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灭沧云山山寨的胜利让李志一时间名声大振,无论是江湖还是朝堂,都对他刮目相看。然而,正当他为下一步计划暗自筹谋时,一场新的风波悄然临近。
这次,不再是单纯的江湖争斗,而是一场官场暗斗的漩涡,正在将李志卷入其中。
赵元功倒台后,皇帝在朝中试图重新平衡权力。东厂的势力被大幅削弱,而锦衣卫的陈默因剿匪有功,逐渐成为皇帝的心腹。与此同时,文官集团则开始联合施压,试图削弱武官的权力,以掌控更多朝廷资源。
这其中,以礼部尚书吴文乾为首的文官集团表现得尤为强势。他们上奏皇帝,指责锦衣卫权力过大,甚至将李志与陈默的“江湖行动”形容为扰乱朝纲的行为。
“陛下,臣以为,江湖之事当由地方衙门负责,锦衣卫岂能随意插手?”吴文乾在朝堂上铿锵有力地说道。
皇帝脸色微沉,但并未表态。
李志虽未直接参与朝堂之事,但他明白,吴文乾的矛头不仅是指向陈默,更是间接针对他。
某日深夜,李志正在百草堂后院研究新的机关设计,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宫中的密函。这封信没有署名,却带有皇帝的御印。
信中简单明了:“朕欲设局考验吴文乾等人,望卿助之。”
李志看完信后,微微一笑:“看来陛下这是要借我的手,敲打那些不安分的文官啊。”
他将密函烧掉后,立刻召集百草堂的心腹商议对策。
李志根据皇帝的意思,设计了一场“盐案”。他假借潜龙渊余党的名义,制造了一批私盐,通过几个文官的亲信商人运入京城。随后,他匿名向东厂的残余势力透露了此事,故意让消息外泄。
很快,这批私盐被查获,而负责京城盐务的知府正是礼部尚书吴文乾的心腹。
消息传到朝廷,皇帝震怒,当即下旨彻查此案。吴文乾虽然竭力为自己的属下辩护,但私盐案的证据却被李志伪造得天衣无缝,令他难以脱身。
“这盐案分明是有人栽赃!”吴文乾在朝堂上激动地辩解,“陛下,此事必有内情!”
皇帝冷笑一声:“吴爱卿,你身为礼部尚书,若连亲信之人都不能管教,朕如何放心将大事交托于你?”
吴文乾顿时无言。
盐案背后暗藏杀机,文官集团的其他人开始意识到,这是有人在故意针对他们。但在他们调查幕后黑手时,李志却早已布下了第二步棋局。
“我们下一步,就让他们内部分裂。”李志在百草堂的议事厅中冷静地说道,“盐案只是个开始,接下来,我们要挑起他们内部的争斗。”
他命人伪造了几封信件,暗中送往吴文乾的几位同僚府中,信中透露出盐案与他们的利益相关联的“证据”。
果然,不到三天,文官集团内部开始互相猜忌。
然而,吴文乾毕竟是朝堂老狐狸,他很快意识到盐案背后有人操纵,并开始暗中反击。他派人调查李志,试图找到他的弱点。
“李志,此人虽然是个江湖中人,但背后却深得陛下信任。他才是盐案的关键。”吴文乾沉声说道。
吴文乾通过手下的探子,很快掌握了一些关于李志的背景资料,并计划在朝堂上公开对他发难。
这一天,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吴文乾上奏弹劾李志,指责他插手朝廷事务,甚至暗指李志假借皇命操控盐案,是为谋私利。
李志并未直接出现在朝堂上,而是通过陈默传达了几份关键证据。这些证据不仅彻底洗清了他自己的嫌疑,还将盐案的矛头重新指向吴文乾的属下。
“吴尚书,盐案之事证据确凿,难道你还要狡辩?”陈默冷冷地问道。
吴文乾脸色铁青,却无言以对。皇帝见状,适时开口:“吴爱卿,朕知你忠心,但盐案一事确实与你的属下有关。既然如此,便暂且停职,以示清白。”
这一场官场风波,随着吴文乾的暂时失势而告一段落。而李志,则在幕后冷静地收拾残局,继续布局下一步棋局。
未完待续:朝堂与江湖的交锋渐趋激烈,李志的发明与谋略又将如何左右风云?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