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好喝的羊汤
“三老爷,老奴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老管家心中斟酌着昨天晚上他老爹叮嘱的话语,觉得还是开口劝劝为好,于是鼓起勇气说道。
谢三老爷闻言,抬眼淡淡地瞥了老管家一眼,随即又低下头,目光落在脚边的地面上,似乎在沉思着什么。
老管家见状,咬了咬牙,继续说道:“三老爷,老奴觉得,您和三位小主子之间的心结,还是得先解开为好。您看,现在郡主和二位少爷都深得陛下信任,特别是二少爷,更是时刻跟在陛下身边,这可是咱们府上的荣耀啊。老奴还听说,陈阁老本来提议全国选秀,可是皇上却没同意。这段时间,太后娘娘也是频频招见府里有适龄小娘子的四品以上官员家眷,这其中的意思,老奴想必三老爷您也明白。”说完,老管家暗暗叹了口气,觉得他已经尽力了。
谢三老爷听后,沉默片刻,眉头微微蹙起,似乎在权衡着老管家的话。终于,他轻轻叹了口气,声音低沉而略带沙哑:“老明啊,你说的我又何尝不知。只是这心结,岂是说解就能解的。郡主和二位少爷,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我这个做父亲的,有时候也真是力不从心。”
老管家闻言,心中深深叹口气,他觉得他就不应该听老爹的,看看三老爷这当了什么还要立什么的样子。当年孙夫人活着的时候,三老爷那个意气风发,在官场上如鱼得水,春风得意。那时的他,走到哪里都是众人簇拥,言辞间满是豪情壮志,仿佛天下间没有他办不成的事。孙夫人更是他的贤内助,不仅将家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能在关键时刻为他出谋划策,夫妻二人携手并进,在京城里也是一段佳话。
后来,三老爷更是做出了一件令人咋舌之事,竟将王氏一个姨娘扶正做了正室夫人。一时之间,京城里注重体面的府上都纷纷避之不及,不愿再与谢府来往。
毕竟,在这注重门第和礼法的世道里,谁家正室夫人愿意和一个原本只是妾室被扶正的人平起平坐,更别提交谈往来了,那岂不是降了自家的身份,失了体统。
大老爷和老夫人又远在柳州,真正是鞭长莫及。
他刚才就差明说了,让他去和郡主解释下,认个错,也确实是他治家不严,可他却左顾而言,他一个做人奴才的,也不能替主人做主。
唉!罢了罢了。
自家老爹还是高看三老爷了,三老爷早不是他以为的三老爷了。
老管家心中五味杂陈,望着眼前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三老爷,如今却如此消沉,不禁暗暗摇头。他知晓,自己再多说也无益,他也不是三老爷肚子里的蛔虫。但身为谢府的管家,他又不能眼睁睁看着谢府就这么四分五裂,二位少爷回了京城府里一次都没有回过。
其实明管家不知道,他的大少爷回来过,不过是回来看谢三老爷笑话的,悄悄来悄悄去。
“三老爷,老奴明白您的难处。”老管家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可您想想,郡主和二位少爷,他们虽年轻有为,但终究还是在乎家族的名声。您若是一直这么消沉下去,岂不是让他们在外头也难做人?”
谢三老爷闻言,眉头微动,似乎被老管家的话触动了心弦。他抬起头,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晚了,太晚了。
他的子女他知道,现在不管他说什么都晚了,一条路已经让他走到黑了。他现在只希望保持这样的平衡,可是王氏却一直上窜下跳,如同一个小丑,不消停。
看来他是要做一个决定了。
碧云可是不知道这个时候的谢三老爷,被明管家一番话说着做了一个决定,她现在看着大舅母在喝羊汤,她不喜欢羊腥味,她喝的是疙瘩汤。
郭夫人,轻轻一口羊汤下肚,鲜香麻辣,有胡椒的辣,还有一种辣,她好像没有吃过,没有胡椒的呛鼻,是一种火辣辣的辣,热辣着从口腔下到食道,再到胃里,然后扩散到身体的四肢百骸,把身体里的寒气一下都逼了出来,身体出了微微的汗。
一个字,舒坦。
郭夫人一口接着一口,把一碗鲜掉牙辣过瘾的羊汤喝到肚里,又夹起一块羊肉,羊肉炖的软烂多汁,香味在口腔中漫溢,不知道不觉她把一碗吃了一个干净。
吃完晚食重新坐定,郭夫人才问起羊汤里不同于胡椒的辣是什么调料,“……是宫里的秘料吗?”
“大舅母,我一会儿给您拿些,你回去给厨子,让他照着我写的做法去做,一定也和今天的羊汤一样好喝,等过段时间,我让他们种的就都运回来了,到时候再多送您一些。”
“好,大舅母不和你客气,我觉得喝了有这个调料的羊汤全身暖洋洋的,让你外祖母和舅舅们都喝些,这些年在北地寒气太重了。”
说话间,碧云已吩咐水虹取来了一大罐辣椒粉,并马上细心地写了一张详尽的做法说明。郭夫人看到那一大罐,眼中满是欣喜,又有些不好意思,这太多了,虽说自家外孙女,可这也太多了。
“云姐儿这也太多了,这调料定是费了不少心思吧?” 郭夫人轻声赞道,心中对碧云的贴心愈发满意。
“大舅母,这是我在受州那个小院子里亲手种的辣椒,这罐里的粉就是用那些红彤彤的干辣椒细细磨成的。您知道吗,因为这种菜吃起来辣辣的,我们大家伙儿就给它取了个直白的名字,叫辣椒。那时候,村子里的好多人都对这东西好奇,跟着我一起学种辣椒和玉米。我答应他们,等秋天收获了,我就按市价把他们种的收回来,或者他们要是想自己留着吃、留着卖也行。那玉米也是顶好的东西,等运回来了,我一定给您送些过去尝尝鲜。其实啊,嫩玉米的味道更是绝妙,今天没能让您尝到,真是可惜了。不过没关系,明年我们在郊外的庄子上也种上些,到时候您就能吃到新鲜的嫩玉米了……”碧云边说边笑,眼里闪烁着灵动而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丰收的景象。
郭夫人静静地听着,心中不禁感慨万分。大家闺秀们谁会在意这些田间地头的东西,可云姐儿却对这些了解得如此透彻,如此上心。这孩子,真是受苦了。她从小就没了娘,又被他们牵连东躲西藏这多年的苦,却从来没见过她抱怨过一句。
夜幕降临,郭夫人带着那罐珍贵的辣椒粉回府。一路上,她的心情复杂极了,既是欣慰又是心酸。他们威北侯府终于回来了,并且助三爷坐上了那个位置,可是这背后的艰辛和苦难,又有谁能真正看到呢?她伸出自己的手,看了看手上那层厚厚的茧子,忍不住叹了口气。
云姐儿,一个小娘子,受的苦却比她们还要多。可是今天,在她面前,云姐儿却一句艰难的话都没提过,只是笑着讲述着她在受州的种种经历和收获。郭夫人心里明白,这孩子是怕她们担心,怕她们难过,所以才把所有的苦都自己扛了下来。想到这里,郭夫人的眼眶不禁有些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