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3 章 我小姑呢?
这半个月,是他们长这么大,和爹娘分开最久的一次。
以往就算爹出门,也总有娘留在家里陪着。
可这次爹娘都不在,他们心里空落落的,这下看到爹娘回来了,喜悦瞬间填满了心间 。
沈轩双手紧紧搂住父亲的脖子,声音里带着几分撒娇和委屈:“爹,你可算回来了,我天天都盼着你呢!这半个月我都乖得很,在学堂里可认真听讲啦!”
沈书笑着抱住儿子,拍了拍他的后背:“好小子,爹也想你,看你有没有长高。”
柳恒也眼眶微微泛红:“爹,我可想你了,你不在家,我都不习惯。”
柳铁柱摸摸儿子的头,欣慰地说:“爹知道你懂事,在家有没有听奶奶的话?”
柳恒连忙点头,“听啦,我还帮着奶奶和大丫姐做了好多事儿呢。”
沈书又看着沉稳的大儿子,满意地点点头:“好,看到你们都好好的,爹就放心了。”
姚氏看着几个孩子,眉眼含笑,“都快坐,尝尝你婶子和你姑做的饭。”
冯苗和沈兰端着最后两盘菜从厨房走出,沈兰招呼道:“都别愣着,快动筷。”
沈宇率先起身,快步走到冯苗身边,接过她手中的盘子,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娘,您忙了这么久,快坐下歇会儿,这些我来就行。”
冯苗看着懂事的大儿子,眼中满是欣慰,轻轻拍了拍他的胳膊,“宇儿长大了,知道心疼娘了。”
沈轩像只小猴子似的从座位上蹦起来,一下子抱住冯苗的腰,仰着脑袋,眼睛亮晶晶的,“娘,我可想你啦,你做的饭肯定特别香,我都等不及要吃了!”
冯苗笑着刮了刮他的鼻子,“就你嘴甜,快去洗手,马上开饭。”
柳恒也不甘示弱,跑到柳铁柱和沈兰跟前,一手拉着爹,一手拉着娘,撒娇道:“爹,娘,你们不在家,我都觉得吃饭不香。”
沈兰心疼地摸了摸他的脸,“傻孩子,这不是回来了嘛,以后啊,咱们一家人再也不分开这么久了。”
姚氏看着这热闹又温馨的场景,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招呼着大家:“都别站着了,快坐,菜都要凉了。”
家里寂静了半个月,今又热闹起来啦!
众人纷纷落座,沈轩早就按捺不住,筷子刚一拿起,就夹了一大块肉放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嗯,还是娘做的饭最好吃!”
惹得大家一阵哄笑,饭桌上满是家的温暖与幸福。
柳恒也跟着点头,腮帮子鼓鼓的。
大丫给每个人碗里添上饭,轻声问沈书:“爹,在外头这些日子,吃得还习惯吗?”
沈书放下碗筷,感慨道:“出门在外,哪比得上家里啊。还是回家好,能和你们一起吃饭,心里踏实。”
姚氏往沈书碗里夹了些菜,“多吃点,看你都瘦了。”
饭桌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彼此的生活。
沈宇说起学堂里先生讲的典故,沈轩和柳恒偶尔插科打诨,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冯苗和沈兰则交流着做菜心得,姚氏在一旁时不时给出建议。
这顿午饭,因为家人的团聚,格外温馨。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映照着每个人幸福的脸庞,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满是家的味道 。
吃完饭,大丫帮着收拾好桌子,就忍不住问:“娘,小姑和小叔呢?他们咋没一起回来?”
其实从见到爹娘那一刻,她就憋着想问了 ,一直等到现在才说出口。
冯苗听了大丫的话,笑着说:“我还以为这丫头不想问了呢。你小姑和小叔,还有旭叔叔、马姑姑,都跟着你泽叔叔一起去京城了。”
大丫满脸疑惑,追问道:“他们去京城干什么?”
冯苗点了点大丫的脑袋,解释道:“你少泽叔叔要去考试啊,不记得啦?”
大丫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对呀,我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
大丫顿了顿,又接着问:“可去考试的不是只有少泽叔叔吗?小姑和马姑姑,还有小叔和旭叔叔他们跟着去干嘛?”
沈书放下手中的茶杯,开口说道:“你小姑啊,就是想去京城逛逛,看看能不能淘到些好东西。马姑姑估计是陪着她,你小叔和旭叔叔大概也是凑个热闹,顺便路上能照应着点儿。”
大丫知道小姑他们的消息后,心里的疑惑解开了,便也不再多问。
她想着小姑能去京城转转,开开眼界,心里也替她高兴。
这时,沈轩在一旁扯了扯大丫的衣角,眨巴着眼睛说:“姐姐,爹娘回来了,咱们家以后肯定又能像以前一样热热闹闹的啦!”
柳恒也在旁边附和道:“是啊是啊,我还想让爹给我讲外面的故事呢!”
沈书听到孩子们的话,笑着说:“好,爹给你们讲,不过你们也要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也能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沈宇认真地点点头,说:“爹,您放心,我一定会努力的。”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又聊了一会儿家常。
姚氏看着眼前团圆的场景,感慨地说:“还是一家人在一起好啊,以后可别再分开这么久了。”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温馨的氛围弥漫在屋子里。
日头渐渐偏西,暖黄色的光线斜斜地洒在院子里。
沈宇、沈轩和柳恒刚在家中休息了一阵,此刻,他们也到了该继续去学堂上课的时间。
沈宇整了整身上的衣衫,转头看向还在玩闹的沈轩和柳恒,出声提醒:“小轩,阿恒,时候不早了,咱们该去学堂了,别迟到了让先生生气。”
沈轩正玩得兴起,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一丝不情愿,嘟囔着:“这么快就要去了呀,我还没听够呢。”
但他也知道不能耽误上课,还是不情不愿地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柳恒则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说道:“走吧,要是去晚了,先生又该罚咱们背书了。”
三人告别了家中的长辈,沈书叮嘱道:“在学堂要好好听先生的话,用心读书。”
他们纷纷点头,然后踏出家门,朝着学堂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