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堂之上,气氛空前凝重。新生代官员的崛起和改革的推进逐渐撼动了原有的权力结构,让一部分人无比焦虑。以周延儒为首的顽固派,联合宦官势力,试图发动一次最后的阻击。
夜幕降临,一个别院府邸内,一群人正在谈话。
“我们不能再等下去了。”周延儒声音低沉,但话语中透着焦急,“叶知秋和那些年轻人正在瓦解我们的根基。如果再不采取行动,迟早会被清算。”
“但他们手握改革大义,背后还有陛下支持。我们贸然行动,只会自取灭亡。”一名士绅谨慎地说道。
“陛下的支持并非不可动摇。”另一名宦官冷笑,“我们只需在关键时刻制造足够的动乱,让陛下怀疑这些改革者的能力,他就不得不收回权力。”
“不错。”周延儒点头,“我们可以挑拨改革派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制造混乱。同时,联合朝中反对改革的人,向陛下施压。”
众人纷纷点头,一场阴谋正在酝酿中。
夜色如墨,清冷的月光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御书房内却依然灯火通明。崇祯端坐在书案前,面前的心镜术缓缓展开。金色的光芒在空气中投射出一幅动态画面,如流水般清晰,却带着某种不真实的神秘感。
王安立于一旁,低声汇报:“陛下,清流最近动作频繁,尤其是周延儒,已与宦官势力接触多次。他们试图在即将到来的大朝会上联手,阻击改革。”
“哦?”崇祯的声音淡然,但目光中却带着一丝寒意,“他们想如何阻击?”
“据我们截获的情报,周延儒计划在大朝会上散布对改革的不利言论,挑拨陛下对地方新政的信任。同时,他们私下安排了一些地方势力制造小范围动乱,意图证明改革导致了局势失控。”指挥使谨慎地补充道,“宦官则通过朝廷内的资源网络,暗中煽动部分中立官员转而支持顽固派。”
崇祯冷笑一声:“这些人,真是冥顽不灵。”
“玄天策,分析周延儒与宦官势力的计划。”崇祯下达指令。
玄天策顿时投射出一幅场景:周延儒府邸内灯火通明,几名身影模糊的士绅和宦官围坐在一张长桌旁,正在低声密谈。
“改革已经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如果不尽快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周延儒的声音透着急迫,“我们必须在朝堂上抓住最后的机会。”
“陛下对叶知秋等新生代官员极为信任,只靠言辞恐怕无法打动他。”一名士绅低声说道。
“所以才需要地方的配合。”另一名宦官冷笑,“只要我们制造出足够的混乱,让陛下怀疑这些改革者的能力,削弱他们的权力指日可待。”
“具体怎么做?”周延儒追问。
“我们已经安排了几处地方小范围骚乱,谣言也正在传播。只要时机成熟,陛下自然会对改革失去耐心。”
整个场景被系统清晰地记录下来,崇祯面无表情地注视着每一个画面,眼中寒意渐浓。
系统的画面一转,另一个场景浮现:曹化淳正在密室内与一名暗影中人交谈。
“周延儒那边已经安排好了,接下来就看我们如何在朝堂上发力。”曹化淳说道,语气中带着不屑,“那些新生代,不过是一群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怎么可能撑得住?”
“但陛下的态度始终是关键。他们成功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陛下的支持。”暗影中人低声回应,“如果不能动摇陛下,我们的行动就没有意义。”
曹化淳出一抹阴冷的笑意:“陛下也不过是人,看到局势不稳,他自然会动摇。到时候,我们只需推波助澜。”
玄天策记录下的每一句话都让崇祯的目光愈发冷冽。
“这群乌合之众倒是精明,曹化淳真的是百足之虫啊留他一命还不知足,想当第二个魏忠贤吗。”崇祯轻声说道,但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可惜,他们不了解朕,更低估了朕的决心。”
合上心镜术,崇祯目光看向王安:“这些证据足够让他们在朝堂上无地自容。”
“陛下,那我们是否立即采取行动?”王安试探性地问。
“不急。”崇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冷笑,“朕要他们在朝堂上自取其辱,再亲手揭穿他们的图谋。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压制这些人,让他们不敢再妄动。”
他随即吩咐:“玄卫继续密切监视顽固派的动向,确保他们的每一步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同时,提前调动禁军,一旦他们试图在地方制造混乱,立即平息。”
指挥使领命,退下后迅速展开部署。
夜深人静,崇祯独自站在御书房的窗前,俯瞰着宁静的紫禁城。
“东林党的挣扎,是改革的必经之路。”他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冷峻,“朕需要的,不仅是平息这场风波,还要让所有人看到,新生代和改革的力量,足以压倒一切阻力。”
他的目光越过宫墙,似乎穿透了黑夜,看向了更远的未来。
“叶知秋等人正在地方展现出色的执行力,而朕将在朝堂上击碎一切反对的声音。”他握紧拳头,目光坚定,“这场博弈,朕必胜无疑。”
夜风轻拂,崇祯转身回到书案前,提笔在奏折上写下几行字:“天道昭昭,改革乃国之本根,阻碍者,当清之。”
灯火映照下,他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而孤独。明天的朝会,不仅关乎他的皇权威望。也关乎大明的未来。
几日后,皇城中,所有朝臣齐聚大殿。一场关于两广改革推演的大朝会正式开始。
周延儒率先站出,语气恳切:“陛下,微臣以为,两广改革虽初见成效,但政策推行过急,已引发地方骚乱。若继续这样下去,只怕会激化矛盾,动摇国本。”
他的言辞看似中正平和,但每一个字都在暗中挑拨改革的合理性。
“周大人此言有理。”另一名东厂官员附和,“如今地方士绅和百姓之间矛盾重重,若不加以调整,恐怕难以善后。”
朝堂上,支持顽固派的官员纷纷点头,场面一时倾向于反对改革的声音。
站在一旁的年轻官员们脸色微变,但碍于场面一时无法插话。他们转头看向崇祯,等待陛下的回应。
崇祯缓缓站起,目光扫过朝堂,语气淡然却带着一股压迫感:“朕听得出来,你们的担忧,似乎是为了天下大局着想。”
周延儒心中一喜,以为皇帝动摇了。
然而,崇祯话锋一转,声音中透出森冷:“可朕怎么听说,有人为了自己的私利,暗中勾结宦官,挑动地方骚乱,试图阻挠改革?”
此言一出,朝堂内顿时一片哗然。许多中立官员满脸震惊,纷纷看向周延儒和他的党羽。
“陛下,此言从何说起?”周延儒强作镇定,声音中却带着微微的颤抖,“微臣一心为国,绝无二心!”
“绝无二心?”崇祯冷笑一声,挥手示意。
王安当即上前,呈上一卷密报和几封信函,恭敬道:“陛下,这是周延儒等人密谋的证据,包括勾结宦官,指使地方士绅煽动骚乱的具体细节。”
崇祯接过信函,高声读出其中的内容。每一句都直指周延儒的罪行,朝堂内鸦雀无声。
“周延儒,朕再问你一句,这些事情可是你所为?”崇祯目光如电,直视对方。
周延儒脸色煞白,瘫坐在地上。他知道,一切都完了,玄卫比当初的锦衣卫更可怕,任何狡辩都无济于事。
“陛下,老臣……一时糊涂,请陛下宽恕!”他跪地磕头,试图求得一线生机。
崇祯冷声道:“你勾结宦官,煽动骚乱,意图破坏改革,这是何等罪行!若朕宽恕你,又如何向天下交代?”
他挥手示意:“周爱卿,告老吧,其他涉案宦官和士绅,一律缉拿归案!
大朝会的结果迅速传遍朝野,顽固派的最后挣扎彻底失败。这场胜利不仅稳固了改革派的地位,也让崇祯对改革的信心更加坚定。
夜晚,御书房内,崇祯翻阅着新生代官员们递交的奏报,目光中带着欣慰。
“朕的改革,绝不会因为几个人的私欲而停滞。只要有这些热血的年轻人,天下就一定会改头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