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梁这些年一直坚持自费带学生参加竞赛的事,四喜心里清楚。虽然周学梁从乡村老师一跃成为省城教师,可是除了老师这份工资,他并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他要养家,还要支撑学生竞赛的费用,其中的压力四喜自然能猜得到。
“老师,我想和您一样,让学弟学妹有机会参加各种比赛,让村里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
大话我说不来,即便说了没法子兑现也会成为空话,还不如做些实际的事。
我想每个月从自己的津贴和工资里拿出三分之二帮助学弟学妹,但是我没什么时间,所以这钱和资助的事还需要麻烦老师您帮我筛选和对接。”
周学梁没想到四喜说的事竟是资助孩子们读书的事,若是其他事,他也许还会犹豫,但资助这种事他想也不想就答应下来了。
“筛选和对接都没问题,只是明镜啊,每个月拿三分之二,你自己的生活不会成问题吧?”周学梁问道。
“老师,我平时吃食堂或家里,住的话,要不住单位,要不住家里,也花不了什么钱,留三分之一应急够了,不会有问题的。”四喜笑着说道。
三安提着刚从海鲜市场取回来的大货,就听到堂屋里四喜和周学梁说起资助的事。
他将海鲜交给吴凤仙,手一洗,也加入了话题。
“四喜,你和周老师说什么呢?怎么听你说起钱了?是钱不够花了吗?”
四喜目光落到三安身上,弯着眼摇了摇头,“不是,我跟老师刚刚说的资助的事呢。”
随后,四喜把自己想资助学生的想法和方案简单说给三安听。
三安眉梢一挑,说道:“你这想法挺好,哎,要是我也想资助,能麻烦周老师吗?”
原本是两人的事,现在又多加一个人,虽说只是多了一个人,可是要处理的事情可多了不少。
但是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机会,是可能。所以即便后续可能会有不少麻烦事,周学梁还是硬着头皮应下。
“你要是确定资助,我可以帮忙。”
“资助…”
三安将这两个字放在嘴里嚼了嚼,随后问道:“周老师,要是我想以我们公司的名义去资助学生,您也能帮着处理吗?”
周学梁垂眸思考了一会,才问道:“这要看你准备怎么资助?资助多少钱?”
三安看向四喜,却见她耸耸肩,一副无能为力的模样。他挠了挠额头,随后有些茫然说道:“周老师,你看一年资助多少比较适合?这事我也不懂。”
“偏远些地方,一年一个学生学杂费一百块应该差不多。你看看你打算资助多少个学生?”
三安没有着急下决定,而是看向四喜,问道:“四喜,你是打算怎么资助?一个人一年给一百吗?”
四喜摇摇头,支着下巴说道:“我没打算,我把费用打给老师,老师自己决定。
不过我跟你不一样,你如果以公司名义做公益,那费用肯定不能少了。钱一多,事情就多,老师不一定忙得过来,要不你自己想想其他法子?”
四喜眼睛咕噜一转,说道:“我听说不是有什么助学金,公益基金之类的,要不你自己打听看看?”
周学梁一旁补充道:“确实有不少针对孩子们的公益,比如春蕾,希望这些。三安,如果你想大范围资助孩子,你可以看看这些单位和协会,比我一个人单打独斗起到的作用更强。”
三安抿着嘴想了想,说道:“周老师,四喜,我觉得你们说得对,不过其他的单位、协会什么的,我也不了解,也不知道什么程序。
要不这样,周老师,我回头打听打听,看看什么方式最适合,回头需要您帮忙,还希望您不要嫌麻烦。”
“做公益怎么会嫌麻烦呢?到时候你有什么问题就给我打电话,等下我把单位电话留给你。”周学梁说道。
“哎,好,那就麻烦周老师了。”
做公益这事,三安之前也随大流做了些,不过都是在首都附近做的,多数是锦上添花。
公司在发展阶段,做公益也是一种宣传方式。三安是商人,他想借做公益来扩大公司的知名度。
但是这两年做的公益社会关注度挺高,参与的人太多,三安在其中并不显眼。
所以他需要突破。
当然,他更想能真真切切帮到他人,是雪中送炭。
不过这次事情提出太突然,他和周学梁等人还需要消化消化。
周学梁原本打算和四喜聊聊就回去,结果一聊便聊到天黑,等回神要回宾馆时,又被四喜和三安强行挽留,吃了饭才被三安送回去。
周学梁一走,四喜在家休息了几天,一转眼又是一年除夕。
“来,虎头,你跟你小舅舅亲近些。跳跳,你别绷着一张小脸,来,大家一起,一二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