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公元 1127 年,风云突变,靖康之耻如一道晴天霹雳,震碎了北宋往昔的繁华昌盛。金兵铁蹄践踏,徽钦二帝蒙尘,战火迅速蔓延,所到之处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吴兴,这座曾如诗画般的江南名城,亦被硝烟重重笼罩,往昔的绮丽风光、市井喧闹,皆化为断壁残垣与死寂哀号。
苏御,正值二十三岁的青春韶华,却被这乱世的霜寒过早侵袭。他出身将门世家,苏家祖上苏毅,在太祖赵匡胤开国之际,便赤胆忠心,跃马横刀,随其南征北战。每一场战役,苏毅都冲锋在前,凭借非凡的谋略与果敢,立下赫赫战功,获封镇远将军,自此开启苏家百年荣耀之路。
苏家府邸位于吴兴城的中心,占地方圆数里,朱漆大门巍峨耸立,门环上的铜兽栩栩如生,彰显着家族的威严。府内庭院深深,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处,繁花似锦,佳木葱茏。正堂之中,高悬着历任皇帝御赐的匾额,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昭示着苏家累世的功勋。苏御之父苏镇渊,身形魁梧挺拔,面容刚毅冷峻,透着久经沙场的沧桑与果敢,是军中威名赫赫的统帅。他精通兵法,作战勇猛,对麾下将士恩威并施,深受爱戴。苏镇渊娶了书香名门的柳依兰为妻,柳家世代以文墨传家,家中藏书楼仿若浩渺书海,历代文人雅士辈出。柳依兰自幼受书香熏陶,才情卓绝,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为苏镇渊的军旅生涯添了一抹柔情。夫妻二人共育四子一女,苏御排行第二。
长子苏御霖,沉稳坚毅,早早追随父亲投身军旅,戍守边关,在朔风凛冽、黄沙漫天之地,屡立战功,成为苏家新一代的脊梁;三子苏御琛,尚在弱冠之年,在老家由祖母悉心教导,埋首于经史子集,心怀壮志,眼中透着对知识的渴望;四子苏御珩,年幼活泼,对武学痴迷,常缠着兄长们比划招式;小妹苏御瑶,天真烂漫,擅长女红刺绣,绣品精美灵动,在母亲熏陶下亦能吟诗作词。苏御的祖母沈氏,前朝名门闺秀,虽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常以先辈故事激励晚辈,对苏御寄予厚望。
奈何北宋倾颓,朝堂奸佞当道,苏家秉持忠义,仿若傲雪寒梅,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惨遭倾轧陷害。苏镇渊在一场惨烈的抗金战役中,因奸人克扣粮草、援兵不至,陷入绝境,最终血洒疆场。
苏御闻此噩耗,悲愤填膺,匆忙赶回吴兴。只见昔日恢宏壮丽的苏宅,如今大门紧闭,门上的朱漆剥落,铜兽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踏入府内,往昔热闹的庭院杂草丛生,繁花凋零,亭台楼阁有的已坍塌半边,残垣断壁间,唯有风声呼啸。正堂内,御赐的匾额歪斜在地,满是灰尘,似在无声诉说着家族的兴衰荣辱。
苏御眼见家族荣耀如梦幻泡影,只得背负简单行囊,混迹于逃难人群之中,如孤鸿飘零。幸而苏御自幼受母亲教导,饱读诗书,文学素养颇高,能诗善文,内心坚守着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为人正直、坚毅。此时,他与亲人离散,唯有远嫁蜀地的姑姑苏锦瑶,偶尔有书信传来,聊以慰藉。
逃难途中,苏御随着人流涌入一座废弃阁楼。阁内昏暗阴森,腐朽之气弥漫,断梁残柱影影绰绰,似在低诉往昔繁华与如今破败。苏御一眼瞧见坐在楼梯上的林婉兮,她身着素色罗裙,发丝略显凌乱,却难掩清丽容颜,目光呆滞地凝视前方,手中紧攥着装有珍贵画谱、细软及家族账册的包裹,那是她于乱世的心灵寄托。
苏御定了定神,稳步走向她,轻咳一声,礼貌问道:“姑娘,瞧您这模样,想必也是逃难至此,不知您从何处而来?”林婉兮微微抬眸,瞥了他一眼,轻声答:“城东。”声音清冷,透着疏离。苏御微微点头,又关切问道:“这一路兵荒马乱的,姑娘独自一人,家人呢?”林婉兮眼神闪过一丝落寞,简短回道:“走散了。”苏御心有不忍,目光落在她手中画谱,便寻了话头:“姑娘手中画谱看着颇为精致,想来您对丹青很是在行。如今这乱世,画笔下的山水怕也失了颜色,只是不知姑娘可有想过,换种方式,用丹青背后的意蕴,记录下这乱世的沧桑百态?”林婉兮眼眸微动,似有触动却未言语。
苏御见状,斟酌一番,轻声说道:“实不相瞒,在下出身将门,自幼也受家中文学熏陶,如今有个想法,欲写一本名为《墨韵千秋》的书,想把华夏古今的文化珍宝、逸闻趣事都收拢其中。可眼下这乱世,资料难寻,框架构思也千头万绪。方才见姑娘似精通丹青,又听闻您走南闯北,见识不凡,便斗胆想请教一二。”林婉兮原本清冷的眼眸瞬间闪过一丝光亮,仿若幽暗中透进一束光,她不禁微微前倾身子,脱口而出:“《墨韵千秋》?这书名倒是新奇有趣。”
见林婉兮来了兴致,苏御心中一喜,忙不迭地详述起来:“是啊,在下想从历史典故、文学佳作、丹青墨宝等诸多方面入手,只是工程浩大,资料收集、布局谋划皆非易事。”林婉兮轻轻点头,目光中有了思索之色,片刻后,缓缓开口:“公子既有此大志,不妨从古籍入手,旁征博引,再结合当下百姓的生活见闻,或可让此书更接地气。”
苏御听得眼睛一亮,连连称是,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先前的尴尬仿若被春风吹散。林婉兮越说越起劲儿,竟主动提出:“公子,若不嫌弃,我愿帮您一起完成此书。我虽不懂行军打仗,可自幼跟着父亲走南闯北,见识不少,于这构思上或能添些助力。”
苏御又惊又喜,忙起身拱手道谢:“姑娘大义,苏某感激不尽。有姑娘相助,此书必能增色不少。”林婉兮亦起身,回以一礼,此刻,他们眼中都多了一份对未来的期许,仿若在这乱世的阁楼上,携手踏出了书写《墨韵千秋》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