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父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欣慰,赞同地点点头。
他站起身,目光望向窗外,像是在展望一家人的未来,缓缓说道:
“是啊,过去的都让它过去。以后咱们一家人就安安稳稳地在镇上生活,这里机会多,日子也能过得更舒坦些。
老家那边也不能忘,偶尔回去看看,那里有咱们的根,有咱们的回忆,回去看看,心里也踏实。”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对家庭的担当与规划,话语里满是对一家人未来幸福生活的期许,希望往后的日子,一家人能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秋婵满心欢喜,看到父亲点头同意,压抑许久的喜悦瞬间涌上心头。
她连忙跑到孩子身边,一把将孩子抱起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眉飞色舞地对孩子说:
“宝贝,以后咱们就能一直和外公外婆、舅舅生活在一起啦!以后的日子,热热闹闹的,肯定特别有意思!”
孩子被秋婵的情绪感染,也兴奋地咯咯直笑。
一家人闻声,都围拢过来。黄父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头;
黄母则在一旁,眼中满是慈爱,嘴角微微上扬做着各种鬼脸逗孩子开心。
一时间,欢声笑语在屋内回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会儿讲讲孩子小时候的趣事,一会儿又聊聊未来的打算。
孩子在众人中间,一会儿被这个抱抱,一会儿又被那个逗逗,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清脆的笑声让整个屋子都充满了温馨的气息,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就此展开 。
时间白驹过隙,一个半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秋婵迎来了出月子的日子,这段时间,她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身心俱疲,却不得不坚强面对。
出月子的她,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却毅然决然地开始着手处理公公婆婆还有丈夫文博的身后事。
她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四处奔走,联系丧葬事宜。
每一个细节,她都亲力亲为,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她知道,这是她最后能为他们做的事。
她精心挑选了墓地,希望这片宁静的土地能让他们安息。
办理手续时,面对工作人员的询问,她声音沙哑,却坚定地要求将他们安葬在一起。
在她心中,即便阴阳两隔,一家人也应该团聚。
葬礼那天,天空阴沉,仿佛也在为这一家人的遭遇默哀。
超远超明兄弟俩、黄父黄母,一行五人带着年幼的孩子,默默朝着陵园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大家都沉默不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哀伤。
到了那片宁静的墓地,周围的松柏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低声诉说着什么。
秋婵站在公公婆婆和丈夫的墓碑前,眼神中满是怀念与坚定。
她蹲下身子,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头,随后缓缓站起身,声音虽然轻柔,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公公婆婆,文博,你们走了以后,家里的日子好像一下子安静了许多,可我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有因有果的。
你们在世时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份付出,都像是种下的种子,而如今的一切便是结出的果。作为儿媳,我能做的,就是在你们离去后,替你们完成未竟的心愿,将孩子好好养大。”
秋婵微微仰头,望向天空,眼眶微微泛红,却努力不让泪水落下。
“我会教他善良、勇敢,让他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我知道你们一定在天上看着我们,也希望你们泉下有知,多多保佑他,让他能健健康康、顺顺利利地长大成人。”
超远超明站在一旁,微微颔首,对秋婵的话表示认同。
黄父黄母则走上前,轻轻拍了拍秋婵的肩膀,给予她无声的安慰。
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大人们的情绪,乖乖地依偎在秋婵身边,小手紧紧地拽着她的衣角。
在这片静谧的墓地里,亲人们的羁绊仿佛穿越了生死,愈发深厚。
黄父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走到墓碑前,俯身将手中那束白菊轻轻放下。
菊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花瓣上还带着清晨的露珠,像是承载着生者的思念与牵挂。
他直起身子,目光凝视着墓碑,声音低沉却坚定:“亲家,你们就安心地走吧。
在那边好好安息,不用担心这边。孩子和秋婵,我们一定会好好照顾,绝不让她们受一点委屈。”
黄父的眼神中满是承诺与担当,话语里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与责任。
说完,黄父退后一步,与超远超明、黄母还有秋婵并肩站成一排。
大家神情肃穆,目光低垂,带着对逝者的敬重与缅怀,缓缓弯下腰,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每一次鞠躬,都饱含着无尽的哀思与不舍。
鞠完躬后,大家沉默片刻,谁都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转身,沿着来时的路缓缓离去。
他们的背影在斜阳的余晖下拉得长长的,透着一丝落寞,却又带着重新生活的坚毅。
孩子被秋婵抱在怀里,安静地看着这一切,仿佛也在懵懂中感受着这份庄重与哀伤。
墓园里,只留下微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像是逝者对生者无声的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