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送给皇上十坛,那么送给首辅大人的礼自然也不能少,而且还要亲自去送才行。于是,他又装了十坛海参,亲自送到了周府。由于周延儒还没有下班,所以是周老夫人出面接待的张好古。两人聊了一会儿天,喝了一杯茶后,张好古便告辞离开了。
张好古回到家后,仔细思考了一番,觉得既然要送礼,不如连自己的上司也一起送些。此外,远在济南的家中父母虽然自己未曾谋面,但毕竟是自己名义上的父母,也应该送上一份心意。于是,他让张龙上街买些礼物,并带上十坛海参送回济南老家。
随后,他自己也带着一些海参回到了工部衙门。首先,他到尚书大人那里送上了八坛;接着,又给上官虞衡司郎中李逢春送了六坛。当他走出虞衡司衙门的时候,正好碰到了叶绍袁。
叶绍袁一见到张好古,脸上立刻露出了热情的笑容,大声招呼道:“致远啊,你终于回来了!这一趟去登州竟然花费了数月之久,今天无论如何都要来我这儿坐坐,喝杯酒,我家小子叶燮也一直念叨着想念你呢。”
得,话说到这份儿上了,怎么能拒绝呢?连那几岁孩子的借口都搬出来了,不去还真不好意思。于是,张好古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叶绍袁见张好古如此痛快地答应了,心中大喜,连忙说道:“择日不如撞日,那就今天吧,我也马上下班了。”
张好古笑着回应道:“好,那我就先行一步,先回家一趟,过一会儿我就过去。”
两人定好了之后,张好古便转身回了家。这次他无需再购买礼物,只需顺手带上几坛珍贵的海参即可。
回到家中,张好古带着张虎和书童二人,一同登上马车,向叶府驶去。马车上装满了几坛上等的海参,这些都是要带给叶绍袁的礼物。
张虎熟练地赶着马车,马蹄声响彻街头巷尾,向着叶府的方向前进。一路上,张好古心情愉悦,期待着与叶绍袁一家的相聚。不多时,马车便停在了叶府门前,张好古和张虎等人下了车,迈步走进了叶府。
待到叶家时,天色已近黄昏,天边晚霞如锦,将整个城市染成一片金黄。叶绍袁早已回到家中,听闻门子来报说张好古到了,他急忙带着家人来到门外迎接。张好古见到叶家一大家子都出来迎接,心中不由得感到一丝感动,连忙拱手向叶绍袁行礼。
两人一番客气寒暄之后,叶绍袁笑着拉过身边的叶燮,并对他说道:“快来见过你张兄,你张兄可是救过你的命呢!还记得吗?”小叶燮长得眉清目秀,神情机灵可爱。他听到父亲的话后,立刻乖巧地走上前来,双手抱拳向张好古行礼道:“见过张兄,叶燮在此给张兄施礼了。您的救命之恩,我一直铭记在心,未曾忘记。”他的言行举止彬彬有礼,宛如一个小大人一般,让人忍不住想要夸赞。张好古见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喜爱之情,微笑着夸奖了叶燮几句。
待说完话后,叶绍袁手一摆,示意张好古先行。张好古跟随着叶绍袁来到中间堂屋,此时已有下人将茶具摆放在桌上,张好古坐下后,叶绍袁说道:“致远稍等片刻,先喝口茶,一会饭菜就好了。”这时,叶家大小姐叶纨纨亲自上前为张好古倒茶。她以客为先,先给张好古斟满一杯。张好古见是大小姐亲自斟茶,连忙用手指轻轻叩击桌面,表示感谢,“谢过叶大小姐。”两人已经见过几次面,彼此之间已经比较熟悉。叶纨纨抿嘴一笑,轻声说道:“让致远见笑了,我家姊妹众多,仅靠父亲一人养家,实在请不起太多下人,所以一些小事,我们姊妹们也就自己动手做了。”
张好古心里清楚得很,这么大一家子人的生活开销,再加上平日里的人情往来,单靠叶绍袁那点微薄的薪水确实有点捉襟见肘。而且叶绍袁为官清正廉洁,工部更是个清水衙门,没有什么油水。此外,叶夫人沈宜修性格豪爽,常常慷慨解囊,资助那些贫困的亲戚和邻居。虽然说叶家不至于饿肚子,但日子过得也挺艰难的。所以,才有了叶纨纨刚才说的那番话。
坐在一旁的夫人沈宜修听到女儿的话,不禁感到一阵难为情。她知道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就是不忍心看着别人受苦,只要见到有人需要帮助,她总是情不自禁地伸出援手。
看到气氛有些尴尬,叶绍袁连忙笑着打圆场:“咱们家不是还有个胭脂铺子吗?”
然而,叶纨纨却白了父亲一眼,轻声说道:“父亲您不知道啊,我和娘对做生意都不太在行,那个胭脂铺子也只是勉强能维持房租而已。除去雇佣工人的费用,几乎没剩下多少钱。要是有合适的,就兑出去算了。”
张好古听到这里,心中不禁有些惊讶,他万万没有想到叶家竟然还有一个铺子,而且由于经营不善,如今已经到了需要出兑的地步。他想了想,说道:“叶大人家的铺子实在是太可惜了,如果不是胭脂铺子,我倒是有兴趣接手。最近我正打算寻找一家临街的铺子呢。”
旁边的沈宜修闻言,不禁好奇地问道:“不知道致远准备卖些什么东西呀?”
于是,张好古便将海参的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当听到张好古为了解决海边流民的生计问题,打算开设一家海产铺子时,沈宜修不禁感叹道:“原来如此,致远真是心系百姓啊!”
接着,沈宜修又说:“不知道致远需要多大的店面呢?我家铺子对面有一家酒楼,由于经营不善已经关门大吉,目前正在以较低的价格出租。不过,这家酒楼的面积较大,每年租金为三百两银子。”
张好古听后,大喜过望,这不正是自己所需要的吗?虽然店铺面积稍大,但对于自己来说并非问题,毕竟一斤海参就能卖到一两银子,只需卖出三百斤即可。他立刻问道:“叶夫人,能否帮我询问一下?如果可行,我愿意租用这个店铺。”
沈宜修微微一笑,回答道:“要是致远不嫌贵的话,应该能租下的,那我明天就去问问。”她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自信和坚定。
张好古听到这里,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激之情,连忙说道:“先谢过沈夫人了,就是再贵点也可以接受的。”他深知在这繁华都市中找到一处合适的铺子并非易事,而沈宜修的帮助无疑让他感到无比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