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力镇压官员之后,凤无期才开始安排人手施粥救济。他目光如炬,仔细打量着当地流民的数量,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果断的决策,合理分配物资,力求每个地方都能得到及时且妥善的救助。
在这个受灾格外严重的州县,这里仿若被死神笼罩,流民们饿得奄奄一息,生命的烛火在狂风中摇摇欲坠。当凤无期的队伍踏入这片绝望之地,消息瞬间传开,流民们像是看到了黑暗中的曙光,纷纷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他们衣衫褴褛,脚步踉跄,眼神中满是对生存的渴望。凤无期顾不上一路的疲惫,长途跋涉带来的腰酸背痛、风尘仆仆都被他抛诸脑后,立刻指挥士兵们卸下车上的粮食,生火煮粥。士兵们迅速行动,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搬运粮食,有的忙着生火架锅,不一会儿,浓郁的粥香飘散在整个州县。流民们在士兵的有序引导下,排着队,虽然身体虚弱,但秩序井然,领取着这来之不易的食物。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凤无期的心中满是酸涩,那是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也是对自身责任的沉重感知,这一切更加坚定了他要彻底解决旱灾的决心,他暗暗发誓,定要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在艰难的前行过程中,凤无期时刻保持着警惕,不断地收集各地的灾情信息,深入了解旱灾的严重程度和范围。他发现,这场灾难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和棘手。除了粮食和物资的极度短缺,还有许多地方的水源被严重污染。原本清澈的河流变得浑浊不堪,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水中的鱼虾早已绝迹。饮用了这些被污染水源的百姓,纷纷染病,疫病开始在人群中蔓延。患者们高烧不退,咳嗽不止,身体虚弱地躺在床上呻吟,痛苦不堪。这让凤无期意识到,仅仅施粥救济只能解一时之急,远远不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尽快找到水源净化的方法,同时调配更多的药材来救治病患。
随着凤无期的队伍不断深入北方,眼前的景象愈发触目惊心,宛如人间炼狱。一路上,到处都是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的流民。他们不仅形销骨立,瘦得皮包骨头,肋骨根根分明,仿佛一阵微风就能将他们吹倒。皮肤干裂粗糙,犹如干涸了许久的河床,一道道触目惊心的裂痕中渗着鲜红的血丝,在烈日无情的炙烤下,散发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气味。头发如干枯的稻草般杂乱地纠结在一起,密密麻麻地爬满了虱子,每一次微风吹过,都能清晰地看到虱子在其间肆意涌动。许多流民的手脚因长期营养不良和过度劳累而浮肿,肿得像发面馒头一般,他们用布满老茧和伤口的双脚艰难挪动,每一步都显得异常沉重,在干裂的土地上留下淡淡的血迹,那是他们求生的痕迹。
他们的精神状态更是濒临崩溃的边缘,眼神中除了无尽的无助与绝望,还充斥着深深的麻木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