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观之,扭转局势的关键
在于以极速行军策略,
在沙漠战场上快速击垮马超部下的其余部队。
但是要做到逐一击破,
也并非简单的理论就能实现。
首先要实施的,
便是让羌军及杨昂统领的部队陷入假消息营造的错觉之中。思索良久,
夏侯渊嘴角勾起了冷笑。
假信息对他来说,不过是小事一桩。
不多时,数名紧邻夏侯渊的核心亲随,
伪装成马超军士的模样,各自分途离开。
画面再度切换之际,
出现在曹操士兵眼前的,则是由张鲁麾下悍将杨昂领导的汉中军队!”怎么回事?!”
“怎么夏侯渊会在这?”
现在的杨昂几乎被吓得魂飞魄散!仅两刻钟之前,
他还收到了马超出使信的传达,命令其领兵在这里待命,
告知夏侯渊的一举一动皆已被掌控,绝不可能出现在这片沙海之中!
然而眼前这一幕又是怎么一回事?
杨昂心中已然不知该用何语言表达对马超的信任危机。真是够了!
这是多大的一个坑啊!
先前说好的不会遇夏侯渊?
可怜的杨昂尚不知晓,
那时传信的人根本非出自马超之手,
实为身着马超将士装扮的夏侯渊麾下心腹部将。
%
夏侯渊的作战方针简而言之只有三个字:快、稳、狠!
当遭遇突袭时,杨昂手下的汉中士兵们瞬间乱作一团。
面临夏侯渊雷霆般的攻势,无数士兵甚至丧失了握剑的勇气。身为张鲁手下一员猛将的杨昂深知:
只要保有实力,总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于是他在这一刹那做了一个决定:
撇开主力军,
亲自带少量亲信从捷径返回汉中。
余下没有统帅引领的那些士卒,
完全丧失了继续斗争的动力。一瞬间,
整支军队像山崩一样分崩离析。
趁势之下,夏侯渊成功收纳了这批溃退士兵。令人称奇之处还在于:
通过杨昂这样的失误决策,
这场交锋中,夏侯渊的队伍几乎未曾遭受任何损失,反而扩充了自身,吸纳了一部分降兵。之后的事态便沿着新的脉络发展起来。
夏侯渊继续保持雷霆般迅速的行动。
直奔羌族骑兵所在之地,手法依旧。错误的情报不仅成功迷惑了杨昂,也给了羌军致命一击。夏侯渊更是在战场上亲自斩杀了羌族主帅治无戴的部将弥加!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得两万多羌军顷刻间崩溃四散。
面对这些敌人,夏侯渊表现出了极大的冷酷无情,命令手下士兵几乎杀戮了所有被捕获的羌族战士。处理完羌族的威胁后,
夏侯渊立即做了另一个重要的决定。
他并未急于寻找马超展开正面战斗,而是马不停蹄地朝着冀城前进!
由曹操任命的凉州刺史韦康虽然已投降给马超,但这并不代表冀城内部不存在反抗力量。实际上,
在马超此次举兵 ** 前,
夏侯渊就已经秘密联系上了冀城中的杨阜、姜冏等人,目的是要抢先占领冀城,
然后从两侧夹攻马超。
一旦实现这一点,胜利便基本唾手可得。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行动必须足够快。
稍有延误,那些城中的亲曹势力很可能很快被清除。如果让马超得以巩固他在冀城的地位,
未来的抵抗将比现在更加困难。只有自认为速度上有着绝对优势的夏侯渊,
才会采用如此大胆且危险的策略。
场景转换,来到了冀城脚下。
得益于杨阜、姜冏的支持与协作,
夏侯渊像一阵风暴一样攻进了城内,成功重新掌控了冀城。此时,
杨阜与姜冏正在城门外迎接着这位功臣。
值得注意的是,
姜冏身边有一位文静的少年,看起来只有十几岁的模样,眼睛里闪烁着机敏的光,他就是姜冏的儿子——姜维。
不要因为他年轻就低估了这名少年,
在收复冀城的战役中采用的许多巧妙计策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目光紧随夏侯渊的步伐,姜维开口问:
“将军,羌族敌人都已被您消灭了吗?”见状,姜冏立刻制止了儿子。
要知道,夏侯渊手下兵力不足万人,而对面则是超过两万的羌军,
再加上杨昂和马超的力量,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单靠这些人能安然到达这里已是难得之事。怎么可能完全歼灭那众多敌军?
然而,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夏侯渊微笑着答道:
“他们虽未全亡,但已被我们完全驱离。如今需要做的就是集中力量击败马超。”
面对这样充满潜力的青年,夏侯渊心中也不禁产生了一些特别的感受。
直觉告诉他,
这个眼前的小少年在未来必定与自己家族有不解之缘。
姜维听完这句回答后深深施了一礼,感谢道:“感谢将军解救了冀城的百姓,”
紧接着他又好奇地问道:“请问将军之后还会留在凉州,保护这里的百姓吗?”
夏侯渊略显犹豫,最终笑着回答:
“朝廷很快会指派一位新任的凉州刺史,”
并补充说:“估计羌人也不再敢轻易侵犯。”
对此,姜维沉默不语。
他知道,羌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频繁侵犯凉州的问题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虽然这次夏侯渊战胜了弥加领导的军队,
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凉州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远不如中原地区繁荣,这直接导致当地的防御能力薄弱。如何长久保障凉州的安全,依旧是摆在众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小姜维凝视着夏侯渊,好奇地问道:“将军,那群羌族军队是否都被您歼灭了?”姜冏听见后,急忙对儿子使眼色,示意他不要再说话。
事实上,这场战斗中,夏侯渊麾下的兵力不过万余,而羌族的士兵却有两万人,更何况加上杨昂与马超旗下的部队,敌方的力量远超过友军。以这般微小的优势兵力让夏侯渊能安全到达冀城已是非常不易的事情,更不用说是全歼敌人了。
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夏侯渊竟露出了坦诚的微笑,直视小姜维说:“羌人虽然并未被彻底清除,但已经被驱赶出境,剩下的便是对抗马超。”
面对这样的少年,夏侯渊心生疑惑,直觉告诉自己眼前这个青年与夏侯家族的未来将产生深刻的联系。
得到了这样的确认,小姜维对着夏侯渊深深一鞠,满怀感激地说:“感谢将军为冀城的人民除去了这些外患。”
他接着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将军未来是否会继续留在凉州守护这里的人们?”这问题使得夏侯渊一怔,随后勉强笑道:“朝廷很快就会派遣新的凉州刺史上任了。羌族人也应该不敢再来犯。”
听到这里,姜维陷入了沉默。
实际上,羌族和狄族入侵凉州已是常态。尽管这次夏侯渊击败了由弥加领导的两万多的羌军,但这仍然不足以解决问题的根源。由于地理边缘的位置以及经济上的薄弱,凉州成为了全国治安最差之一的地区。一句流行于当地的说法便是:历届刺史如流水一般换任,但羌、狄军队却始终是那批不变的侵袭者。
天水郡所在的冀城,作为凉州少数尚显繁荣之地,几乎年年都遭受羌族或狄族骑兵的侵袭。在姜维的父亲姜冏眼中,夏侯渊是一名勇猛无敌的将领,这让幼年的姜维暗自希望能从夏侯渊这里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当他满怀希望询问是否能有持续的安全时,却听到了即将离任的消息,不免让他心里感到既失望又沮丧。即使这里是偏远之地,但它依旧是中原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凉州人民得不到安定的生活,部分原因归结于朝廷的疏忽。
见状,性格坦荡的夏侯渊急忙出声宽慰:“不必过分担心。即使我离开了凉州,你还会有你的父亲在这片土地上。当你成长至足以独当一面之时,努力效忠于朝堂,必然能够更好地守护这片土地。”
这原本是用来激励小姜维的话语,却没想到遭到了直接反驳。后者毫不避讳地说:“若朝廷能确保凉州居民的安宁生活,我定会尽全力效忠。但如果朝廷连基本的安全都无法保证,又如何谈起对其忠诚?”
这话一出口,
站在一旁的父亲姜冏表情极为尴尬。毕竟他早已经知晓自己这位儿子远比同龄孩子要成熟懂事许多。但是此时此刻的情景还是让姜冏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面对夏侯渊,年轻的姜维竟如此直言无讳。
这样的言论,无疑是大不敬!\"哈哈,姜维,你的看法很有道理。\"
\"朝廷若连寻常百姓都保不住,确实配不上人们的忠心。\"夏侯渊叹息道,言语间充满了疲惫。
这场谈话使他感到格外的疲惫。相形之下,沙场争锋似乎更加让他舒适自在。
于是,关于夏侯渊的画面就此告一段落。
那些观望着排名榜单的人们无不唏嘘感叹,当然他们的感叹并不是针对夏侯渊本人。
他们感叹的对象,是画面上那个早早展现出过人之处的姜维。尽管表面上这只是对夏侯渊的聚焦,
然而盘点统帅排名的文章,却在此处悄然多费了笔墨描绘这位小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