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 年 10 月 21 日这一天,阳光洒落在大学校园。
时瑜漫步其中,不经意间瞥见了那醒目的《人民日报》被张贴在了报栏的显着位置。
报纸的头版头条赫然印着几个大字——“恢复高考”。
这个消息如同春风拂过大地一般迅速传遍整个校园,天南地北的青年学子们听闻此讯后无不激动万分、喜极而泣。
然而对于正身处这座校园中的时瑜来说,这一切似乎与她并没有太多直接的关联。
她依旧如往常一样,按部就班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
原本她以为凭借自己的头脑,要应对大学的课程或许会感到有些许吃力,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相较于身边的大多数同学而言,她发现自己竟然还算得上是个正常人。
比如说,下课铃声一响,便急匆匆地朝时瑜所在的课桌走来的人。
那人问:“时瑜啊,难道你对担任班干部这件事情一点兴趣都没有吗?我真是不明白,这么好的机会,别人可是争得头破血流,可你为何对此不屑一顾呢?”
这是她的室友,姓朱。
时瑜懒洋洋地用一只手撑着自己的脑袋,微微眯起眼睛,语气随意,“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我就是单纯地不想去做而已!麻烦让一让,我现在想要出去了!”
她的话语虽然平淡,但其中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决。
站在一旁的朱同学听到这话后,顿时怒火中烧,她瞪大了双眼,冲着时瑜大声怒吼。
“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不就是仗着自己那张长得还算不错的脸蛋嘛,如果不是因为这个,谁会选择你来干担任这个职务!”
显然,朱同学对于时瑜这种态度感到十分不满。
然而,面对朱同学的指责,时瑜却是一脸的无所谓。
只见他嘴角轻轻上扬,略带嘲讽地回应道:“哎呀呀,多谢你的夸奖咯。
不过呢,像你这样长得有点磕碜、甚至可以说是丑陋的人,其实也没必要太过自卑啦!”
说完之后,还不忘朝着朱同学投去一个轻蔑的眼神。
要说这位朱同学,那可真是个不折不扣的事儿精。
她自幼就在军营里摸爬滚打,长期的锻炼使得他身材魁梧壮实,犹如一头猛虎一般;
再加上那宽阔厚实的后背和粗壮有力的臂膀,简直就是标准的虎背熊腰。
而且,她的面容也是极为粗犷豪放,乍一看上去竟与传说中的钟馗有几分相似之处。
如此模样,让人光是远远看上一眼,便会觉得心里踏实不少,充满了安全感。
只可惜,任谁都想不到,拥有这般外表的朱同学竟然还是个爱惹事生非的主儿。
尤其是在面对同寝室的时瑜时,更是怎么看都觉得不顺眼。
而同样的,时瑜对这个处处找自己麻烦的室友也是毫无好感可言。
两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势同水火,互不相容。
朱同学堵在时瑜面前,“你个乡巴佬,土包子,学校能吃不上肉吗,你见谁能在自己的行李箱塞塞一堆腊肉!”
时瑜:“……”我不露手段,你以为我好欺负是吧!
时瑜紧紧地盯着朱同学的眼睛,沉声问:“你到底走不走?”
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耐烦,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然而,朱同学却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一般,双手叉腰,梗着脖子回应道:“不走!除非你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想当班干部!否则,今天说什么都别想从我这儿离开!”
她的眼神充满了倔强与不甘,似乎非要从时瑜口中撬出那个答案不可。
要知道,这次竞选班干部,朱珠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四处奔波拉票,忙前忙后,好不容易才得到了那些宝贵的选票。
反观时瑜!这家伙平日里看起来漫不经心的,甚至对竞选之事毫不上心,结果到头来居然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和她一样多的选票!
这怎能不让朱珠心生嫉妒!
最终,由于时瑜那看似大度实则虚伪的退让,朱珠才得以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班长。
但这件事始终如鲠在喉,令她耿耿于怀。
此刻,面对朱同学的执拗,时瑜终于忍无可忍。
只见她嘴里念叨:“不让我走是吧,不让我走是吧!”
话音未落,她紧握的拳头便如同疾风骤雨般朝着朱珠猛扑过去。
只听得“砰砰”几声闷响,时瑜的拳头结结实实地落在了朱同学的脸上和肚子上。
朱同学身材健壮,肌肉紧实,全身上下几乎找不到一块柔软的地方。
时瑜这几拳打下去,震得自己的手生疼。
“我可以走了吧?”
时瑜又问。
朱同学像一滩烂泥一样软绵绵地趴在那冰冷坚硬的桌面上,仿佛全身的骨头都被抽走了一般,无论如何挣扎努力,就是没办法直起身板重新站起来。
她就那样静静地趴着,一动不动,也不知究竟是因为嗓子沙哑到根本说不出话来,还是心中藏着什么难以启齿的秘密而不愿开口吐露只言片语。
要知道,这所军校可不是能够随意自由出入的地方,平日里管理极其严格,学生们想要踏出校门一步简直比登天还难。
因此,这次好不容易获得了一个可以走出校园大门的珍贵机会,时瑜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这不,时瑜早就计划好了,趁着今天能出门,一定要去看看房子。
毕竟自己来到京市已经一个多月了,一直住在学校宿舍里,那些从老家带来的美味腊肉总得找个合适的地方存放才行。
然而,就在这时,那个讨厌的“事儿精”却偏偏不合时宜地找上门来闹事!真是晦气!
这可是时瑜来到京市之后头一回走出校门。
站在胡同口,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密密麻麻的平房;
还有那纵横交错、宛如迷宫一般的狭窄胡同,一不小心便会迷失其中;
再加上四周此起彼伏、无处不在的地道京腔,所有的这一切对于初来乍到的时瑜而言都是那么新鲜奇特,充满了无尽的吸引力。
仅仅只是站在这里看着眼前的景象,便能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房屋资源的紧张与匮乏。
出现在人民日报的除开“恢复高考”的信息,还有一句口号:“广开言路,早出人才!”
这是一个信号:国家缺人才!
早些年住牛棚的教授,学者,他们一定会回来的。
无数扎根乡村的知青也陆续回城。
可以预见的,以后的房子会比现在难得。
所以,时瑜准备加快买房速度。
而且,花花世界迷人眼,时瑜存折里的钱,一点点的花,一点点的少。
手里的钱转换成具兼具金融属性和投资属性的固定资产:住宅!
才更让人安心!!!
【暂时先一章,今天的第二章不知道能不能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