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两人驾车去了曹集镇,先是把鱼送去登春楼,两人同往常一样在临水的那家面馆吃了一碗面后便分开了。
十安赶着去回春堂开门,时新雨去了老地方卖萝卜干。
等时新雨回到家时,李年已经在院子中卸料了,看板车里的料应该是刚到没多久,三凤将上午晾晒的萝卜干都搬到了靠近厨房的一侧,把院子东边都给空了出来。
看到时新雨回来,李年说道:“那啥,除了垒屋的那块,这片萝卜可能会踩到些,得从这进出料。”
“没事。李大哥”,时新雨看着他指的那块说道。
三凤把每日的活做完后,又编起了簸箕,她想着新雨之前说的,等蚕房盖好了,要养比这多一倍的蚕。
上次编了大几十个都占得满满的,那这次估计得要更多簸箕,东房里还有十来个新簸箕摞在一起,是两人闲暇时编的,等蚕卵孵化成蚁蚕的这些天,两人估计还得再编上几十只。
时新雨看到了之后说道:“哎呀,三姐你已经编上啦,太好啦,回来的路上我就想说还得再编些簸箕才够用。”
三凤手指纷飞,听到她的话笑了起来。
李年的手艺时新雨已经很是放心,只见他先将稻草剁成一节一节的,将黄泥在灰桶里捣碎,将几桶捣碎的黄泥倒在地上,加上米汤,先是用铁锨不停地拍打搅和,将里面的黄黏土的细小颗粒的碾碎,直至黏土已经和的均匀。
之后李年和小工两人一起脱了鞋子,把裤脚高高卷起,用双脚不停地踩踏来增加黄泥的粘稠和韧性。
时新雨回到家时日头已经升高,她不敢耽误,在院子里看了一会赶紧去做午饭。
想着今日家中有人吃饭,时新雨在曹集镇上带了2块猪头肉回来,那肉铺老板提刀把肉切成块之后包在油纸袋里。
她将肉倒在盆中,用蒜末、姜末、白醋和香油调了个料汁,拌匀之后捏起一块尝了尝,肥而不腻,味道鲜美。
在小锅上烙了十来张油饼,又炒了两个素菜,不用自己做荤菜还是更快些。
准备好之后时新雨将饭菜放在小桌上,用竹罩子扣起来,自己去院子中看了看。
夯土墙和砖墙果然不同,砖墙顺着墙体方向往上砌墙砖交叉而筑即可,这夯土墙还用到一个长方形的木箱,凑近了看,这木箱外部虽然痕迹斑驳颇为粗糙,内部确十分光滑平整。
还用到了一根木杵,木杵一头大一头小,几乎与人等高,厚重坚实的样子。
李年和那小工两人一人将簸箕中的黄泥倒入泥墙桶,那泥墙桶倒很是能吃,几乎可以盛放两簸箕黄泥,另外一人用木杵一上一下、一左一右的夯实黄泥。
这过程颇像打铁,两人配合有度,动作娴熟铿锵有力,眼看着泥巴墙一层层不断升高。
时新雨看着地上和好的黄泥已经快见底,喊道:“吃完饭再接着垒吧。”
李年回头看了她一眼:“等把这些黄泥垒完,不然放得久就干了。”
下午两人忙活到天色渐黑,而院中已经拔地而起一座二十见方的黄泥房。
时新雨有些兴奋地围着土房转了几圈,以后就再也不用在东屋中养蚕了。
东屋本就放着多宝格、各种农具杂物以及好几桶腌好的萝卜干,放上两个蚕架之后更是挤得抹不开身,时新雨想着撒些石灰消消毒但屋中还有很多吃食,所以总是束手束脚施展不开,这有了蚕房之后一切迎刃而解。
虽然牺牲了一块种菜的地,时新雨也心甘情愿,之后便是赶快搭几个蚕架,再编些簸箕备用。
算上之前有事没事编的那些,加上今天三姐新编的,时新雨数了数,有20只左右,但这远远不够,再编100只也未必够用。
现在有了蚕房,她打算这次将每只簸箕中的蚕只数量减少些,之前每只簸箕里都要养100多只蚕,实在有些挤,这次每只簸箕里只养七八十只够了。
垒好之后,时新雨便听李年的,将厨房中的小炉子拎到蚕房里,每日费些柴火烘烤着,现下里外已经干爽透彻。
约莫两三日后,时新雨拎了两桶水从里到外将蚕房泼了一遍,让墙体吃吃水,避免墙面出现开裂现象。
时新雨请李年下次来装窗户时带些石灰粉回来,蚁蚕孵化之前她要将这间蚕房彻底消杀一遍。
没过几日李年便来安装窗棂了,时新雨当时特意留出了两扇南北对开的大窗,既明亮通透,南北空气又能自然流动,通风换气都是极好。房门便用了一块简单的木板门。
这几日她和三凤在家中从早到晚的编簸箕、搭蚕架,这蚕房地基刚起来时,时新雨便在心中约莫估了个尺寸,若是一排排竖着放蚕架,能放十来张,每张蚕架4层,每层放4张簸箕。
几日后,两人看着屋中排放整齐的蚕架,心中都如释重负的松了一口气,两人在蚕房内溜达着,三凤高兴的说道:“新雨,这咱得养多少蚕啊!”
时新雨心中也很是兴奋,这俨然已经是一个小规模的作坊了呀!她用手指点着数了数:“算上之前的蚕架,我们现在拢共有12架,每架上面若是养16簸箕,那就是将近200只簸箕!”
两人都期待的搓搓手,打算大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