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面色变得冷峻,望向朱纯成:
“你三人还有何话说!”
“臣......臣知罪,望陛下看在臣祖上为大明所立之功,宽......宽恕微臣。”
阳武侯薛濂颤颤巍巍说道。
“陛下恕罪啊,臣有祖传丹书铁券…”
朱纯成朱国弼匍匐在地,连连磕头,额上都磕出血迹。
“呵呵,那是你祖上之功,朕还是那句话,要是尔等祖上知道你们干的丑事儿,棺材板都会掀开!
尔等还好意思提免死铁券,脸皮简直比城墙还厚,混帐东西!”
“陛下饶命啊......”
殿中乞求声哭喊声一片,涉案文官也跟着不住磕头。
崇祯不厌其烦,呵道:
“李若链!”
“臣在!”
“将人犯全部打入诏狱,涉案文官革职,勋贵除爵,家眷全部捉拿!
家产通通查抄,待案件理清后论罪受罚!”
“遵旨!”
“曹化淳!”
“奴婢在!”
“五军都督府及京营所有勋贵,全部请去东厂看管。
经排查未涉案者方可归家!此案以锦衣卫为主,东厂辅之!”
“遵旨!”
临淮侯几个未被晋商指认者,背心几乎湿透。
他们大不了比朱纯成三人少遭几天牢狱,结局大概率一个样。
张之极、刘效祖觉得有点殃及鱼池,却也不敢吭声。
皇帝没说治他们的罪,仅仅乃配合调查,这个事儿太大,不得不遵从。
徐允祯强作镇定,与定西侯对望一眼,心中同样七上八下。
别人的今天,说不定就是自己的明天。
万幸一个多月来,只派人悄悄送了点消息,往后还真得更加谨慎。
他屁股上的屎,可比朱纯成的还臭。
随着一众人被带出殿外,皇极殿恢复如常。
很多朝臣恍恍惚惚,方才的一切还得缓缓消化。
转念一想皇帝惩治得极好,勋贵太无耻,陈演几人也实属活该。
小半刻钟后,大汉将军进殿禀报:
“陛下,陈演六人已惩治完毕!”
“扔出午门,罚俸六个月,以儆效尤!”
“遵旨!”
有些官员开始纳闷。
陈演两次触霉头,皇帝却不像针对其他人那样严厉,反而重拿轻放,着实想不通。
其实皇帝是故意的,搅屎棍得有,反正不升官也不重用。
有时候需要这种败类充当气氛组,搞搞平衡,他也想折磨折磨这类人。
缓了缓,崇祯扫视全场:
“诸位爱卿,朱纯成一干做的丑事儿,近段时日卿等已亲眼所见。
朕无比痛心,不知诸位有何感想?”
说完作出一副很难受的样子。
“陛下,勋贵欺君罔上行谋反之举,乃大明毒瘤也,该当严惩!
其余勋贵即使未参与,然欺男霸女强占土地等事却常有发生,真正为大明尽责者极少。
故臣以为,应对担有官职之勋贵通通停职,责其面壁思过,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许誉卿出班高声奏道。
崇祯闻言心中发笑,这许誉卿嗅觉很灵敏,有点意思。
“臣附议!”
“臣附议!”
“......”
十多个三品以下文官走了出来。
“陛下,微臣也有看法!”
杨士聪出班。
呵呵,这家伙消停了好一段日子,主动站出来明显有刷声望的嫌疑。
今天情况特殊,任你苟日的刷。
“陛下,许大人所言不差,然臣以为,仅仅停职思过不足以震慑!”
“何以见得?”
崇祯问道。
不少朝臣望向杨士聪,朱纯成一干人犯事儿,波及到其他勋贵。
许誉卿说的已经够重了,你还有啥新想法?
杨士聪清了清喉咙,继续道:
“陛下,从文武募捐直至今日,犯事最多最重者,均为开国之勋贵。
开国勋贵与国同休,世享荣华两百余年,除受祖上福萌外,多数于大明未立寸功。
正如许大人所言,人人家中极富却还贪得无厌,无度鱼肉百姓!
故臣请除开停职外,还应停发俸禄,查没历代非法所得,以正朝纲!”
朝堂上一阵嗡嗡声。
杨士聪这番话真够狠。
贵族们不缺那点俸禄,可停俸就很丢脸了。
至于清查非法所得,更预示着可能要倒查祖宗数代,这才是最最打脸的事儿。
崇祯心中暗笑。
不待他开口,十余个附议文官走了出来,包括东林新秀之一的吴伟业。
“陛下,杨翰林所言极是,然臣以为,单就前述惩治仍然不够!”
吴伟业高声疾呼。
“爱卿有何见解?”
皇帝借驴下坡,带着鼓励的成份问道。
“陛下,大明世袭勋贵高达近五十人,后代绝大多数毫无作为,却世受历代君王恩惠,早已成为大明沉重负担。
故臣以为,凡有劣迹者,还应削爵贬为平民,还我大明朗朗乾坤!”
“臣附议!”
“臣附议!”
“......”
这下又走出十多个文官。
相当于除三品以上大员外,以下的附和官员超出半数。
崇祯心里很玩味。
大明官员喜欢痛打落水狗,何况朱纯成一流犯的又是大罪。
自前任内阁倒台后,诸个党派或多或少受到牵连。
那些小喽啰当下都愿意冒冒泡,顺便捞捞政治资本。
尤其人多势众的东林党,领袖钱世升尚在狱中,当下群龙无首。
虽目前显示罪责仅为结党私会,量罪可大可小,但皇帝却想让他在狱中多“享享福”。
目前在朝东林人,就剩刘遵宪地位最高,近期已经被自己和内阁收服。
至于众望所归的钱谦益,赋闲在江南老家,对朝堂鞭长莫及,东林党太需要振作。
圣上那个小本本也是他们的掣肘,抓住机会发表下观点,顺便探明皇帝对东林人的态度。
崇祯心里跟明镜似的,他们的小心思,暂不想去计较。
若将勋贵全部一棒子打死,并不利于当下统治。
自己的帝王威望,毕竟才稍有起色而已。
望向内阁六部班中,该大佬们表表态了。
孙承宗读懂皇帝眼神,出班奏报:
“陛下,若其余诸公与朱纯成一案有牵连,按方才三位同僚所请,并无差池。
然若仅为其他劣迹,还是应量体裁衣,全部除爵有失公允!”
崇祯认真听着,表情无任何变化。
朝臣们都是察言观色的老手。
见皇帝似乎在犹豫,瞬间被这番言论分为两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