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晓绮虽然等着要看黛玉的笑话,却也真的觉得自己该有个孩子了。
毕竟身边已经嫁人的小姐妹们一个个都做了母亲,裘心颜家的思思都一岁多了。
更何况隔壁清辉阁那位,一下子就生了两个。
就连过年回娘家,母亲都劝自己该尽早要个孩子了。
牛晓绮心中虽有诸多不甘不愿,但是她也知道,如今的日子还是要这样过下去的。
她既然是宝玉的妻子,那总是要和他生儿育女的。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牛晓绮趁着过年这段时间大家都比较松闲,放下身段来和宝玉蜜里调油了一段时日,希望自己也能有好消息。
宝玉本也爱晓绮明丽的样貌,如今妻子肯同他欢好,他自是喜欢的。
只不过他这边同牛晓绮感情升温,自然就不能去沉碧轩了。
宝钗隔墙听到冷香阁里传来的笑声,也只能银牙暗咬。
刚一进二月,王氏便张罗着要搬出府去。
本就是去年说定了的事情,所以搬起来倒也利索。
除了贾母搬家时洒了几滴眼泪,其他人都是欢欢喜喜的。
因为房子是新建的,里面多少还有些粉刷后的味道,二房一大家子就先去大观园里住着了。
王氏早就想到园子里住住逛逛,奈何当时贾母说只让姑娘们搬进来,所以她也没什么机会。
如今她自己说了算,自是想住哪里就住哪里。
于是,王氏选了热热闹闹的稻香村。
虽然已经立了春,但是天气乍暖还寒,贾母便选择住在了最暖和的暖香坞,顺便让惜春给她作伴儿。
宝玉自是住回了他的怡红院。
而宝钗,则选了离怡红院最近的潇湘馆,理由是她当年和林妹妹最为要好,所以想要住到她当时住的院子里。
二房搬家后,王熙凤听方氏说贾母搬出荣禧堂的时候老泪纵横,心中也有些戚戚然。
前世贾母到死都在荣禧堂,没想到这辈子虽然没有发生抄家的事儿,她反而要离开居住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了。
正好年前她拜托吴氏给探春说亲的事儿有了眉目,便准备去大观园里把老母亲看望看望,顺便把探春的亲事定下来。
王氏听说小姑子来了,还带来了礼物贺她乔迁之喜。
虽然她一直不喜这个小姑子,不过既然是上门送礼来了,也没理由不让人家进门嘛。
所以王氏还是撑着个笑脸把人迎了进来。
王熙凤走在园子里的时候时不时地感慨物是人非。
她如何也想不到有一天,这个大观园里,居然会住进二房这一大家子。
王氏把礼收下后就找了借口留了王熙凤和贾母在暖香坞里说话。
王熙凤看着贾母略带憔悴的神情,强忍着心酸问道:“娘换了地方可还住的习惯?”
贾母疲惫地笑道:“有什么习不习惯的,一把年纪了,住哪里不一样呢?
而且这里还有四丫头陪着,一点儿也不闷得慌。”
王熙凤说道:“那娘就暂且住着,若是想回荣禧堂了,相信大嫂也不会不同意。”
贾母叹道:“我知道老大家的是个好的。
但是我既然已经说了要跟着老二过,没得再反悔的。”
说完看着女儿露出个笑脸,“好了好了,不用担心我。
虽然你二嫂是有些毛病,但我好歹是她婆婆,她也不敢做的太过分。
再说了,还有你二哥和宝玉他们爷儿几个嘛。
都是孝顺的。”
王熙凤想想也是,毕竟贾政也是老太太的亲儿子,宝玉也可以说是老太太一手养大的。
有他们在,贾母也不会过得太不顺心。
“您说的也是,可能也是我多虑了。
如今您在这园子里,看看花看看水。
闷了就把珠儿家的几个孩子叫过来逗弄逗弄,这日子也是有滋有味的。”
王熙凤说道。
贾母点头笑道:“正是这个理儿呢。
珠儿那对大胖小子,如今都半岁多了,逗人得很。
只不过这茂哥儿和葵哥儿一点儿也不像是双生子,一眼就能看出来不一样。
不像你家团哥儿和圆哥儿,小时候简直一模一样,根本分不出来。”
王熙凤笑道:“可能茂哥儿像爹爹,葵哥儿像娘亲吧。”
贾母想了想,好像确实如此。
“这世上奇怪的事儿多了去了,双胞胎长得不像也是有的。”
王熙凤继续说道。
贾母点点头,“其实我活了这把年纪,也没什么好求的了。
只盼着宝玉媳妇儿能早日生个金孙,让我看见宝玉的儿子,我也就知足了。
上次那个孩子真是可惜了,不然如今也该有半岁了。”
王熙凤知道她说的是牛晓绮小产的那个孩子,“唉,可能是和咱们家没有缘分吧。
不过他们还年轻,迟早还是会生的。”
贾母叹气道:“希望早一点吧,我这把老骨头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王熙凤听见这话,心中伤感,不欲再继续这个话题。
她勉强笑道:“看您说的,如今不过四世同堂而已。
您还能等着看见茂哥儿、葵哥儿的儿子呢!”
贾母笑道:“哎呦,那岂不是要变成老妖精了?”
王熙凤也笑道:“什么老妖精啊,是老神仙!”
贾母被女儿这话逗乐了,心情真的好转起来。
王熙凤想起自己此次过来的正经事,“对了,娘,我这次过来还有件事要同您商量呢。”
贾母见她如此正式,忙问道:“何事?”
王熙凤说道:“您还记得差不多去年这个时候,您答应了要给三丫头说亲的事儿。
还说我认识的人多,让我帮着寻摸寻摸。”
贾母点点头,她自然是记得此事的。
“可是有了眉目?”
“正是呢。”王熙凤说道。
“内阁学士杜大人的夫人吴氏,她娘家兄弟有一个儿子,叫吴宣,家中排行也是老三。
今年二十有四,已经是个八品的典仪了。
模样极其周正,人品也有保障,配三丫头还是很合适的。”
“听起来倒是还不错”贾母说道,“只是这样好的条件,为何二十四了尚未成婚?”
王熙凤解释道:“其实以前是定过亲的,可惜那姑娘刚过完十五岁生日,生了场急病就没了。
虽是未婚妻,但是这吴三爷还是坚持为她守孝一年,也算是全了两人之间的一场情分。
后来有那些不开眼的人家,说他克妻,这一下就耽误到这会了。”
说完她看着贾母问道:“娘,您该不会也信这些有的没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