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你看人家是文武双全,还会医术, 看病也不要钱,又有本事,人品更是差不了。孩子跟着他走没错。”
“那也要孩子同意才行,我看老三挺有主意的,他也很喜欢念书,咱可不能胡乱做主,误了孩子的前程。”
石师傅没有做声,在继续喂饭,说话间,一碗米饭两碗稠米粥要已经吃了下去,爹也满足的侧躺着身子,开始打盹了。
娘也从外面端进热好的瓦缶里的野菜粥给石妙兴,他风卷残云般的吃光,然后又挑着剩下的残渣,一点不剩的吃的光光的。
看到在炕上可以自主翻身的丈夫,娘高兴的对石师傅说:
“你看,他好多了,我看你的药也没有啥特别名贵的,可是这才一天不到,真是灵芝妙药,再世的李时珍,他要在世的话也不过如此啊。”
“咱这省里只有一个李时珍是神医,距离咱家也不远,已经过世多年,哪里有再世的事情啊。其实,药不在于名贵,而在于对症,另外心存善念,自然就有善举,也就会得到善报,对老哥哥我也只是尽我心尽我力而已。”
“当家的采药挣钱养家,自家可是从来不舍得用,摔着了后还被雨淋,就这么为了孩子扛着顶着,结果这一次病倒,差一点都让老三没法念书了呢。”
“家家如此,父母含辛茹苦不就是为了孩子吗?我想问一下,老三的名字叫啥,总不会是叫老三吧?”石师傅说出了自己一直的疑虑。
“他有名字呢,是学堂的先生给起的。大号叫言广朋,字叫汉禹。家里按排行叫惯了,就喊他老三”
“这名字好啊,广朋,就是广交天下朋友的意思,汉禹就是咱汉家的大禹,专门治水的,让天下太平,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好名字啊。”
“俺叫不惯呢,先生可是这么叫的。那一回他来家找汉禹,倒是让我吓一跳, 还以为他走错门了呢。”
“来,到门外去吧,也让老哥哥好好歇息一下。奥,先生为啥来呢?”
一边拿着马扎,一边来到门外,在皂角树下聊着。
“那么远的山路,先生为什么会过来言家洼呢?”
“先生家也不富裕,也就是带了五个孩子念书,孩子们上午上学,午后读一个时辰书以后后就让一个孩子出去帮助放牛,一天一换,这么就省下了雇人放牛的钱。”
“哎呀,都不容易…阿弥陀佛…”
“那一天午后,另一个孩子放牛,结果在坡上睡着,让牛牛自己吃着草走丢了,先生和孩子都急的不得了。老三看这情况,也出去找。结果,一霎霎就让他找着了,先生挺感激这孩子的聪明,过来送还学费的。”
“先生真是不错,这么看重孩子。不过这么大的山上丢了牛,可是真的不好找,小小的广朋咋想办法找到的呢?”石师傅很感兴趣。
“听先生说,这牛生下的崽刚满月,小牛在家圈着呢,就老牛出去吃草。老三看先生急的要命,就说他有办法,可是有不说啥办法,就让他试试。结果,他牵上小牛自己骑上去,也不管别的,让小牛自己走,不到一个时辰,大牛就跟着小牛一起回来了。你说,这孩子做的对不对啊?”
“广朋是真聪明啊,这是人小智谋大,难怪先生要退学费呐,这一条牛可比一个大洋值钱多了,他也是教了一个好学生。”
娘听到到这里,也是乐呵呵的。
“对啊,智慧是根,没有智慧不行,这孩子可是不简单,我没有看错人。”
“咱也不知道什么叫智慧,就觉得他跟先生念书不错,孩子虽然平常沉默寡言,但是品行好,走不了错路的。”
“老嫂子,你也休息一下,我要做功课了,下午还要出去化缘呢。”
“化什么缘啊,咱家是穷点, 可是管饱没有问题的,别出去了。”
“可不行,出家人必须这么做,这也是功课。”
“老三要是跟着你的话, 也要这么出去化缘吗?”
“会的,不过他小,而且会成为茂林寺的正宗弟子,天天出去化缘的可能性不大;我是苦行僧,挂单茂林寺的,必须自己化缘才行。”
“出去化缘也行,也就是熟悉一下风土人情,多吃点苦也不是完全的坏事情。”娘说。
“那就不是我说了算的,得看主持的看法了。”
说完,他拿起钵盂要去清洗,娘想帮他洗,他拒绝了,说:
“亲力亲为,为出家人本分,不敢劳动他人。”
石师傅就在皂角树下打起坐来,还是那个纹丝不动的架势,恰所谓金刚临空,百毒不侵,妖邪不敢犯!
那边,言老三到了学堂,老先生却没有在场,原来,今天雨后路难走,别的孩子都没有过来,先生就到坡上自己照看庄稼一下了。
广朋从家里牵上先生的牛,轻车熟路的到了先生耕作的田地。
果然,先生正在弯腰拔草,全身都冒汗,几乎让太阳晒出油来了。
先生六十多岁,满头白发,身子倒是健硕 ,不弯不曲。以这个年纪,在这里是长寿之人了,这和他的经历有关。
他饱读诗书,除了四书五经之外,尤其喜欢兵书。年轻时候参加科举,也参加过武举考试,结果却只是得到了一个贡生,没有取得真正的功名。
后来朝廷又废了科举,他看进取无门,也就只好在乡耕读。孩子们都已经成家单过了,他自己耕田,在自给自足之余,教上几个小孩也可以补贴家用,也是一种娱乐。
看广朋牵牛来到身边,他站起来,大声说:
“夜雨饮野,我估摸着今天也就你能过来,他们不敢过来。”
广朋在空地上砸了个木橛子,用手试了试牢固程度,然后把牛放在这里吃草,接着到先生地里,帮助先生拔草,间苗。
刚刚下完雨,地里土软,加上水一冲,一些庄稼歪倒了,一些庄稼被冲走了,就需要扶起歪倒的,补上冲走的。
这些,对广朋来讲不是难事,他从小就跟着爹娘上山,自然熟悉的很。
他先向先生鞠躬道了平安,然后蹲下身子帮助先生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