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是正常品,还是残次品,不取决于商品本身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要看管理商品的人,想不想让它们成为残次品。
如果想,再好的东西也会出现质量问题。
王长友哈哈笑道:“兄弟,我还真有点事求你帮忙嗯,我家老三过几天就要结婚了,你能不能想办法,帮我弄八十斤鱼,最好是活鱼。”
都是自己人,王长友自然有什么说什么。
王家三个儿子,都在市里上班。
去年,老三认识了厂里的一名女技术员。
一来二去,两人看对了眼,处上了对象。
女技术员不是当地人。
父母于五十年代响应国家号召,举家从南方来到北方。
支援北大荒的外地建设者。
虽然在东北生活二十多年,不过吃饭口味和习俗,依旧偏向于南方。
按照女方家乡的习俗,婚宴必须有鱼,而且是活鱼。
这下子,王长友就有些发愁了。
弄几十斤的死鱼,冻鱼,王长友还能想想办法。
可要说几十斤活鱼。
思来想去,只能找陆远帮忙。
陆家庄后面有一条大河,里面的鱼虾肯定不少。
希望陆远发动村民,争取在三四天内,捕捞起码80斤活鱼。
知道现在是农忙时期,发动村民帮王长友干私活,陆远肯定有些为难。
因此,王长友才会想到给陆远送大粒盐。
陆远时常上山打猎。
每次打到猎物,必然会用盐将肉腌上。
相较于其他东西,送盐更能表达王长友的诚意。
“我还以为什么事,不就是几十斤活鱼吗,不用这么麻烦。我今天就能帮你把鱼搞到。”
“真的吗?!”
王长友大吃一惊。
陆远淡笑道:“王哥,要是别的事,肯定要费点功夫,要说捞鱼,别说几十斤,就算是上百斤,那也是小菜一碟。”
“太好了!小陆,你真是帮了我大忙。”
王长友大喜过望。
“你是不知道,这件事情真是愁死我了,要是弄个十几二十斤,我想想办法,卖卖这张脸,怎么样也能弄到,一下子要八十多斤,还真有点强人所难。”
“咱们的交通情况你知道,我即使从城里弄到几十斤肉,一路运到咱们公社,我估摸着路上起码要死一半。”
心头大石落了地,王长友打开话匣子,絮叨女方颇有些不近人情。
五十年代,上面重点发展东北的工业建设。
大批来自南方的工程师,技术专家举家搬迁到北方,参加东北的工业建设。
女方父母所在的工厂,半数职工来自同一个地方。
又因为是建厂元勋,过来参加婚宴的工人起码有一两百。
“你说说,一两百人过来吃席,这不是要吃死我嘛。”
说是这么说,王长友脸上满是喜色。
这么多人过来,可见女方父母在厂里的影响力有多大。
儿子娶了他家的闺女。
何愁不能步步高升。
女方老家位于长江边,只要办事摆酒,一定要有鱼。
还必须是鱼头鱼尾,保留完整的活鱼。
陆远也不磨叽,马上说出自己的办法。
想要打捞八十斤活鱼,势必要调动一大批村民帮着忙活。
农忙时节,谁都抽不开身。
因此,陆远准备另辟蹊径。
用炸药炸鱼。
“炸鱼?怎么炸鱼?”
王长友听得不明所以。
只知道打鱼捞鱼,听说别的地方,有人将接着电的电线放进水里,以这种方法电鱼。
就是没听说过炸鱼。
陆远大概讲了讲什么是炸鱼。
通过装在玻璃瓶的炸药,将鱼从水里炸出来。
“这不都炸死了吗?”
“除了少部分鱼会被当场炸死,剩下的鱼只会被炸晕,放到水里待一会,很快就能恢复清醒。”
陆远解释道。
炸鱼这种后世明令禁止的捕捞方式,首先出现在知青群体当中。
一直到八十年代,开始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
现阶段知道炸鱼的人少之又少。
村民兵排仓库有一定数量的炸药和雷管,这些东西不是军事装备,而是用来开山扩田的生产工具。
制作炸药瓶的主要原料,正是炸药,雷管,引线。
见陆远说得有模有样,王长友催促陆远让自己瞧瞧。
婚礼定在四天后,倘若这种方式真能炸出大量的活鱼。
明后天再炸也来得及。
来到民兵排仓库,陆远取出一定数量的雷管和炸药,又安排人给自己弄了几个喝光的玻璃酒瓶。
经过组装,酒瓶三分之二位置放满泥土。
下面则是少许炸药。
上面安装有引线,雷管。
过了一会,陆远和王长友来到村后面的河边。
只见陆远掏出火柴,点上一支烟,引燃了玻璃瓶的引线。
“滋拉拉……”
伴随引线发出的刺鼻火药味,陆远抡圆胳膊用力将玻璃瓶丢向河面。
瞬间,玻璃瓶沉入河里。
过了两三秒钟,水面炸出一根几米高的水柱。
鱼虾像是天女散花般,噼里啪啦地落到了水面。
王长友拿着陆远给的网兜,将网兜下面的杆子一直往前,费力捞起几条被炸出来的鱼。
接着,王长友将兜里的鱼放进水桶。
过了几分钟,一动不动的几条鱼在水桶里活蹦乱跳。
“好办法,真是好办法!”
王长友喜笑颜开道:“小陆,你咋这么聪明呢,这种办法都能让你想到,这下子,女方肯定说不出来什么了,对了,过几天的婚礼你可一定要来,你要是不要,我就亲自过来请你。”
“王哥,这不用您说,您就算不请我,我也要过去讨一杯喜酒。”
亲眼见识了炸鱼的效果,王长友心满意足地离开陆家庄。
就像陆远说的。
别说几十斤鱼,就算上百斤,当天也能筹措到位。
“远哥,咱们明天进山吧!”
陆远刚刚回到村委会坐下,陆爱民一阵风冲了进来。
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陆远一个好消息。
村里几个五保户老太太,今天一块进山采蘑菇。
前不久村民兵和公社民兵进山进行了一场围猎,附近的野兽逃得无影无踪。
几个老娘们的胆子也算是够大的。
采完眼前的蘑菇,又开始朝着大山深处走。
走了大概两里路,看到了一大群梅花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