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辉煌的宫殿,歌舞升平的景象,似乎都与李豪无关。
他挥退了侍从,独自一人站在御花园的凉亭中,眉头紧锁。
安西的急报如同一块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那股沉重感仿佛有形的压力,让他的肩膀都微微下沉。
大食的威胁,如同潜伏在暗处的猛兽,随时可能露出獠牙,他仿佛能听到那隐隐传来的低吼声,使他的神经时刻紧绷着。
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解决内忧,才能集中精力应对外患,而这内忧,便是基层对新学的抵制。
虽然新学在一些偏远地区取得了成果,如同星星之火,点亮了希望的曙光。
但在大唐的腹地,许多地方学究仍然固守旧学,如同老树盘根,难以撼动。
他们视新学为洪水猛兽,拒绝接受任何改变。
这使得新文化体系如同空中楼阁,难以真正扎根于民间。
李豪深知,文化革新的关键在于基层。
只有让新学深入人心,才能真正改变大唐的命运。
于是,他决定亲自走访基层私塾,说服那些顽固的学究。
一路颠簸,李豪微服私访,来到了一处偏僻的村落。
村里的私塾设在一座破旧的祠堂里,几扇木门摇摇欲坠,风一吹,那木门发出吱呀的声响,像是不堪重负的老人在呻吟。
朗朗读书声从屋内传出,却带着一股腐朽的气息,那声音沉闷得如同老和尚念经,让李豪的耳朵感觉有些不适。
李豪上前敲门,却无人应答。
他再次用力敲了几下,门内的声音戛然而止,随后传来一声苍老而沙哑的声音:“何人喧哗?”那声音像是砂纸摩擦过木板,干涩而粗糙。
“老先生,我是来拜访的。”李豪恭敬地答道。
过了许久,木门才吱呀一声打开了一条缝隙。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探出头来,上下打量着李豪,李豪能感觉到那目光像是冰冷的细针,刺在自己身上。
“你是何人?来此作甚?”老者的语气冰冷,带着一丝敌意。
李豪表明身份,并表达了想与老先生探讨新学的意愿。
然而,老先生却丝毫不为所动,冷哼一声:“新学?不过是奇技淫巧,惑乱人心!老夫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岂会被你这花言巧语所迷惑?”说完,老先生便要关门。
李豪连忙伸手挡住,急切地说道:“老先生,新学并非奇技淫巧,而是……”“滚!”老先生怒喝一声,用力将门关上,发出一声巨响,那响声震得李豪耳朵嗡嗡作响,同时一股冲击力顺着手臂传来。
李豪知道,这仅仅是开始,他明白,前方的路还很长,很艰难。
他深吸一口气,那清冷的空气进入鼻腔,有些刺痛,他转身走向下一家私塾。
他看到不远处,一群孩子正围在一个老艺人身旁,听他讲述着各种传奇故事。
孩子们的眼睛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像夜空中闪烁的小星星,脸上洋溢着兴奋的表情,那欢快的情绪仿佛能感染周围的空气。
李豪灵机一动,走到老艺人面前,轻声说道:“老先生,想请您帮我一个忙。”老艺人抬起头,看了看李豪。
“您能否跟我一起前往那些私塾,用您那生动的故事,吸引孩子们对新学的兴趣?”李豪恳切地说道。
老艺人思索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好吧,我试试看。但你要知道,许多学究对新学颇有成见,他们未必会接受。”李豪微微一笑:“我知道,但只要孩子们喜欢,学究们也就有了改变的可能。”
二人一行,来到了那座破旧的祠堂。
木门依旧摇摇欲坠,屋内的读书声依旧腐朽。
李豪敲了敲门,那须发皆白的老学究再次探出头来,看见李豪,脸上的警戒之色愈加明显,那眼神像是防备着盗贼一样。
“又是你,怎么还不走?”老学究冷冷地说道。
李豪没有回答,而是侧身让开,老艺人走了出来,手中拿着一本故事书,微笑着说道:“老先生,我是说书艺人,想给孩子们讲一些新故事。”老学究的脸色微微一变,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但随即又恢复了冷淡:“新故事?哼,是你教给他来蛊惑人心的吧?”
李豪没有辩解,只是缓缓说道:“老先生,不妨让孩子们听一听,也许会有所启发。”老学究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让出了门。
屋内,孩子们看到老艺人,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那光芒如同跳跃的小火苗。
老艺人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一个生动的传奇故事。
孩子们听得入迷,不时发出惊叹声,那声音清脆响亮,在沉闷的屋子里格外突出,连老学究也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中的书卷,侧耳倾听。
故事讲完,屋内一片寂静,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老学究的脸色有些复杂,他看着那些满脸兴奋的孩子,心中五味杂陈。
李豪适时开口:“老先生,您觉得这些故事如何?”老学究微微皱眉,犹豫道:“故事倒是生动,但……”“但什么?”李豪追问。
老学究摇了摇头,似乎有些不愿多言。
就在这时,一个小男孩突然站了出来,兴奋地说道:“先生,这些故事好听极了!我以后还想听更多!”李豪微笑着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屋内的孩子们,老学究的面色更加复杂,他抬起头,若有所思地看向李豪,嘴唇微微动了动,却没有说出一个字。
李豪见老学究有所触动,便趁热打铁,带他来到另一处已经推行新学的私塾。
朗朗读书声传来,不同于老学究私塾里的腐朽气息,这里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孩子们充满朝气的脸上,那一张张脸像是盛开的花朵,洋溢着求知的光芒,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新学的知识,他们的声音此起彼伏,充满了活力和热情。
“老先生,您看,”李豪指着那些朝气蓬勃的孩子们,“这就是新学带来的改变。他们不再是只会吟诵古文的书呆子,而是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新一代。”老学究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震撼不已。
他注意到,这些孩子不仅掌握了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
这种精神,正是旧学所缺乏的。
“这……”老学究喃喃自语,浑浊的眼睛里有了一丝波动。
李豪继续说道:“新学并非要否定旧学,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孩子们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老学究沉默了许久,最终长叹一声:“或许,是我错了。”
随着老学究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基层私塾开始接受新学。
李豪亲自编写教材,培训师资,确保新学能够顺利推行。
他深入乡村,走访民间,鼓励百姓学习新知识,改变旧观念。
渐渐地,基层的文化氛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孩子们不再沉迷于陈旧的故事,而是对新的知识充满了渴望。
他们学习算术,学习地理,学习科学,学习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李豪站在一间私塾外,听着里面传来的琅琅读书声,那声音如同悦耳的乐章,心中充满了欣慰。
他仿佛看到,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缓缓拉开序幕。
突然,一个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马蹄声由远及近,震得地面似乎都在微微颤抖。
一个浑身是尘土的信使翻身下马,快步走到李豪面前,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封信:“陛下,加急信件!”李豪接过信件,展开一看,脸色骤变……
李豪巡视民间,发现一些地区的新学推行出现了偏差。
例如,有的地方将新式算术与传统的占卜结合,用阿拉伯数字推演吉凶祸福;有的地方将新式地理与风水学说混杂,用经纬度来寻找“龙脉”。
这些新旧文化融合不当的现象,如同杂草般滋生蔓延,威胁着新学根基。
“如此下去,新学恐将变质!”李豪眉头紧锁,心中焦急万分,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紧紧揪住他的心脏。
他立刻下令,召集各地学究和民间艺人进京议事。
消息传出,各地学究和艺人纷纷动身,他们或骑马,或乘车,或步行。
马蹄声、车轮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热闹的声响。
一路风尘仆仆赶往京城。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化传播者,汇聚一堂,只为解决新学推行中遇到的难题。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
李豪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诸位,新学推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朕今日召集大家来,就是为了共同商讨解决之道。”
一位老学究颤巍巍地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老朽愚钝,新学内容繁杂,难以理解,故而……”另一位民间艺人则说道:“陛下,草民才疏学浅,新故事新曲调难以掌握,故而……”
李豪抬手打断他们的话,语气坚定地说道:“朕知道,新学推行并非一帆风顺,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朕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让新学真正造福百姓。”
他的话音刚落,一位年轻的学究站了出来,慷慨激昂地说道:“陛下,臣不才,愿为新学推广尽绵薄之力!”“臣也愿效犬马之劳!”“草民也愿出一份力!”一时间,朝堂之上群情激昂,众人纷纷表示愿意为新学推广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豪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燃起希望之火。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一个新的方案逐渐成型。
李豪决定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编写教材、培训师资,并定期巡视各地,监督新学推行情况。
同时,他还鼓励民间艺人创作新的故事、歌曲、戏曲,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新学知识。
会议结束后,众人纷纷散去,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
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李豪站在窗前,看着渐渐西沉的夕阳,那橙红色的余晖洒在他身上,暖暖的。
他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
突然,一名侍卫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跪地禀报道:“陛下,南方传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