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考试结束后,考生中间是可以休息一天的。
这中间休息一日虽然出不去,但也能稍稍缓解考生疲惫的身体。
此时虽然才考三天,但很多学子身体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冒。
林然在甬道中活动身体时,总能听到身旁经过的学子时不时的咳嗽声。
尤其是臭号考房里的举子,这位咳嗽的声音太大了,林然总以为下一秒这人便有可能倒下。
自从发现甬道中咳嗽的学子越来越多,林然便不怎么从考房里出去了。
就是要出去,也会等大家都在考房里用饭时。
感冒是会传染的,眼下考试才来到第四日,若是不幸得了感冒,身体糟糕的情况下,很难发挥自身全部实力。
林然这会儿就在考房里用瓦罐煮着姜茶。
多喝姜茶不仅能让身体暖和,也能多少预防感冒。
就这么在考房里枯等一日后,第五日的第二场考试如期而至。
第二场考试内容,主要是考论、判、诏、诰、章、表中任选其一。
论“科举取士之利弊。”
林然看到这题,不由愣了愣。为何人会发愣,实在是觉得这题出得有些矛盾。
要让学子们讨论科举取士利弊,这等于是出题者在跟在座学子们说,我觉得科举取士不是那么好。
这是一道近乎有些否定学子们的考题。
为何林然会这样认为,实则这题不应该现在去问来考试的学子。
若说科举取士好,那这题便不会出现在考卷上,若说科举取士不好,岂不是直接否定了自己。
林然看着这题,心中也不由有些多想。
一般会试出题者,基本都是由天子与内阁而定。
内阁中的官员,显然不会去否定从前自己的经历,那么能让这题出现在考卷上的,应当是楚帝了。
那楚帝是为何会对科举取士有了怀疑?
林然此时有些大胆的开始琢磨楚帝出这题的心理活动。
本来,会试第二场的考题,放在整个考试中,是最简单的一项。
大多数学子做第二场时,用时也是最少的。
谁知今年倒是出了意外,此时不止是林然,基本考场里的学子,都在第二场犯了难。
大家也都不傻,既然不能一面倒的说好与不好,那此题必然是要点名利弊。
但有利之处大家都会写,只是说到科举取士的弊端,举子们全都犯了难。
哪里不好这点?从前谁人会去思考这种问题。
大家心中想的,全都是考上之后的好处,对于国家选拔人才的方法,也不是小小举人该想的。
没想到从前没想到的事,如今就在自己眼前考卷上,等着自己作答。
楚帝之所以出这题,完全就是因为林然的出现。
楚帝从林然身上的表现,发现了科举取士的弊端。
好比林然这人,其即使在还没有做官前,身上就已经展现了出色的能力。
这种人若是以后考不上进士,难道自己就不任用这种人才了?
难道自己就不能给他一个区别于通过科举考试而来的身份?
楚帝脑中因此联想到,在大楚的年轻人中,应当还有许多种不同的人才,他们因为身份不够,便难以施展抱负。
一个国家的发展,远远不能仅仅依靠科举取士。
要说楚帝此时的思考,当真是超越了历代许多帝王。
这种思想甚至已经无限接近现代人的想法。
虽然大家总说行行出状元,但每一行的人才若想被人发掘,走到人前,那么便需要一个展示的舞台。
林然若是知道楚帝的这种想法,必然是要从心里称赞一句的。
不愧是能坐上王位之人,这思想觉悟,实在是前无古人了。
这会儿林然不知楚帝想法,但不妨碍两人思想同频。
林然提笔在草稿纸上,写下了自己对于科举取士利弊的看法。
臣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林然的理解说白了就是科举制度之利,在于其为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平台。
在科举制度下,不论出身贵贱、贫富,只要有真才实学,皆可通过考试进入仕途。
这不仅为广大寒门子弟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也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和进步。
科举制度之利,还在于其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为了参加科举考试,人们必须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和文化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同时,科举制度也培养了大批文人墨客,他们的诗词歌赋、文章着述等,为大楚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写完科举取士之利,下面自然要说一说弊处了。
科举取士的弊端要林然来说其实很明显。
其一是,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太过单一。主要考察儒家经典和文化知识,而对技术,工业等方面的知识重视不够,导致大楚的发展太慢。
其二,科举制度考试形式僵化,主要采用八股文的形式,限制了考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其三,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标准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考生的品德、才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导致一些有才无德的人进入仕途,影响了朝堂的清明和国家的稳定。
林然洋洋洒洒将自己的想法一一落于纸上,对于自己对当下科举制度的批判,也不知阅卷官看过后,会不会直接给自己一个下等。
可眼下科举的弊端已经限制了大楚的发展,既然这题能出现在考卷上,想来楚帝还是有容人之量的。
林然答完这题后,短暂的休息了下。
倒不是思考这题有多累,实在是如今在这考场里吵得很。
本来应该安静的会试考场,因着许多学子得了感冒,现下不要说林然所在的这排考房,就是其他区域的考房里,也是咳嗽声不停。
也不知这次会试,会有多少学子倒在考场里。
林然今日午时并没有按以往的作息时间休息,因着明日会紧接着考第三场,所以今日考卷到下半晌就要上交的。
林然休息片刻后,立时就开始接着做后面的考题。
只等在草稿纸上答完所有试题,林然才开始吃午食。
因为午时那会没有休息,林然这会开始吃饭时,正好同其他人错开了时间。
吃完饭后,照常去了趟茅房。
要林然说自己现在憋尿的能力真是强了不少,从前刚开始读书时,哪里能忍受一天只去两趟茅房。
到现在自己已经完全是习惯了少去如厕。
从茅房出来后,林然将随手带着的姜块扔了隔壁考房门前。
唉,没办法,即使自己离茅房距离这般远,还是能听到这位老兄撕心裂肺的咳嗽。
林然此时确实圣母心泛滥了,要知道在考场里,学子随意传递东西是绝对不能发生的事情。
且如今还关乎着自己的前途,但一想到或许这人又会因此而丧命。
林然总是跨不过心里那道坎。
趁着巡逻官兵转头的空,林然才装作不经意间掉了东西。
好在考房里的老兄这会儿正直视前方,看到林然掉落在地上的姜块,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眼下距离考试结束还有不短时间,但看着地上的那块姜块,这会儿头脑昏沉的郭子言,似乎又有了力气。
自己一定要坚持答完考卷,还有希望。
等巡考官兵敲响手中铜锣时,考生们大多也都上交了考卷。
因着臭号在最后一位,官兵来收这人考卷时,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倒真没注意到考房外面的一块生姜。
待巡考官兵走后,学子们又到了可以出考房放风的时候。
郭子言待官兵走后,慢慢从座位上起身,好似用尽了全身力气,扑向门口的那块姜。
虽然这姜现下已经沾满了泥灰,但郭子言拿到时,却如获至宝。
将姜块擦洗干净,郭子言也烧了一罐姜茶。
等茶汤翻滚时,这人也顾不得烫,用小勺从瓦罐里一勺勺掏了喝进嘴里。
也不知是姜茶确实起了作用,还是郭子言确实内心强大。
待一罐茶汤喝完,郭子言终于觉得身体彻底暖和过来。
这一日晚间,郭子言靠着反复熬煮一块生姜,硬是又撑到了第三场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