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随遇而安
走了五日后便到了开阳府,扎营在开阳城外整顿。
在整顿期间,叶暖入城在开阳府内办事,完成一些元澂交代的事务。
这一路上荀熙就没见叶暖闲过,要么处理军务,要么就是看兵书。到了开阳府气都没喘两下,不知她又去办什么事。
敢担当有勇谋,荀熙可见叶暖这些年被委以重任,如今已然是独当一面。
平日站在军中时,那冷眼一扫,剑势威慑下让令人敬畏,已有领将的风范。
别看她军职和军衔都不如荀熙与温肃,但是她手中有陛下和太子给的军中令牌。六品的职务,但却直隶于陛下于太子,实际上在军中权限超越了荀熙与温肃。
这就是为什么荀熙与温肃若有什么主意,都必须先问过叶暖。
叶暖身负太子的旨意,要完成太子吩咐的布局与事项,绝不能被外力所挡。
无论是地方士族还是其他势力,影响叶暖办事的,明面上解决不掉,后面还有凌鹤会派人收拾。
在开阳府吓唬了一帮人,上上下下官员有不干净都被警告了一遍,若有再犯者,到时候自然会有好去处。
按照元澂的吩咐收拾了该收拾的人,也部署好了一些安排。
之后便回到军营,三万兵马中有一万兵马,经温肃点兵之后拔营前往雪海关。
叶暖与荀熙便带其中另外两万兵马前往九堰城。
途中要经过玉里关,对于曾经当过玉里关守将的荀熙,以及在玉里关长大的叶暖而言,这是他们熟悉不过的地方。
几年前按照元澂的布局,让虞若枫代替荀熙成为这里的守将,得益于此,元澂在西境商道与矿脉得到了不菲的收益。
可是就算如此,依旧不够元澂培植幕僚人手、暗卫、练兵等开支,一直处于刚刚好,没有富裕的状况。
而商道这边的收益,是叶暖与凌鹤两个人盯着,故而凌鹤经常要在盛京与玉里关两地跑。
凌鹤常说,玉里关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戈壁与沙漠之地常有沙暴,这日便遇上一场沙尘暴,军队在避风处驻扎等风沙过去。
叶暖站在戈壁之上观察地势,风沙摇曳着她身上的防风袍子,头上是用纱巾裹的严实,全身只露出一个眼睛。
荀熙从更高处一跃落在她身边道:“明天一早这沙暴想来就能过去。”
在对此行推算中,自然元澂不会漏算中途可能遇上的任何意外,故而叶暖也有所准备。
“只要不耽误行程便好。”叶暖需要让兵马在定下的期限交接。
荀熙望着她认真的样子,不掩自己的欣赏:“你认真的样子很是好看。”
叶暖盯着手里的羊皮地舆,观察四周地势,并没有在意他说什么。
“荀将军,你往那边去看看。”叶暖道。
真是个迟钝的家伙,荀熙不由失笑,听她的吩咐去另外一边探查。
在最强的一阵沙暴来之前,叶暖与荀熙回到了避风处的军营里,营中已然准备好应对沙暴。
有荀熙和叶暖这样的人存在,对于第一次面对沙暴的众将士而言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这会叶暖正坐在帐中处理事务,啃着干粮填饱肚子。
荀熙道:“你倒是比我这个将军还忙。”
这是真的让他纳闷的一件事,怎么叶暖一天到晚有处理不完的事务?
的确是可见太子殿下对她的信任,交代不少事要她办。
叶暖倒是忙习惯了:“应当的。”
荀熙给她倒了一杯热茶:“别噎着了。”
接过茶,叶暖点头致谢:“多谢荀将军。”
实际上除了元澂交代军务,也有素雪棋盘上的‘蛛纱’在蔓延。
多布置一些眼线,多得到一些消息就越有利。
素雪说过在党争之中,手中掌握的消息,以及能控制的舆论,这才是最有利的武器。
消息知道的足够多,便能提前越准确的推测出后面会发生的事情,这般才能先发制人。而能控制的舆论越多,就能够指鹿为马。
叶暖对此其实是一知半解,但是知道素雪的落子,定然有其考量,她按照吩咐部署人手就好。
荀熙道:“明明可以选择在宫里高床软枕,现在在这里啃干粮,你倒是没所谓。”
对此的话,叶暖是从没在意过的:“我心里踏实。”
荀熙道:“在宫里难不成就不踏实?”
其实叶暖只要在素雪身边就很踏实,在宫中当然很舒服,也不是说自己不会享受,就是有没有都可以。
“也踏实。”叶暖道。
荀熙一直觉得叶暖很特别,这富贵迷人眼,一直在太子妃的身边,她已然是看到最奢靡的人间极乐。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她却能一直不被外物所浸染,贫穷富贵倒是对她没有影响。
“你倒是随遇而安,也不挑。”荀熙道。
叶暖不知道自己要挑什么,有素雪和皓月楼的大家们,她觉得已然一生足矣,也没有什么遗憾。
“我已然拥有的足够多了。”叶暖道。
荀熙明白她是知足的人,就是因为这般而难得可贵:“第一次见到你就觉得很奇怪,你的武功身手,以及追踪与隐蔽的能力,都是一个出类拔萃的暗卫。可你的眼神不像,太过明亮坚定,常年暗无天日的杀手不会有这样的眼神。”
叶暖道:“倒是从前的我疏忽了,没有学会隐藏眼神。”
到了次日,沙暴已然过境,就算在避风处,帐篷也被沙子淹了几寸。
从帐篷中走出来,跨过堆积的黄沙,叶暖去看看风沙过境之后的地形,恐有所不同。
而荀熙在营中整顿,随后便下令拔营。
继续按照路线踏上了行程,将至玉里关,中途便不再耽搁,而是连夜赶路。
这日晨曦破晓之前,赶到了玉里关。
入关之后便先驻扎整顿,虞若枫来相迎,跟他们打招呼。
荀熙还要先安营便先不叙旧:“虞兄,今晚在叙,到时候喝上两杯。”
虞若枫点头道:“荀兄且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