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众人只好先将冰路凿成一个斜坡,接着选了合适的石头慢慢的和冰面的斜坡连接上,这样不光是人,牛车也能爬了上去。
等忙完这些,半天时间都过去了,秦文带着大家向官道原路返回,这条路上没有人经过,地面上还有厚厚的雪,除了难走些,并不算滑。
一直到天黑时分,众人才回到了官道,确认大家体力尚可,秦文便决定再往前走走。大约又走了两个时辰,寻了一处山脚,众人才停下脚步,如今整个地势都高了起来,他们还有些不适应,很多树木的顶端就在他们的身边,树木的下半截则被冻在了冰层之下。
没有可以庇护的地方,众人只能选择在空地上安营扎寨,牛牛们则是自己挤到了一起相互取暖,村民们也靠着牛牛搭了帐篷,烧起了火堆,火堆上煮着热水,如果有人想喝,随时可以取来暖暖身子。
这一路上收集的牛粪也派上了用场,燃烧的木柴不够了,便开始烧牛粪,没有李姜姜想象的味道,也能烧很久,李姜姜觉得牛牛在这一路上贡献确实不小,偷偷摸摸的去给牛群喝的水里又加了不少的营养液......
起码暂时没有了水源的困扰,大家都放心了起来,李显明还给姜香玲母女准备了固体酒精、甲烷喷枪、打火机、火柴甚至蜂窝煤,至今还没有派上用场。
说回李显明,由于大批量的囤抗寒物资,被社区的人上门询问了一番,尤其是酒精和蜂窝煤之类的,社区工作人员担心他妻子女儿失踪想不开,隔三差五的就来看望他一下,确认他真的没有寻死或者危害社会的想法之后才减少了上门的次数......
李显明:心里苦啊,抱不到香香老婆,也看不到乖女儿,太苦啦~
李显明那里都快要夏天了,李姜姜这里还在大雪里跋涉,路上偶尔被雪里冒出来冰桩绊到,有些是小树的顶端结成了冰,有些则是被冻在冰里的人......
这还是因为有一个李家村的村民被绊倒之后,鞋子陷入了雪里,试着在雪里捞出鞋子的时候才发现,绊倒他的正是一个裸露的手臂,其他村民们也见到了这个情形,一边感到无力,一边感慨自己村的幸运,所以在接下来的路上,再有被绊住的时候,不管是什么,他们都不会再去细看。
“大家再坚持一下,等我们到了北固城,这段路程就算到了终点了!”秦文对村民们说道。
村民们的粮食都不多了,这些天已经从一天两顿变成了一天一顿了,知道自己接近终点之后,大家也都露出了笑容,因为一切快要结束了。
李姜姜也觉得有了盼头,她真的走累了,这半年走的路比她在现代二十多年加起来走的路还多。
可是不管怎么节约粮食,李家村的人终究还是断粮了,牛比她们断粮还要早一段时间,要不是李姜姜夜里营养液偷偷喂着,可能早就撑不住了。
断粮第一天,众人还能忍受,到了第三天,大家已经开始喝水果腹了,等到了第七天,终于有人忍不住了问道:“秦大人,我们还要多久啊?”
秦文也数日滴米未进:“快了,大约还有四五天的行程,我们就到了。”
村民们听后咬咬牙决定再挺一挺,可是年纪大的和年纪太小的容易挺不住,于是有人提出了杀牛的想法,但是很快就被人反对了,这个年代杀牛是需要朝廷许可的,先不说这个,单说一头牛的价值可以抵得上他们多少人家的一间屋子了,而且这牛一路上陪他们跋涉千里,早就有了感情,哪里那么容易舍得去杀,不到万不得已,真不会走这一步。
姜香玲朝李姜姜看看,白天跟着大家一起不吃,她怕李姜姜饿的长不高,李姜姜接受到她娘的眼神,瞬间明白到她飙演技的时候了,于是趁没人注意,李姜姜“吧唧”一声摔在了地上,好像被什么东西绊住了一样,于是伸手想摸一摸是什么东西,好心的村民担心可能是冻僵的肢体,想要提醒李姜姜不要管了,怕吓住她,谁料李姜姜在雪里捣鼓着好奇的说了一声:“好像是个袋子!”
于是李姜姜双手伸进雪里。使劲往外一拽,果然拽出了一个口袋,众人都好奇的围了上来,李姜姜也没有让大家等,迅速的打开口袋,里面居然是粮食!还是白花花的精米!
村民们都投来了羡慕的眼光,李家丫头果然好命!这一下她们娘俩不怕挨饿了,没有人想着从李姜姜手里抢夺粮食。
到了晚上,姜香玲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找了一口大锅,将那一袋大白米倒了一大半进去,开始熬煮,还趁人不注意往里加了点牛奶补充一下营养,等到她都熬煮好,李姜姜才去找了村长和秦文,让他们组织大家排队来盛粥。
村民们立刻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们拒绝不了,因为他们真的很饿,现在他们能保持自己的理智不去抢这些粮食,所以远远的看着,但是李姜姜母女愿意和他们分享,于是众人立刻很自觉地排好了队,一人一碗的接过了粥。
最后李姜姜和她娘也留了一碗,她们给村民们都是尽量捞厚实的,锅里还剩下很多米汤,李姜姜则过来将米汤端了送到牛那里,又添加了一些营养剂:“哎,牛牛们,暂时没有厚实的,你们先将就将就吧~”
村民们有些不舍那香浓的大米汤,但是也知道,牛再不吃也要扛不住了,这也是李姜姜没有把粮食平分下去的原因,要是分下去的众人肯定会为后面考虑,舍不得吃多少,更不谈喂牛了,所以由她家来分比较好。
这一夜,大家终于不用饥肠辘辘的睡着了。等到第二天早上,姜香玲将剩下来的米也全熬了,同样给众人分了之后才启程,姜香玲说:“咱们一个村子的,出门就是一家人,自然要守望相助!”这句话在后来李家村落脚之后,一直被每个人在心中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