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里顺手掐了几把豌豆尖,陈渝准备拿回家里清炒,看味道有没有变化。
回到家里,八仙桌上已摆满了碗碟,有清炒油菜苔、油渣莲白等小菜,把萝卜切成块的白水萝卜汤,还有陈渝最喜欢咸菜炒回锅肉,看得人食欲大振。
郑冬梅老家在东北,和陈渝一样出生于农村,从小就帮父母操持家务,尤其做得一手家常菜。以前陈渝在外奔波时,最大的念想就是能回家吃一顿妻子做的可口饭菜。
以前村民每天都要下地劳作,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与营养。因此,农村的早饭,不同于城里吃稀饭、包子、馒头之类的,而是与中午饭一样,是正餐,吃的是米饭,配上炒菜与肉食。
陈渝把手里的豌豆尖递给妻子,让她清炒一份,然后拿碗给父母盛饭。
几分钟后,当郑冬梅把青炒豌豆尖端上桌,坐下来疑惑地问了一句:“老公,炒豌豆尖的时候,感觉香气比以前更浓一些?”
陈渝笑笑,说道:“来,你们都尝尝,看味道如何?”
陈渝自己也夹了一筷,放入嘴里轻轻嚼了几下,就知道出变化在哪里了:蔬菜的香气味更浓了,茎叶更嫩了不说,连以前偶尔会吃到的粗纤维基本也没了
总之一句话:口感更好、味道更美!
一家人尝了后,都说比以前好吃,一盘青炒豌豆尖没两下就见底了。
这让陈渝心里的某个念头更足了。
吃完饭,打听到二叔在村委会办公,与家人说一声后,就往村里的居民聚居点方向走去。
准备去二叔那里再探探口风,了解一下有关乡村振兴、土地流转方面的政策。
因为村子不富裕,前卫村的村委会设在居民聚居点其中一幢的底楼,只有三间房,每间面积三十来平米,两间办公室,一间是会议室。
二叔的办公室里摆几张办公桌。为了节约办公经费,办公桌是由村里的木匠师傅手工打造的,桌面的树疙瘩清晰可见,桌面还有少许细小的油漆颗粒,做工简朴粗糙。
墙上张贴着几张关于村务公开、村规民约等内容的宣传画,还挂有一面村民送来的“为民排忧,心系百姓”的锦旗。
二叔名叫陈兴凡,今年五十岁,只比陈渝大十岁,是前卫村的村委书记,村里最高行政长官,坐在最里面一张办公桌。
看到陈渝进来,一道如猎人见到猎物的惊喜在眼里一闪而过。
端起茶杯,装模作样喝了一口,然后用手指了指桌前的椅子,故作淡定招呼道:
“你来啦,坐吧”。
陈渝坐下,与自家二叔也懒得打太极、绕圈子,直接开门见山:
“二叔,我考虑了一下,想在村里承包点土地,种种蔬菜、瓜果什么的,不知道这方面有什么政策规定?”
看到陈渝没如昨天那样打哈哈,二叔也不藏着掖着:“我国有14亿多人口,农村人口5亿左右,我国人口总数36%左右,却占有全国总面积的45%,并且大部分都处于不发达地区。”
“近几年以来,国家出台各类政策,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地方政府也出台了配套措施,推进乡村经济振兴。”
“就在你回来的前几天,市里召开了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我作为市人大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说到这里,二叔挺挺胸,对着陈渝傲然抬了抬头,露出自豪的神情,仿佛在说:你别拿我不当干部!
“这说明市里对乡村经济发展,特别是落后地区的乡村经济发展特别重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强调今年将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渝府和美乡村。”
“具体方面,一是要加大重点区域、重点群体帮扶力度,推进科技、资金、经营进乡村;
二是要加强撂荒地治理和开发,打造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支持区县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
四是在不改变耕地用途前提下,推进农村耕地有序流转,通过合作经营、承包经营等方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五是......”
......
不愧是当了二十多年村干部的市人大代表,虽然文化不高,但对有关振兴乡村的政策,二叔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然只是个村官,陈兴凡心里也真心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尽快发展起来,摆脱落后的山村面貌!
说到最后,二叔紧紧盯着陈渝:
“对于如何利用好各类政策,发展村里的经济,我们村干部也反复讨论过。结合我们村里的实际情况,只能围绕土地和种植做文章。希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突破。”
“一是通过耕地集中流转,把村里十多个山坡闲置的山坡土地利用起来,引进资金,打造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花卉种植及观赏基础。”
“二是开展荒山承包,开发大、小梁山,把小梁山这块撂荒地利用起来,种植水果、中药材、花草等,形成一个集经济农作物种植、采摘、观赏为一体的农作物种植基地。”
“第三呢,就是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特色农家乐产业。通过两点前面的发展,吸引周边城镇游客进村旅游,动员有条件的村民搞农家乐产业,提高村民收入。”
“在前面的工作开展起来后,在有条件的情况,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农产品进行初级甚至深度加工,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进一步带动村里经济发展。”
......
说到村里的工作,二叔激动的心情更是难以言表。
二叔起身拿出纸杯,拎起身旁的热水壶,给自家侄子倒上,接着说道:
“当然,这是我们的一些很初浅的想法。我们这些村干部很多都是大老粗,对如何发展、如何经营都是门外汉,还需要你们这些有知识有文化,又有实力和管理经验的人来领头,带着我们发展。”
说到最后,二叔打起了感情牌:“陈渝,我们袓袓辈辈都生活在这里,特别是陈家湾,住着的都是我们陈氏一脉相承的亲人。以前,哪家的孩子不是在村里窜来窜去的、吃百家饭长大的?碰上伯伯、叔叔家里炒肉或做其他好吃,是不是都毫不吝啬地拿给你们这些小孩子们吃?!”
“难道你希望你的亲人们继续这样继续穷下去、苦下去?只能靠外出下苦力维持生计??”
二叔继续情真意切说道:
“你是从村里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家乡养育了你。你有文化、见识广,做过生意,也有管理经验。我不知道你能留在村里多久,可二叔真心希望你能为村里经济发展想想办法,带动乡亲们富裕起来!”
说到动情处,二叔声音哽咽:
“这也怪二叔无能!当了二十多的年村干部,临到老也没能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
“可陈渝,二叔心里不甘呀!”
“二叔这辈子是不行了,只能指望你们这代人把家乡发展起来!”
二叔一番话,让陈渝回想起自己的儿童时代。
诚如二叔所言,小时候,不但陈渝家,就是村里的所有人家,有一户算一户,那是真的穷呀。一年到头,家里的餐桌上永远是青菜、豆腐、豆豉等朴素的家常菜,猪肉和鸡肉仿佛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美食,一年最多也就只能吃三、五次肉。
而一闻到肉味,嘴馋的小娃儿们总是闻味而动,到了饭点的时候,就跑到吃肉的人家门口转悠。本来肉还不够自己家饱吃一顿,但遇到这种情况,叔伯婶婶们总是热情地连拖带拉,让他们跟着一起吃而毫无怨言。
陈渝小时候也是其中一员。
一身衣服要穿两代人,大人穿不得了改小后传给大娃穿,大娃穿了又留给细娃穿,补丁打了一道又一道。
这种情况,直到九十年代初期才有所改变。那个年代,山村里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投入到大城市建设中去,充分发挥山村人民吃苦耐劳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汗水,靠做砖工、木工、泥水工等力气活,挣些微薄的工钱寄回家里后,各家各户的生活条件才慢慢有所改善。
直到现在,村里的乡亲们大多仍然是靠出卖劳动力来改善生活!
当年,陈渝的父亲曾经也是外出务工大军中的一员,并且还受过严重的工伤。
正是靠着父亲挣的血汗钱,陈渝才得以如愿走进大学校园,成为村里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才让自己彻底摆脱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苦生活。
想到这些,陈渝眼眶也湿润了起来。
现在,既然自己又回到了家乡,还得到了先祖传承,陈渝觉得应该为家乡的发展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才不负小时候亲人们对他的疼爱!
这,既是先祖的夙愿,也是陈渝为乡亲们能过上更富裕、更美好生活而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