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紧锣密鼓地忙活了整整两天后,那原本数量就不算多的火药竟然一点点地被用光了。面对这一情况,张好古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收拾行囊,立刻启程返回!而且这次回程,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条笔直的路线,据估计大概需要耗费两天左右的时光才能顺利抵达目的地。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迎来了拔营回家的时刻。其实在前一天,细心周到的张好古就已经将那些应该留下的物品,统统都留在了庄子里面。当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黎明的曙光悄然洒向大地之时,士兵们便纷纷动手,开始迅速而有序地拆除一顶顶帐篷。与此同时,他们还齐心协力地将各种各样的物资逐一搬上了一辆辆宽敞的大车。待到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缓缓升起时,精神抖擞的将士们已然用过早餐,整理好了行装,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
只听得张好古高声喊出一句响亮的口令:“出发!”刹那间,一支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队伍宛如长龙一般,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踏上了归程。一路上,众人风餐露宿,马不停蹄地向前行进。历经两天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这支年轻的护国军队终于平安无事地回到了张好古的青园。由于护国军在繁华热闹的京城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固定营地,所以眼下也只能暂且先在张好古的这座清幽宁静的青园中安营扎寨了。
原本张好古一心想要趁着夜色匆匆赶回家中,但周围的人们却七嘴八舌地劝说道:“这大晚上的赶路多不安全呐!还是等到天亮之后再动身吧,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呀。”面对大家苦口婆心的劝说,张好古思索片刻后觉得不无道理,于是便打消了连夜回家的念头,决定听从众人的建议。
当天色还未完全亮起的时候,张好古便带着吴大宝以及其他十来个随从早早出发前往京城。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点启程,就是为了能够在城门刚刚开启之际顺利进城,以免因为人潮拥挤而耽误行程。一路上,十几匹骏马如离弦之箭般疾驰而去,马蹄声响彻云霄,扬起阵阵尘土。
经过一番风驰电掣般的疾行,没过多久,张好古一行人终于抵达了京城,并迅速回到了他阔别已久的家。一见到父母那熟悉而亲切的面容,张好古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然而,归心似箭的他并没有过多停留,只是简单地与父母寒暄几句、问安过后,便又迫不及待地跨上马背,马不停蹄地朝着研究院奔去。
处理完研究院和邮政司那堆积如山的公务之后,太阳已经西斜,时间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下午时分。张好古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体,然后步履匆匆地朝着内阁走去。
一进内阁,张好古便迫不及待地将此次拉练的相关事宜详细地向自己的老师禀报。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计划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人员安排、物资准备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等等。最后,他还满怀期待地告诉老师,自己打算过完正月就前往登莱地区开展这次重要的行动。
然而,徐光启听完却轻轻地摇了摇头,表示此举太过仓促。他皱起眉头,一脸担忧地看着眼前这个年轻而充满干劲的弟子,语重心长地说道:“致远啊,为师深知你一心想要为国效力,想救出你师兄。但此事关系重大,切不可操之过急。如今大弟子尚且被叛兵囚禁,身陷囹圄,为师实在不忍心再让你涉险。”
说到这里,徐光启的语气变得愈发坚定起来:“只有等队伍训练好了,具备足够的应对能力,方可动身前往。否则,为师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的!”
面对老师如此坚决的态度,张好古心中虽有些失落,但也明白老师的一片苦心。他无奈地点点头,只好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内阁,缓缓走回了研究院。
在此后的一段日子里,张好古的生活又恢复到了往日的平静。每天清晨,他按时起床洗漱,然后精神抖擞地上衙办公;忙碌一天之后,再踏着夕阳的余晖下衙返家。虽然依旧每日奔波于官署与家中之间,但他的心思却始终牵挂着那尚未成行的拉练之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惠来时脚步匆匆地走进了张好古的办公室。一进门,他便满脸兴奋地向张好古报告道:“大人,您之前吩咐定制的帽徽、领章以及肩章全都已经制作完成啦!”说着,他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几个精美的盒子,轻轻地放在桌上。
张好古听闻此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连忙站起身来走到桌前。只见惠来时打开其中一个盒子,里面整齐地摆放着金光闪闪的帽徽、领章和肩章。这些徽章不仅做工精细,而且数量竟然是原本预定的四倍之多。也就是说,如果需要再组建四个团,这些徽章也是绰绰有余的。
张好古凝视着眼前这些由自己亲自精心设计而成的成品,心中不由得涌起一阵感慨。尤其是当他的目光落在那些带有军衔标志的肩章上时,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油然而生。他情不自禁地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那冰凉而光滑的肩章表面,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力量与荣耀。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张好古就这样静静地站在那里,沉浸在回忆之中。许久之后,他才缓缓回过神来,转头看向惠来时,语气坚定地说道:“明日一早,你带上这些东西随我一同前往青园。我们要给护国军的众多将士们举行授衔仪式。此外,记得将冯梦龙也一并叫来。”惠来时闻言,立刻躬身应诺,表示定会遵命行事。张好古表示没别的事了后,惠来时退出了张好古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