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好古悠然地骑在高大的骏马之上,与黄祥等人缓缓地来到了庄子前方那片宽阔的空地之上。刚一靠近,几只身形矫健、毛色鲜亮的狗子率先冲了出来,它们瞪着圆溜溜的眼睛,呲牙咧嘴地对着张好古一行人疯狂吼叫起来,仿佛是在扞卫自己的领地一般。
紧接着,有几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从庄子里走了出来。走在最前面的那位老头,身穿一袭粗布长衫,虽然衣服已经有些破旧,但却收拾得十分干净整洁。他一边快步向着张好古走来,一边眯起双眼仔细打量着眼前的来人。
待到老头走近看清了张好古的面容之后,突然脸色一变,二话不说,纳头便拜,口中高呼道:“小的拜见张大人!”其声音洪亮而又充满敬畏之情。后面跟随着的几位老人听到“张大人”三个字后,先是一愣,随后也赶忙跟着跪伏在地,一同向张好古行礼参拜。
见此情形,张好古急忙翻身下马,快走几步上前,伸出双手将几位老人一一扶起。他面带微笑,语气诚恳地说道:“老丈,这可万万使不得呀!小子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怎能承受得起诸位老人家如此重的礼数呢?”
站在最前面的那位老者抬起头来,满脸感激之色地看着张好古,激动地说道:“使得,使得啊!就算再多的礼节,张大人也是受之无愧的。想当初,若不是张大人出手相救,让我等一家老小能够在那茫茫大海中的孤岛上存活下来,又不辞辛劳地带着我们从莱州辗转至此。而且,自从来到这里以后,我们日常所需的一应吃食,也全都仰仗着张大人您的照顾。若是没有您的大恩大德,恐怕我们早就命丧黄泉了,哪里还能活到今日啊!所以说,这点礼数实在是难以表达我们对您救命之恩的万分之一呐!”
那位老者言辞恳切地诉说着往事,泪水止不住地从眼眶滑落,顺着他那满是皱纹的脸颊流淌而下。而旁边那几位一直未曾开口的老者,此刻也是双眼通红,眼眶里闪烁着泪光,显然他们被老者所说的话触动到了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这些话语无疑是戳中了他们共同的痛点。
经过一番交谈,张好古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人竟是来自皮岛的移民。难怪他们能够一眼就认出自己呢!想到这里,张好古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慨。回想起当初在皮岛上的时候,这些人们过着何等艰难困苦的生活啊!每一天几乎都是在饥饿和贫困中苦苦挣扎度日。
随后,众人一同走进了庄子里。没过多久,便有越来越多的村民闻讯赶来。当大家发现来人竟然是张好古时,人群中顿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欢呼声:“张大人,张大人,张大人来看我们啦!”此起彼伏的呼喊声响彻整个村庄,仿佛要将这份喜悦传递给每一个角落。当听到是张好古的到来时,整个村子沸腾了。
就在这时,人群之中有一个人匆匆忙忙地跑回家里,不一会儿便端出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粥走了过来。只见那碗粥还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让人闻之食指大动。这人小心翼翼地将粥递到了张好古的面前,示意他趁热喝下。
与此同时,又有另一个人从家中拿来了一条咸鱼。这条咸鱼部分地方甚至都已经烤焦,但仍然能闻到一股独特的香味。
张好古双手接过这碗粥,刚想要开口说一声:“谢谢大家,我已经吃过饭了。”然而,当他抬起头看到眼前这些热情洋溢、满脸真诚的村民们时,话却卡在了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口。因为他心里清楚,当初自己只不过是凭借手中微不足道的权力,给了他们一丝渺茫的希望而已。可是如今,面对这样真挚而热烈的场景,如果此刻有人站出来对这些村民们说,要他们用生命去报答张好古,恐怕他们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就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想到这里,张好古心中一阵感动,眼眶渐渐湿润起来。他生怕被别人发现自己流泪,于是赶忙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喝起粥来。然而,就在他仰头喝粥的时候,一滴晶莹的泪珠顺着脸颊滑落,正好掉进了碗里。当那滴泪水与粥混合在一起后,被张好古一同喝进了口中。刹那间,一种难以言喻的滋味涌上心头——那是咸的,不仅是因为混入了泪水,更是因为包含了村民们对他深深的感激和情谊。
张好古目光坚定地望着面前那些面黄肌瘦、饥肠辘辘的人们,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他们都能吃上饱饭,再也不用忍受饥饿之苦。
见到到张好古,村民们感动不已,纷纷围拢上来,七嘴八舌地说着话,并热情地拉扯着他,争相邀请他到自己家中去做客。面对众人的盛情,张好古感到有些应接不暇,但他深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于是只能面带微笑,一个一个地婉言拒绝了大家的好意。
就在这时,那位最初与张好古交谈过的老者匆匆赶来。只见他满脸笑容,气喘吁吁地跑到张好古跟前说道:“张大人啊,您可算来了!之前您交代放在我这儿的东西,我一直给您好好保管着呢,现在就赶紧交给您。”说完,便拉着张好古往他家走去。
张好古跟着老者一路前行,很快便来到了老者的家门前。一进门,他就看到了摆在屋子中间那几个硕大无比的木箱。这些木箱看上去十分沉重,仿佛装满了什么珍贵的物品。而事实上,张好古此次来这个庄子的最主要目的正是这几个大木箱。因为箱子里所装之物并非金银财宝,而是能够帮助村民们改善生活条件的锹镐等农具。
可这善良的来人是多么知道信赖啊!听说是张好古让放在这里的,他却一次也没打开过,这是多么的善良啊!多么的值得信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