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清三年,慕容府后的一处马车疾驰于山野间。
青色帷帐隐没在黄尘古道,卷起烟尘又没入湿霭的雾气之中。
马车很小,里面并排坐着两个孩子,就已经挤不下了。
赶车的人很急,穿着管家的打扮,匆匆离开慕容府。
“我们要去哪里?”皇甫寻奕紧紧抓着哥哥的手,小声问道。
皇甫曦摇摇头:“不知道。”
“我们还能回来吗?”
“不知道。”
“我们……还能见到娘亲吗?”
“……抱歉。”
……
十年之后,建元九年。
自从云巫山上的红拂寺被迁址到别处,山上人迹罕至,多了许多荒坟。
有专门替这些不知来自何处的人收尸,入殓。
人们称其为“尸官”。
尸官多为一些年长者担任,他们已看淡生死,不畏荒坟。
而在云巫山的尸官,没有名字,自小没有爹娘,在京城中做过学徒,当过乞丐。
后来得罪了京中官员,被迫离京。
因为以前被称作“小乞儿”,老尸官现在被人们叫做“乞丐尸官”。
被人这样叫时,他也不恼,只是淡然地笑笑,然后走上那些人不敢走进去的地方,将荒山上的人们带回家去。
他曾经试着给自己起名字,但都觉得不满意,兴许是没有读过书,他不认识字,也想不出什么好名字。
只隐约记得,小时候曾经见过一个人,他的名字很好听,也只有他愿意告诉一个小乞丐自己的姓名。
于是他管自己叫“老宋”。
当然,老宋自己也不知道,他到底姓不姓宋。
老宋走上云巫山,像往常一样,上去一趟,又下去一趟,然后歇歇腿,继续下一来回,直到黄昏看不清路后,他才去自己在半山腰的茅草屋里休息。
一般这里不会有什么情况,老宋来这里已经有好几年,该找的尸体都找得差不多了。
走至第三趟,老宋在山间深处,似乎听见有孩子的哭声。
他循着声音过去,看见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坐在一具尸体旁边哭泣。
尸体血迹未干,看上去,是个还未及冠的年轻人。
老宋过去问他:“小孩,你叫什么名字?”
孩子止住哭泣,看着突然出现的人,有些害怕地往后退。
“别怕。”老宋慢慢走过去,朝他伸出手,“你先从崖边过来,那里路滑。还能走路吗?”
孩子点点头,迟疑着看了眼尸体。
“他是你什么人?”老宋于是放缓了声音,只是伸着手看他。
“小叔。”孩子声音稚嫩,带着哭腔。
老宋点了点头:“好,你放心,我待会儿就帮你把你小叔也一起带过来。”
那孩子总算慢慢朝老宋伸出手去。
等到脚落到老宋身边,孩子就拽了拽他的衣角:“小叔。”
老宋揉了揉他的头发,过去把年轻人背过来。
“现在该告诉我,你叫什么了吧?”
孩子用手背抹去眼泪,小声地说道:“皇甫念。”
“那你的小叔呢?”
“皇甫寻奕。”
老宋点了点头,也不知道为什么还有四个字的名字,带着皇甫念下了山,走到山腰间的茅草屋。
“我没名字,别人都叫我老宋。你也这样叫吧。”
但皇甫念摇了摇头,轻声叫道:“宋伯。”
老宋有些受宠若惊,还从来没人这样叫过自己,他“嘿嘿”一笑,轻轻放下皇甫寻奕的尸体,坐在小孩边上:“真乖。你家里还有其他大人吗?比如说,爹娘?”
皇甫念默然,低着头半天不语,最后只回答出来两行眼泪。
老宋于是不再问他,将孩子抱进怀里,让他哭了一场后,将皇甫寻奕和其他无名荒坟葬在一起。
见到那些坟地,皇甫念开始还有点害怕。
老宋笑着揉揉他的脑袋,轻声说道:“别怕孩子。你刚才在小叔边上的时候,怕不怕?”
皇甫念摇了摇头。
“对啊,你看,这些土地下面,你害怕的鬼怪,都和你的小叔一样,是别人想见,却再也见不到的亲人。”
自此之后,人们发现,云巫山的乞丐尸官后面,经常跟着一条小尾巴。
不管老宋去哪,他都跟着,偶尔还会去村头,帮老宋沽酒。
不知是谁家的孩子,长得粉雕玉琢,可爱得像瓷娃娃。
旁人问起,老宋只说是他的远房亲戚离世,他家小孩没人管,就跟了他。
而再问起小孩的姓名,老宋大概就只记得一个“念”字。
于是人们管这孩子,叫做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