱,
他要获得滔天的权势,成为可以掌控一切的人!
人群中一位年长的族叔语重心长地对刘裕说:
\"寄奴啊,听叔的,你不如去投军吧!”
“你看看那天幕,不是也说你会投军吗?说不定,你真能在军中闯出一番名堂来呢!\"
听到这番话,刘裕猛地抬起头,眼眶通红,泪水在其中打转,
他的嘴唇轻轻颤抖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只是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
\"好……\"
其实,早在之前的沉默思量之间,刘裕已然做出了投军的决定,
只不过他仍然感谢族叔的一番好意,
毕竟,在这种时候,只有族人愿意关心他、给他指出一条出路。
于是,刘裕缓缓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
他暗自下定决心,此番前去投北府兵,定要拼尽全力,奋勇杀敌,
他要一步步登上权力的巅峰,成为权势的掌控者!
【公元399年,刘裕在侦查途中与数千敌军走了个对面,】
【刘裕毫无惧色,冲入敌军队伍就开始砍杀,】
【据说在援军赶来时,只见整个队伍只剩他一人,但他依旧勇猛无比,以一人之力对抗敌军几千人,这使得刘裕名声大噪】
【之后的几年中,刘裕勇猛无比,勇当先锋,名声显露】
【公元402年,刘裕带兵追讨孙恩,迫使孙恩投海而死】
【之后大臣桓玄发动政变,成为桓楚开国皇帝,】
【刘牢之轻信桓玄,却被他削去兵权,自缢而死,】
刘牢之瞪大双眼,满脸不可置信的盯着天幕,
就在不久前,桓玄这家伙还巧舌如簧地忽悠自己,说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
而此刻,刘牢之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桓玄为了谋取他手中兵权所设下的陷阱罢了!
回想起此前刘裕苦口婆心地劝告自己切勿轻易相信桓玄时,刘牢之还有些不以为然,
毕竟他们同朝为官这么多年,刘牢之自认为对于桓玄这个人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