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功被擒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京城,无论是朝堂还是江湖,皆为之一震。东厂,这个令人闻风丧胆的权力机构,如今随着赵元功的落马而风雨飘摇。而李志,这位初露锋芒的书生,正逐渐走向朝堂与江湖的风暴中心。
皇帝亲自下旨,将赵元功押入大理寺,由三法司会审。赵元功一案涉及甚广,从东厂私自扣押商船税银到暗中操控江湖帮派贩卖私盐,罪行累累,证据确凿。
赵元功的下场,既是李志运筹帷幄的结果,也是皇帝对东厂的一次清洗。
朝堂之上,满朝文武众说纷纭。有人为赵元功求情,认为其为朝廷效力多年,不该因一时之过而全盘否定;也有人认为,赵元功的权力早已过界,如今的惩处乃是顺应天理。
而李志,则站在幕后,冷眼旁观着这一切。他很清楚,赵元功倒台之后,权力的真空地带必将引来无数觊觎者。
锦衣卫的指挥使职位空悬,皇帝需要一个新的领头人来稳定局势。几位勋贵大臣纷纷推荐人选,但皇帝却迟迟未作决断。
这时,李志在暗中推举了陈默,并通过手中掌握的证据为陈默开道。陈默在过去数次行动中表现突出,且与东厂势不两立,正是皇帝用以制衡东厂残余势力的最佳选择。
最终,皇帝下旨任命陈默为新任锦衣卫指挥使。这一决定让朝堂上不少人措手不及,而李志的影响力也因此进一步扩大。
赵元功倒台后,他控制的江湖势力瞬间土崩瓦解。潜龙渊的余党、百草堂的中立者,以及其他各大势力,纷纷趁机掀起波澜。
“江湖又乱了。”李志坐在百草堂的议事厅中,面前堆满了关于江湖各地的情报。
白崇武一边啃着馒头,一边咕哝道:“赵元功这老贼虽然倒了,但他留下的烂摊子还真不少。这几天各地的镖局和商会都在闹,真是乱得一塌糊涂。”
李志淡然一笑:“江湖乱了才好。乱世出英雄,正是我们扩展影响力的机会。”
白崇武愣了一下,随即嘿嘿一笑:“还是李兄弟厉害,咱们下一步怎么干?”
李志摊开一张江湖势力分布图,用手指点了点几处关键位置:“潜龙渊虽然已毁,但余党尚在。这些人不会甘心失败,我们可以借机拉拢部分中立势力,同时铲除那些死忠于赵元功的人。”
“还有,”李志抬起头,目光如炬,“我计划打造一件新发明,专门用来对付江湖中的那些心术不正之徒。”
白崇武眼前一亮:“哦?什么发明?”
“你听说过袖里箭吗?”李志嘴角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李志将袖里箭的设计图纸摆在书案上,召集了百草堂的工匠们进行研制。这种袖里箭看似普通,却结合了弹簧、机关和轻型弩箭的原理,一经发射,箭矢可瞬间贯穿目标。
制作过程并不顺利。由于设计过于复杂,第一批成品不仅威力不足,还经常卡壳。
“李公子,这玩意儿怕是弄不成了。”一名工匠无奈地擦了擦汗,“太精密了,我们的工具没法做到那么细致。”
李志没有灰心,而是亲自加入了改进工作。他结合现代机械知识,提出了一种改良方案:将弹簧材料换成更具弹性的精铁,并调整机关的发力角度,以减少卡壳的概率。
经过数十次失败,袖里箭终于成功制造出来。
“试试。”李志将袖里箭绑在手腕上,对准不远处的靶子按下机关。只听“嗖”地一声,箭矢精准地命中了靶心!
白崇武激动地拍手大笑:“李兄弟,这玩意儿绝了!带上它,江湖上的那些宵小之辈还敢嚣张?”
李志微微一笑:“袖里箭只是开始,我还打算打造一套‘江湖制霸套装’。下一步,是设计一种轻便的攀爬工具,专门用来应对险峻地形。”
新式袖里箭一经问世,李志便将其投入使用。他率领一队精锐,突袭了潜龙渊余党的一个据点。
潜龙渊余党原本倚仗人数众多,占据地利,对李志一行嗤之以鼻。然而,当袖里箭悄无声息地射穿他们的防御时,所有人都大惊失色。
“这是什么暗器?!”一名余党头目捂着胸口,满脸不可置信地倒下。
仅仅半个时辰,整个据点便被肃清。李志的队伍毫发无损,而袖里箭的威力也震慑了在场所有人。
“这就是智慧的力量。”李志站在据点门口,轻声说道。他知道,这只是他在江湖上崭露头角的第一步。
未完待续:李志的发明将如何改变江湖格局?官场的暗流又会带来怎样的挑战?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