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子,我去买点菜,你先别忙活了,快去把楼上的房和铺收拾收拾!”
李母说完后,便哼着小曲,快步走向市场。
儿子难得回来一次,还带了女朋友,她肯定要做上一桌子好菜才行。
所以哪怕家里是开店的,食材也还是不够。
小乡镇很小,总共两三条街,菜市场也就一个,来来去去都是熟悉的面孔。
李母一进入菜市场,摊贩们便纷纷打起了招呼。
“李姐,我刚听人说你家门口来了辆车,是不是来客人了呀?”有人打探着着。
小乡镇上的常驻人口不多,所以不是沾亲带故,就是街坊邻居。
再加上乡里的大妈们多无所事事,因此一闲下来,各种八卦情报就传的飞快。
哪家的儿子还没娶媳妇,哪家的闺女嫁到了哪哪哪……如此种种,多少带着点攀比的意思。
李家在镇上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亲戚也没多少。
近些年唯一比较出名的,还是当初李亦考上了蜀美院。
虽然是个艺术院校,但对比小镇上一年也出不了几个大学生来看,李亦还算是争气的。
不过光考上没有用,能挣钱才是真。
李家这么多年经营包子铺,唯一的家产只有铺面那一栋临街的二层小楼。
一层开店,二层住人,在这个年轻人都进城打工,家家买车,房子都往高了盖的时代,李家的经济水准,在乡镇上虽然算不上垫底,却也是下层。
明面上没人瞧不起,但真要有了什么事,也没人会把李家当回事。
“哪有什么客人啊!”李母摆摆手,满脸笑意的道:“是我儿子带女朋友回来了,他平时在外面忙,难得回来一趟!”
“哦——你儿子啊!”
问话的人眉头一挑,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当李母买好了青菜和牛羊肉,又拎着一条大鲈鱼回到家里时,李家儿子开着豪车回来的消息,却已经迅速散播开来。
对于平日里没什么新鲜事发生的小乡镇而言,这多少也算个新鲜事。
也正因此,当李母忙着做饭,并坚决不让徐薇帮忙时,一些平日里和李母关系较好的大妈便串上了门。
几个大妈先是在店门口围着李亦的车评头论足了一番。
她们虽然不懂车,但看样式和标志,也能猜的出这车不便宜。
所以,李家儿子出息了?
不怕姐妹过的好,就怕姐妹过的太好!
带着复杂和矛盾的心情,大妈们走进店铺,嘴上喊着李姐,实则用眼光打量着李亦,以及李亦旁边的徐薇。
这两个娃儿可真好看!
大妈们心赞一声,然后找个由头,随便拉了拉家常。
李亦懒得去应付这些大妈,只是在被叫到的时候,敷衍一下。
徐薇倒是显得得体又热情。
本就是农村出身的徐薇,十分清楚村里的交际套路,因此得心应手的开始和大妈们交流。
“没有没有,我也是农村的,就是大凉山那边的!”
“都是亦哥带的我,他本事大,我只要乖乖听话就行。”
“结婚?这个亦哥说了算,彩礼什么的,我家里人说不用给,又不是卖姑娘……”
在李亦看来,这些比丧尸还凶猛的大妈,徐薇却应对的游刃有余,滴水不漏。
这些大妈在停留了一阵后,见得不到更多信息,便走了。
而后,便是接踵而来的第二波。
这第二波人和李父李母关系一般,以买包子为借口,实则一会看看门口的车,一会又看看店里的李亦和徐薇。
似乎是看出了李亦有些不耐烦,徐薇轻声提议道:“亦哥,要不你带我去周围逛逛?”
厨房中也传来李母的声音道:“娃啊,晚饭还要一会儿,你带小薇出去透透气,一会炒菜油烟大得很!”
两个女人都这么说了,李亦自然是站起身,带着徐薇往外走。
小乡镇没什么好逛的,为数不多的商业就是一条赶集的街道和农贸市场,另外还有几家超市。
硬要说娱乐场所的话,大概只有两家棋牌室。
倒是以前还有几家网吧,但镇上的中学学生数量连年减少,再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因此网吧也开不下去了。
李亦带着徐薇在河边走了走,不过说是河,随着生活用水的排放,其实和臭水沟差不多。
倒是另外一边靠山的梯田,更有风光。
到了黄昏时,李亦带着徐薇重新回到包子铺。
李母已经准备了一桌子饭菜,鸡鸭鱼鹅俱全,可谓丰盛。
李母张罗着吃饭,李父则一言不发的从二楼拿了瓶白酒下来。
徐薇很有眼力见的连忙接过酒,给李父倒上后,又给李亦倒上。
李母此时笑眯眯的道:“你爹平时在家只喝二两的,看来今天是真高兴!”
李亦没有说话,只是抬起酒杯,和父亲碰完杯后,一口下了三分之一。
“你们爷俩慢点喝,多吃菜!”
家宴总是别有风味,李亦吃的是胃口大开。
徐薇则在回答李母问题的同时,又讲述了一些在蓉城的事。
待听到徐薇在国内忙,李亦在国外忙后,李母不禁感叹道:“钱挣的差不多就行,你们两个多注意身体,可千万别累坏了!”
徐薇连连点头。
她倒是不担心李亦的身体,毕竟每天晚上,她都在痛苦和快乐中不断重复。
而在饭吃的差不多时,李亦便开口提起了正事。
“爸、妈,这次回来呢,我打算把你们都接到蓉城去。”
李亦看着父母二人道:“蓉城的房子已经装修好了,家电各方面也有,直接过去就可以住!”
李父李母听到这话,立刻对视一眼。
随后,李母语气惊讶的道:“你什么时候买的房子,我和你爹还说再攒一年钱,就能在城里给你交个首付了呢!”
“去年买的。”李亦将早已想好的说辞说出口道:“我现在工作虽然忙,但挣的多,所以就给您买了房子,蓉城那边到底条件好一些。”
李父李母在惊讶过后,没有立刻答应下来,而是问起了房子的情况。
在得知竟是一栋别墅后,李母有些痛心的道:“有这么多钱,你先给自己买套好的呀!你以后还要结婚生娃,孩子以后也要上学……”
“我和你爹在这镇上住了一辈子,也没想过以后去城里,这房子还是你们先住,咱这李家包子铺,还能干几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