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尾的斜坡下,人人都知道有个青姨,她的本名叫林青,可这名字反倒没多少人提起,大家都习惯喊她青姨。
青姨性格爽朗,热情似火,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总能给人带来温暖。
她爱做饭,厨房好似她的魔法天地,每天都能捣鼓出各种美味。
她做好了,自己也不吃独食,总爱打包一份份美食,挨家挨户地送到邻居手里。
一来二去,邻里间的关系愈发亲近,邻居们都教自家孩子喊她青姨,这一声“青姨”,喊出的是亲昵,是认可。
青姨出生在一个家境优渥的家庭,那时候,家里的条件在镇上算得上数一数二。
家中兄弟姐妹众多,一共五个,青姨年纪最小,是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宝贝。
小时候,哥哥姐姐们对这个小妹妹也是宠爱有加,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先紧着她。
在父母的呵护与哥哥姐姐的疼爱下,青姨的童年无忧无虑,充满欢声笑语,也正是这样温暖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她热情善良、大方开朗的性格,让她无论走到哪里,都像一团温暖的火,照亮周围的人。
尽管家中有五个兄弟姐妹,人口众多,但好在青姨的父母在经商方面能力出众,凭借着敏锐的商业眼光和出色的经营手段,将生意打理得风生水起。
所以,一家人的生活水平在当地相当不错,吃穿用度都颇为讲究,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尽显优渥,丝毫没有因为孩子多而显得拮据。
青姨的父母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秉持着一视同仁的态度,全力支持每个子女读书求学。
在那个重视教育的家庭氛围里,哥哥姐姐们都在学业上努力奋进,成绩优异,不断朝着更高的学术目标迈进。
然而,青姨在学习方面却没有展现出同样的天赋,无论她如何努力,学习成绩总是差强人意。
在经历了一番深思熟虑后,她果断做出决定,选择了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早早进入技校学习。
青姨觉得,在技校里,自己能够掌握一门实实在在的技术,将来也能凭借一技之长,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开启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技校的时光里,青春的荷尔蒙悄然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蔓延,林青与同班同学陈健,也在这充满朝气的氛围中,陷入了爱河。
陈健的家境与林青家相比,简直天差地别。
他出生在一个很偏远的山村地方,家中主要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生活的重担压得一家人有些喘不过气,日子过得十分贫苦。
家中的房屋破旧不堪,每逢下雨天,屋内便摆满接雨水的盆盆罐罐,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衣服也是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新衣裳对于陈健来说都是难得的奢望。
当林青的父母得知女儿和陈健恋爱的消息后,坚决反对。
在他们眼中,两家经济条件的差距犹如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林青的父亲紧皱眉头,语重心长地劝道:“不是爸妈狠心,这过日子和谈恋爱可不一样,柴米油盐都需要钱,你们家庭条件差太多,以后矛盾少不了。”
母亲也在一旁附和,满脸担忧:“咱们是怕你以后吃苦啊,你可得想清楚。”
深陷热恋的林青,满心满眼都是陈健的好,面对父母的反对,她满心都是抵触,只觉得父母太过肤浅、世俗。
在她看来,父母是戴着有色眼镜,仅凭家庭条件就否定了陈健这个人,否定了他们之间纯粹的爱情。
每当父母提及此事,她的眉头就会紧紧皱起,眼神中满是倔强与不满。
这天,林父把林青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再次和她谈起这件事。
他微微叹了口气,目光中满是担忧与关切,缓缓开口:
“青儿啊,你从小到大,用的吃的,虽说不是非常好的,但也都是中上等的品质。你生活得无忧无虑,没为钱操过心。
可你想想,要是你和陈健在一起,以后的日子可就大不一样了。
就拿买件衣服来说,你现在买衣服,看的是款式、质量,可他呢,得考虑价格,得精打细算。
你们一起去买衣服,他可能因为价格太贵,就算你再喜欢,也只能左思右想、犹豫不决。
这还只是买衣服这一件小事,往后的生活里,柴米油盐、人情往来,哪一样不需要钱?
这样处处受限、事事都要权衡利弊的日子,你真的能适应吗?”
林父的声音低沉而恳切,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女儿未来生活的担忧,他希望林青能冷静下来,好好想想自己的未来。
林青的脸颊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眼神中依旧透着倔强,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
“大不了我补贴点给他!他现在只是暂时困难,我相信我们一起努力,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她双手抱在胸前,一副不容置疑的模样,在她看来,只要两人真心相爱,物质上的困难根本不算什么。
林父听到这话,不禁冷哼一声,眼中满是无奈与忧虑。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景色,沉默片刻后,转过身来,语重心长地说道:
“青儿,你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你说要补贴他,可你手里的钱,哪一分不是我们辛苦打拼挣来给你的?
你现在花着我们的钱,觉得轻松,可一旦你真的和他在一起,要撑起一个家的时候,就会知道钱有多难赚,生活有多不容易。”
林父顿了顿,目光直直地看着林青,希望她能听进去自己的话,
“我们不可能养你一辈子,未来的日子,你得自己去面对。
从无到有的过程,要经历太多的艰难险阻,远不是你现在能想象的。
创业的艰辛、职场的压力、生活的琐碎,这些都会接踵而至。你真的做好准备去承受这一切了吗?”
林父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敲在林青的心上,可此时的她,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依旧难以认同父亲的观点 。
彼时的林青正值叛逆期,就像一只浑身长满刺的小刺猬,对父母的话总是本能地抵触。
林父苦口婆心的劝诫,在她耳中不过是老生常谈,每一个字都让她心生厌烦。
她眉头紧皱,眼神中满是不耐,敷衍地回了句:“知道了。”
那语气轻飘飘的,仿佛父亲的话无足轻重,说完便将头别到一边,脸上写满了抗拒。
这时,林母端着一盘刚做好的甜品,从厨房走了出来。
甜品上还冒着丝丝热气,散发着香甜的气息,可林青却无心顾及。
林母把甜品放在桌上,温柔地看了林青一眼,轻声说道:
“别这么不耐烦。你爸说得句句都是真理,咱都是过来人,有些事看得比你透彻。找对象啊,还是门当户对比较好。”
林母坐到林青身旁,轻轻握住她的手,“你看,门当户对不是说只看钱,而是生活习惯、价值观、家庭背景都比较契合。
这样以后在一起,才不会因为这些差异产生太多矛盾,日子才能过得舒心。
你现在还年轻,等你真正步入婚姻,就知道爸妈的苦心了。”
母亲的声音轻柔,带着长辈特有的关怀与慈爱,希望这番话能让林青冷静下来,好好思考自己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