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恒生指数恢复到公共卫生事件之前的盘整期水平时,杨开迫不及待地开始计算自己的收益。
他坐在自己那间宽敞而安静的办公室里,桌上堆满了各种交易文件和财务报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形成一片片光斑,仿佛在诉说着这一段充满波折的投资历程。
杨开打开自己精心制作的投资账本,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一笔投资的时间、金额、买入的股票名称以及当时的恒生指数点位。他的手指顺着一行行数据慢慢移动,脑海中不断回忆着每一次决策时的情景。
首先,他计算起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买入的那些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当时市场一片恐慌,股票价格低得令人难以置信。他买入了大量某科技公司的股票,当时这家公司的股价因为疫情冲击,从每股50元跌到了每股10元。杨开投入了500万资金,买入了50万股。如今,这家公司在疫情后的科技浪潮中迅速崛起,股价已经回升到每股40元。仅仅这一笔投资,就为他带来了1500万的收益,扣除掉一些手续费和相关税费,净收益也达到了1300万左右。
接着,他看向自己在旅游行业的投资。这部分投资在疫情期间遭受了重创,他在旅游公司股票上投入了300万,买入时股价为每股20元,疫情最严重时股价跌到了每股5元。他虽然在股价最低点时又增持了部分股票,但总体来说,这仍然是他投资组合中的一个亏损点。现在股价回升到了每股12元,算下来,这部分投资仍然亏损了120万。
然后是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他在疫情初期就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投入了800万买入某知名医疗公司的股票。当时股价是每股30元,随着医疗公司在疫苗研发和医疗设备制造方面的卓越贡献,股价一路上涨,现在已经达到每股80元。这一笔投资为他带来了1333万的收益,扣除成本后净收益达到1200万左右。
杨开一边计算着,一边在本子上做着详细的记录。他的表情时而严肃,时而露出欣慰的笑容。那些在艰难时期做出的决策,那些在市场动荡中的坚守与果断,都在这一刻以数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最后,他将所有的收益和亏损进行汇总。在公共卫生事件后的这段时间里,他的总投资为2000万左右(包含后续增持部分),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他的总资产达到了3480万左右,总的净收益达到了1480万。
杨开坐在略显昏暗的办公室里,灯光在堆满文件的办公桌上投下一片微黄的光晕。他深知,这次计算收益将是对自己在恒生指数投资中的一次全面审视,毕竟,那高达十倍的杠杆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带来巨额的收益,也可能将他拖入无尽的深渊。
当初,他自己投入了200万,再加上从银行贷款1800万,总共凑齐了2000万的本金进入市场,并且动用了十倍杠杆。这意味着,他实际上控制着价值2亿的投资组合,每一点恒生指数的波动,都被放大了十倍。
随着恒生指数上涨了568点,市场一片繁荣,但杨开知道,在计算收益之前,必须先明确整个投资组合的构成和各项费用。
他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企业上。其中,对一家知名金融集团的股票投资占了总投资组合的40%,也就是8000万(2亿x40%)。在投资时,该股票的价格是每股100元,恒生指数上涨后,股价涨到了每股130元。这部分股票的收益为:(130 - 100)x(8000万÷100) = 2400万。
对一家房地产巨头的股票投资占30%,即6000万。买入时每股80元,现在涨到了每股110元,这部分的收益为:(110 - 80)x(6000万÷80) = 2250万。
剩下30%的投资分散在其他几只股票中,综合计算下来,这部分的收益约为2000万。
这样算下来,投资股票的总收益为2400 + 2250 + 2000 = 6650万。
但这仅仅是毛收益,还需要扣除一系列的费用。
首先是银行贷款的利息,银行贷款1800万,年利率为10%,投资期间共一年,利息支出为1800万x10% = 180万。
杠杆交易的手续费相当高昂,按照交易金额的3%计算。买入时手续费为2亿x3% = 600万,卖出时因为市值增加,手续费为(2亿 + 6650万)x3% = 800万左右,手续费总共600 + 800 = 1400万。
还有其他一些诸如监管费、印花税等杂项费用,大约50万。
那么,扣除所有费用后的净收益为:6650 - 180 - 1400 - 50 = 5020万。
杨开看着这个数字,心中并没有太多的喜悦。他知道,虽然这次通过杠杆操作获得了高额的收益,但这期间他承受的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杨开怀揣着上次投资结算后的复杂心情,脚步匆匆地来到了交易大厅。他的目光急切地搜寻着上次的交易员小李。交易大厅里人来人往,电子屏幕上闪烁着各种数据,一片忙碌景象。
终于,杨开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小李。小李正对着电脑屏幕,神情专注地分析着数据。杨开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
“小李,我又有大动作了。”杨开的声音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小李转过头来,看到是杨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杨先生,上次的投资收益很可观啊,这次您有什么打算?”
“我要做空恒生指数。”杨开简洁地说道。
小李瞪大了眼睛:“这可是个大胆的决定,杨先生。恒生指数最近虽然有波动,但也不是毫无上涨动力的。”
“我已经考虑清楚了。”杨开坚定地说。
随后,杨开开始联系上次合作过的几家银行。他来到银行的贵宾室,与银行经理们一一交谈。
“杨先生,您上次的贷款虽然按时还清了,但这次您要贷款2亿,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且您还要动用十倍杠杆,风险非常大啊。”一位银行经理皱着眉头说道。
“我知道其中的风险,但我对自己的判断有信心。”杨开回答道。
经过一番商讨,几家银行最终同意了杨开的贷款申请。杨开再次筹集到了2亿的资金,加上十倍杠杆,他操控着价值20亿的投资组合,准备做空恒生指数。
在交易室里,杨开和小李密切关注着市场动态。随着杨开的大量做空操作,恒生指数开始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杨先生,您看,市场已经有反应了,但现在很多投资者还没有察觉到您的意图,一旦他们发现,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小李紧张地说。
“我就是要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建立好我的空头头寸。”杨开的眼神中透着冷峻。
然而,市场的变化难以完全预测。恒生指数在短暂的波动后,突然因为一则利好消息开始上涨。
“杨先生,情况不妙啊,这则消息可能会推动指数持续上涨。”小李焦急地说道。
杨开的额头冒出了汗珠,但他依然强装镇定:“不要慌,这只是暂时的,消息的影响不会持续太久。”
可是,恒生指数并没有如杨开所期望的那样回落,反而继续攀升。杨开的资金在不断缩水,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杨先生,如果指数再这样涨下去,您的保证金很快就会不足,到时候就会被强制平仓的。”小李的声音有些颤抖。
杨开紧紧握着拳头,他知道自己正站在悬崖边上。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决策,是不是过于冲动了?但现在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他只能寄希望于市场突然反转。
就在杨开几乎绝望的时候,国际市场上突然传来一则重大的经济消息,这一消息对恒生指数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恒生指数开始急剧下跌。
“杨先生,指数下跌了,我们的做空计划成功了!”小李兴奋地喊道。
杨开松了一口气,但他知道,这场与市场的博弈还远远没有结束。他望着不断下跌的恒生指数,心中既有劫后余生的庆幸,也有对未来投资之路的深深思索。
杨开坐在那间熟悉的交易室里,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交易室里的灯光有些昏暗,只有电脑屏幕上闪烁的数字散发着冰冷的光。随着恒生指数从1892点下降到1052点,杨开知道,是时候仔细计算一下自己的收益了。
他此次投入的2亿资金,加上十倍杠杆,意味着他操控着价值20亿的投资组合做空恒生指数。每一点的恒生指数变动,都在他的计算之中被放大了十倍。
首先,计算指数下降的点数,1892 - 1052 = 840点。
按照他的投资规模,每点的价值计算起来稍微复杂一些。由于他是做空,他的收益计算为:(建仓点位 - 平仓点位)x 每点价值x 杠杆倍数x 投资份额。
先确定每点价值,假设根据市场规则和相关合约,每点价值为50元。
他的投资份额为2亿÷(1892x50)(这里是将资金换算成对应的指数点位份额)。
那么他的初步收益为:840x50x10x(2亿÷(1892x50)) = 840x50x10x(÷(1892x50)) ≈ 840x50x10x2114.16 = (元)
这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但杨开清楚,这还远不是他最终能拿到手的钱,还有一系列的费用需要扣除。
银行贷款的利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2亿的银行贷款,年利率为12%,投资周期从建仓到平仓共三个月,利息支出为2亿x12%x(3÷12) = 600万。
杠杆交易的手续费按照交易金额的3%计算。买入(做空操作视为反向买入)时手续费为20亿x3% = 6000万,卖出(平仓)时因为市值变化,手续费为(20亿 + 收益)x3%,这里收益约为88.99亿,那么卖出手续费为(20亿 + 88.99亿)x3% = 32.697亿,手续费总共6000万 + 32.697亿 = 33.297亿。
还有其他诸如监管费、印花税等杂项费用,大约500万。
扣除所有费用后的净收益为:88.亿 - 600万 - 33.297亿 - 500万 = 55.04788亿。
杨开看着这个数字,心中五味杂陈。虽然收益数字庞大,但他知道这背后是巨大的风险和压力。他想起了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提心吊胆,每一次指数的微小波动都让他心跳加速。
他知道自己在这场与市场的博弈中赢了,但也清楚下一次的投资可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望着窗外繁华的街道,心中对未来的投资之路充满了敬畏,这一次的经历就像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他虽满载而归,但也深知市场的无情。
杨开的操作模式看似在这次恒生指数的做空交易中获得了巨额收益,但其中潜藏着诸多足以让人粉身碎骨的风险。
杨开动用了十倍杠杆,这意味着他的收益和亏损都被放大了十倍。当恒生指数的走势与他的预期相反时,哪怕是很小幅度的反向波动,他的损失都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例如,在他建仓做空后,如果恒生指数不是下跌而是上涨了100点,按照每点价值50元以及2亿的投资份额计算(2亿÷(1892x50)),他的损失就会达到100x50x10x(2亿÷(1892x50))≈5.285亿。这种放大效应就像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让他的资金瞬间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