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每日清晨,都会精心准备凌逸尘喜爱的茶点,在他忙碌时,默默在旁研墨添茶;
夜晚,她会静坐在窗前,等待凌逸尘归来,为他驱散一日的疲惫 。
每一个眼神,每一次举动,都饱含着她对这份感情的执着与期待,她相信,时间会见证她的真心,也会改写他们之间的故事。
…………
嬴政的话音刚落,殿内瞬间响起一阵衣袂摩挲与杯盏碰撞之声。
满朝文武纷纷起身,双手高高举起酒盏,身姿挺拔,神色庄重。
“愿我大秦军队,旗开得胜!”丞相李斯率先高呼,声音激昂,在大殿内久久回荡。
“凯旋而归!”群臣紧接着齐声附和,声浪一波高过一波,仿佛要冲破宫殿的穹顶,直冲云霄。
众人一饮而尽,而后纷纷落座。
这时,屠睢站起身来,他虽已年过半百,可身姿依旧挺拔,气势不减当年。
“陛下,臣定当率领将士们奋勇杀敌,不负陛下重托,不辱大秦使命!”
屠睢的话语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透着老将的坚毅与决心。
嬴政微微颔首,眼中满是信任与期许:“屠太尉,此次出征,朕便将大军全权交付于你。”
“你只管放手去做,后方一切事宜,朕自会安排妥当。”
凌逸尘也站起身来,抱拳行礼道:“陛下,臣定当在战场上竭尽全力,斩敌酋,破敌阵,为大秦立下赫赫战功!”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对即将到来的征战充满了期待与斗志。
殿内气氛愈发高涨,众人纷纷进言献策,讨论着此次出征的战略与部署。
嬴政耐心倾听,不时点头表示赞同,偶尔提出独到见解,引得众人纷纷称是。
歌舞依旧,美酒飘香,咸阳宫沉浸在一片热闹而庄重的氛围之中。待众人商议完毕,嬴政再次举杯:
“诸位,今夜尽情畅饮,明日,我大秦将士便要踏上征程,让四方蛮夷见识我大秦的强大!”
言罢,他仰头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这一夜,咸阳宫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不断。
而明天,大秦的将士们将背负着荣耀与使命,奔赴未知的战场,一场改写历史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 。
…………
次日清晨,咸阳城外,晨曦初破,映照在一片森然的钢铁洪流之上。
大秦军队整齐列阵,军旗烈烈作响,将士们身披厚重铠甲,手持长枪利刃,肃然而立,气势雄浑。
尽管大部分军队已提前奔赴长沙等郡,为后续作战布局,但每位将军仍精心挑选并留下了数千亲卫。
这些亲卫皆是军中精锐,他们目光如炬,身姿挺拔,紧紧簇拥在各自将军身旁。
“呜——”悠长而雄浑的号角声骤然响起,划破清晨的寂静。
刹那间,大军开拔,马蹄声、脚步声交织成一曲激昂的战歌。
此次南征,虽采取分兵出击的策略,但目标一致,均指向南方。
因而,凌逸尘、王贲与屠睢等人的队伍,在初始阶段仍一同行军,浩浩荡荡的队伍绵延数里,扬起漫天尘土。
屠睢骑着一匹矫健的黑马,轻夹马腹,来到凌逸尘身旁,脸上满是感激之色:
“凌大人,此次能担当南征统帅,多亏您的举荐,这份恩情,屠某铭记于心。”
凌逸尘微笑着摆了摆手,神色诚恳:“屠太尉过谦了。您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又对南方地形、风土人情了如指掌,这统帅之位,非您莫属。”
“此次南征,有您挂帅,我等定能马到成功。”
凌逸尘心中清楚,在历史长河中,屠睢前期南征南越时,指挥若定,尽显军事才能。
只是后期西瓯等部落拼死抵抗,不仅战术顽强,还巧妙地劫持了秦军粮道,致使双方陷入僵持。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较量中,屠睢最终不幸遇袭身亡。
但如今,有自己参与其中,凌逸尘坚信,历史的轨迹或许会悄然改变 。
他望着前方的漫漫征途,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心中暗自谋划着,定要协助屠睢,改写这即将发生的战局 。
任嚣迈着沉稳的步伐走来,脸上带着几分期待与兴奋,笑着说道:
“这次出征,有凌大人提供的新式武器,定能让南越那帮蛮民大吃一惊。”
赵佗在一旁附和,想起初见武器威力时的震撼,仍心有余悸:“哈哈哈,那日见识到这武器的威力,着实把我吓了一跳。”
此次出征,凌逸尘早有筹谋,特意吩咐高要将当下库存的新式武器。
给任嚣、赵佗等人都分了一些,并打算后续加急生产,再送往各个前线。
这新式武器——掌心雷,虽小巧,却藏着巨大威慑力。
凌逸尘深知,掌心雷更多是在心理上给敌军以震慑。
论及对大规模军队的实际杀伤,它达不到人们想象中的程度,但足以在关键时刻让敌方阵营陷入混乱。
而炸药包的作用则截然不同,它威力巨大,更适合在设伏时重创敌军。
只要巧妙布置,炸药包便能在敌军行进途中,给予他们出其不意的沉重打击 。
就在这时,大军突然停了下来,行进的队列戛然而止,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不一会儿,樊哙骑着一匹浑身汗湿的骏马,匆匆跑了过来,他神色急切,抱拳行礼后说道:
“屠帅,凌大人,各位将军,前方有一布衣青年正骑马拦在路中间,说是要见凌大人。”
“哼,敢拦大军行军路线,意图谋反,派人绑起来,看看是不是敌方派来的间谍。”
屠睢怒目圆睁,脸上的肌肉因愤怒而微微颤抖,他猛地抽出配剑,寒光一闪,厉声下令道。
凌逸尘见状,心中一紧,连忙出声阻拦:“且慢!屠帅,此事或许另有隐情,贸然抓人恐生变故。”
说罢,他驱马向前,来到屠睢身旁,恳切道:“屠帅,不如让我先去会会此人,探个究竟。”
“若真是敌方间谍,再处置也不迟;若只是有冤情或急事相求,错杀无辜,于我军声誉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