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齐下之下,保证到时候即令文武百官有一定异议,想要解决起来也不会太过于困难。
如此看来,这第二个愿望实现起来的难度,倒是越发小了许多,貌似也只是比第一个愿望的难度高了一线而已。
“皇兄,您也无需这个时候便答复悟瑾能或者不能,毕竟如今的您只是东宫之主,而非天下之主,待到将来有朝一日,您真的登上大宝,再行思索这个问题也不迟。请皇兄放心,不论悟瑾的愿望,皇兄是否能够帮助悟瑾实现,悟瑾都绝无半分怨言,悟瑾如今为皇兄所做的一切,亦不仅仅只是为了母妃,更多的,还是为了皇兄,请皇兄记住这一点,就足够了。”
唐悟瑾话音未落,人已经从座椅上站了起来,朝旁边跨了一步,径直挪到了正对着太子的位置之上,而后对着太子直挺挺地跪拜了下去,带着一股仿若悲壮一般的意味,郑重其事地行了一个大礼。
“皇兄,如若将来悟瑾与皇兄真的走到了反目成仇的那一步,如若悟瑾真的犯了什么让皇兄难以宽恕的罪过,悟瑾不敢奢求皇兄能够在继任皇位之后,对背叛了皇兄的悟瑾宽宏大量,只请皇兄千万记得,悟瑾的内心从来没有动摇和更改过,还请皇兄看在与悟瑾往日的手足之情的份儿上,能够让母妃生活得好一些,悟瑾纵使在九泉之下,也绝不敢忘记隆恩。”
“老三,你在胡说八道些什么呢?快起来!跟为兄单独见面,还用得着来这一套?”
太子被唐悟瑾这突如其来地,如同死士即将要出发去完成一项很有可能会因此丧命的危险任务,临行之前向自己所忠于的主人提前交待后事,摆脱自己的主人能够善待自己的家人一般的口吻和行动给弄得一愣一愣的,大吃一惊之后,就是一阵儿说不清道不明的苦恼。
自己看起来,难道当真是那般多疑的性子么?以至于从方才到现在,唐悟瑾一直在同自己强调,即将会迎来的兄弟阋墙绝对只是一场糊弄父皇与群臣的戏码,仿佛生怕自己会对他生出疑心,从而假戏真做,真的将他当成自己的绊脚石一脚踢开一般。
虽说向来知道唐悟瑾的性子很是谨慎,可是在记忆当中,似乎他还是头一回在自己的面前,也要表现出如此慎重的一面,并且流露出如此悲观的情绪吧。
“你只管放心,为兄是绝对不会让你的一番苦心白白浪费的。你的所求,为兄如今都已经全然知晓了,只要为兄将来能够登基为帝,成为卫国国君,为兄答应你,一定不会让你的母妃有事,也一定能够让你的母妃,如同当年的锦太妃娘娘一般,安享晚年,长命百岁的。老三,为兄在你面前的这番保证,分量可足够?若你还是不安心,为兄可以立字据为证。”
一面说着,太子也离开了自己的座位,毫不犹豫地迈步朝着书房的方向行去,看他那副架势,摆明了是打算说到做到,当真要去取来纸笔,用白纸黑字来向唐悟瑾郑重承诺了。
“皇兄言重了!”
唐悟瑾敏锐地察觉到了,太子那股隐藏在果断慷慨兼且真诚的语气之下,开始暗中悄然萌生滋长着的火气。很显然,自己方才的那一番表演效果不止明显,而且是有些过犹不及了,如今的太子皇兄,只怕开始误以为自己对他的再三强调与恳求,是不够信任的表现,所以才会隐隐地生出了三分无名火气来。
如果自己当真任由他就这么立下了字据,那么自己肯定会得不偿失,得到了一张有着足够效力的保障,然而这份保障说到底也只不过是自己用来应付太子的挡箭牌罢了,事实上的自己,根本就不需要为母妃谋求什么出路,因为那根本就不是母妃所想要得到的出路,也同样不是自己的出路;而失去的,则说不定会是这么多年辛苦建立起来的手足之情。
孰轻孰重,任何一个人都能够轻易掂量得出来,就更不用说是励王殿下唐悟瑾了。
“皇兄,悟瑾绝非信不过皇兄,皇兄能够给予悟瑾这样的承诺,悟瑾早已感激不尽。悟瑾唯一担心的,不过是皇兄将来登基成为新君之后,文武百官说不定会因为悟瑾背叛皇兄的罪过,请求皇兄对悟瑾治罪。到时候,皇兄自然知道个中内情,然而群臣们一无所知,皇兄亦不能如实解释,否则就会在天下人眼中变成一个只懂得玩弄权术的昏君。”
“到时候,若是群臣激愤之下,纷纷上奏要求皇兄对悟瑾这个背信弃义的小人问罪,那么皇兄又该在悟瑾与文武百官之间,如何作抉择?悟瑾不希望让皇兄为难,若是真的到了那一步,但请皇兄不必顾虑悟瑾,只要皇兄能够记得今日悟瑾所请,让悟瑾的母妃安度晚年,悟瑾就别无他求了。”
唐悟瑾再度这般一解释,这一回,太子总算是彻彻底底地明白了唐悟瑾心中所想。想不到唐悟瑾从一开始,就已经将所有的事情都考虑到了,非但是设想到父皇不久之后便有可能开始产生的忌惮之心,还一路预想到了连自己都不知道是否当真能够等到的遥远未来里,他有可能被群臣弹劾,身败名裂的凄凉下场。
只是,既然唐悟瑾现在就能够想象得到,如若他演了这样一出戏,那么自己的下场恐怕很难得到善终,他又为何还要这样做?难道就仅仅只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看在他牺牲自我成全大局的功劳上,对他的母妃好一点儿,甚至是更好一点儿?
难道唐悟瑾从来就没有想到过,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自己的儿子好好地活着,方才会是人生当中最大的慰藉与幸福吗?
“悟瑾这样做,除去为了母妃,更多的,是为了皇兄。这句话,悟瑾先前已经讲过一回了,难道皇兄觉得,悟瑾的这句话很是虚伪,不过是一句毫无真情实感的客套之语么?”
太子又一次无言以对。他确实记得,唐悟瑾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语的,他倒也不是信不过唐悟瑾的说法,只不过有些不大相信,自己这么一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在他的眼中竟然会比自己的亲生母亲更加重要罢了。不过,悟瑾如今的二度强调,却似乎正在告诉自己,自己的不相信,恰恰就是事实。
“皇兄不仅仅只是悟瑾的兄长,还是父皇的嫡长子,生下来就注定是东宫之主,正统的储君,将来的皇位,从一开始就应当是皇兄的。然而唐悟嵩此人,名不正言不顺,却还胆敢妄存夺嫡之心,实乃天理不容。母妃一直都希望悟瑾能够成为一个于社稷有功的忠臣良将,而悟瑾所能做的,就是维护正统,辅佐皇兄,方能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
太子根本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次,唐悟瑾在自己的面前,提及自己最为正统的储君身份了。
从前的那些时日里,因为有唐悟嵩这个巨大威胁的存在,所以就连太子自己,也只觉得自己所谓的嫡长子的身份,根本就没有半点儿分量,自己的太子之位随时随地都坐得摇摇欲坠,说不定哪一天自己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唐悟嵩硬生生地给摇下来。
所以,即令唐悟瑾一次又一次地同他强调,他是最为正统的皇位继承人,在这一点上,十个唐悟嵩绑在一起也比不过他太子殿下一个,太子也从未曾真的将这等说法放在心头上过;然而现下这一刻,当唐悟瑾再度提及此事之时,太子才开始有些恍悟过来——
唐悟瑾说得对啊,自己这个嫡长子的身份,终究也还是有着一定的价值的。
既然老三如此信得过自己,如此不遗余力地为维护正统而不懈努力着,自己又怎么可以妄自菲薄,自己先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也许老三这么多年来所坚守着的一切,同样也是绝大多数朝臣们心中所认定的至理,自己不应该再对老三的行事动机产生任何怀疑,也不该辜负那些明面上或者是背地里支持着自己的大臣们,方是至理。
当今圣上对太子和唐悟瑾二人的召见,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波澜。圣上从一开始就是有意留下唐悟瑾,让唐悟瑾可以在太子面前先行汇报南境之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的,唐悟瑾也深谙父皇的意思,果然没有令父皇失望,把该说的重点全都一一汇报给了太子殿下。
所以,当太子与唐悟瑾二人踏入父皇的寝宫之时,三个人彼此之间都已然是心照不宣,再度谈起和刺客以及刺客的幕后主使,还有晟王唐悟嵩有关的话题之时,父子三人都很是淡定,对话起来,也颇为直接利落。
尽管在东宫之内尚未来得及多说,不过于前往父皇寝宫的一路上,唐悟瑾倒是已然先行提醒过太子了,太子也是一个聪明人,自然一点即通,知晓这会儿的父皇被唐悟嵩这一下伤得不轻,心中正是最为柔软脆弱的时候。
这个时候的父皇,对于父子亲情和手足之情,想必都会看得比平素任何时候还要更加重要,所以这个时候的太子,哪怕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哪怕口中所言,非但父皇半点也不会相信,就连自己都骗不了自己,也必须做出些仁慈良善的样子来,绝对不可以对唐悟嵩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正是因为提前受到了唐悟瑾的提醒,所以太子在父皇问及自己,对于如何处置唐悟嵩是否有什么见解之时,毫不犹豫地便开口为唐悟嵩求起情来,状似恳切地请求父皇看在唐悟嵩好歹也是一名皇子的份儿上,宽恕他所犯下的弥天大罪,对唐悟嵩从轻发落,无论如何,也不要让一代贤王,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身首异处,满门抄斩的下场才是。
当然了,太子本来就不是真心实意地想要为唐悟嵩说情的,他所说和所做的一切,不过都是在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价值罢了。
所以,在帮唐悟嵩“美言”的时候,太子还是使用了一点儿说话技巧的,运用了极其隐晦的方法,在有意无意之间,着重强调了一遍唐悟嵩所犯下的滔天大罪究竟有多么严重,而求情之时,翻来覆去也只提皇室血脉,对于唐悟嵩曾经为国为民为江山社稷所做的种种贡献,太子则尽数选择性地遗忘了。
说不清楚究竟是被太子这一番极其有技巧的“说情”给刺激到了,还是父皇本身就一直憋着一肚子气无处发现,现如今终于再也按捺不住,索性一次性发泄出来了。总之,太子的求情果然奏效,如愿以偿地引发出父皇滔天的怒火来。
“这等祸国殃民,不忠不孝的孽子,留之何用?!尔等都不必再为他说情,否则权当同谋论处!”
能够收到这样的效果,对于太子来说自然已经是心满意足的了,他才没有傻乎乎地到了这个时候,还要继续给自己加戏,否则若是自己真的在父皇眼中变成了唐悟嵩的同谋,那这一顶帽子扣下来,自己才真叫自作自受了呢。
于是,在身旁唐悟瑾的配合与帮衬下,太子终究还是“无奈”而“颓然”地收起了想要继续为唐悟嵩“说情”的心思,话锋一转,变成了开始劝慰父皇,请父皇息怒,保重龙体,免得气大伤身了。
这一场好戏演绎下来,当可谓是行云流水,收效甚佳,无论是太子还是励王,心里头都对于这一出戏码很是满意。不过,励王却显然没有料想到,就在自己正陪同太子一道,一唱一和地在父皇面前费尽心思地意图进一步打击唐悟嵩的同时,那边厢的励王府中,居然也正好在如火如荼地上演着另外一出内容不同演员不同却同样精彩的大戏。
励王府中的这一场戏主演更少,只有区区两个人,一个是乔清澜,而另外一个,却是乔清澜已然很久都不曾当面见到了的向氏。
这一出好戏的开场,便起始于向氏主动对乔清澜所发起的邀约。
对于向氏此人,乔清澜的印象不算太深,自然也不会太浅,不过不论如何,她对于向氏肯定是不会有什么好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