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就是等着父子俩回来,所以老吴家的院门是开着的,三人一进院,就见家里人全部都从堂屋出来了,当先的是吴老头跟李老太,后面跟的是大房二房两家人。
见到吴维,吴老头眼睛红红的,小孙子自出生到现在,还是第一次离家这么久,也不知道在外头过的咋样。
“四郎啊,可算是回来了。”
李老太也上前,用手摸着吴维的脑袋,虽然不会说话,但那喜悦之情是个人都能看到。
这会还是刘氏率先出口。
“大家都别在外站着,一路上四郎怕是冻坏了吧,还是先进堂屋去,里面烧了炭火,正暖和着呢。”
听到刘氏的话,一大伙人这才回神,全部都回到堂屋。
进到堂屋,王氏才把吴维从背上放下来,把人推到火盆旁。
“咱先烤烤火,暖暖身子。”
刘氏也在一旁笑呵呵。
“四郎饿了吧,咱这就摆饭,你爷说了今儿就在堂屋吃,堂屋里暖和。”
刘氏说完,杨氏跟她一起去灶间端菜去了,几个小的也跟着去帮忙端菜。
王氏没动,就坐在小儿子旁边,不过这会也没人去说她。
吴维左边坐的是爹娘,右边坐的是爷奶,个个都跟看稀罕物似的看着他,把吴维看得都有点不好意思。
“四郎啊,在书院过的咋样,有没有人欺负你呀?”
吴老头看着吴维,不无担心的问道,乡下人出个远门,最怕的就是别人看不起,从而被人欺负。
“爷,你放心好了,在外头没人欺负我,我三个舍友都好得很,别人欺负我都会帮我的,你们不用替我担心。”
一大家子听着可算是放心不少,对面坐着的吴老大跟吴老二都是笑呵呵的,现在家里日子过得好了,吃食上也没以前那么节省,各个脸上都有了点气色。
家里几个小的是想挤到吴维身边,问问他在书院好不好玩,可是现在吴维旁边都被家里大人坐着,他们想挤也挤不过去。
没说几句话,那边饭菜就摆好了,众人上桌准备吃饭。
吴维一看桌上的饭菜乐了,这饭菜都快赶得上大年三十的年夜饭,鸡鸭鱼肉啥都有。
人刚一坐下,碗里就被夹了不少的菜,有他爹娘夹的,大伯二伯家夹的,还有他爷奶夹的,顿时碗就冒了尖,急得吴维赶紧护住碗。
“够了够了,你们夹太多我都要吃不完了。”
见到吴维苦恼的模样,大家伙都笑了。
倒是先前还打算跟吴维好好说会话的几个小的,这会儿除了大郎之外,全部都埋头苦吃,实在是除了年三十,他们就没吃过这么丰盛的饭菜。
今儿路上吴维就啃了两个馒头,先前在家里吃馒头已经算好的了,不过这段时间在书院吃着食堂的饭菜,这嘴也养刁了不少,半路上吃了两个馒头,吴维还是觉得肚里空空,这会儿看着桌上的饭菜食指大动,一连吃了两大碗糙米饭。
见到吴维吃的多,一家人都在心里心疼,想着刚才说的话必定是安慰他们的,人肯定在外面吃了不少的苦。
以前四郎吃饭都没这样,都是细嚼慢咽。
只是他们不知,在四山书院吃饭就跟打仗似的,你吃的慢,等你吃饱食堂早就没人了,渐渐的,吴维也在书院练成了吃饭速度快的习惯。
一大家子吃饱喝足收了碗筷,全部都围坐在堂屋聊天,大家伙都在问吴维在书院过的咋样,吴维就跟家里人讲了讲自己在书院的生活。
至于那些别人欺负他,他又反击回去的事他当然没讲。
听了几耳朵,几个小的就觉得没劲,无非就是吃吃喝喝念书的事,比家里没劲多了,不由又庆幸自个没去念书,不然这会跟着四郎一块,那不得无聊死。
吴维可不知道二哥三哥心里的想法,想起给家里人带的礼物。
“爹,我带回来的那个包袱你放哪去了?”
“在的,爹给你放在门口的凳子上。”
说着吴老三起身,把包袍拿过来递给了吴维。
吴维打开,里面只有最底下放的是他的一套衣服,上面放的东西,全部都是买回家要送给家里人的。
最上面放的是两副护膝,吴维拿出来递给了他爷。
“爷,这东西是护在膝盖上的,我见别人买了好使得很,就给你买了两副,你戴上冬天腿就没那么疼了。”
吴老头拿着护膝爱不释手,小孙子去念书,还挂记着他这个老的,可真真是有心了。
送完了他爷,吴维拿出三副手套。
“这是给大伯,二伯还有爹你的。”
吴维想着他们大冬天干活伤手得很,在府城逛见有人卖手套,还是羊毛做的,便给三人一人买了一双。
三人把手套戴在手里试了试,手顿时就暖和了,一个个心里更暖。
吴老三感触还没多大,本就是他儿子,给老子送礼不是天经地义的事。
但吴老大跟吴老二心里就感动的不要不要的,自己的儿子都快要娶媳妇了,也没想着给他们这当爹的送点啥,没想到到现在,他们竟然亨了侄子的福。
“四郎,你送的这手套我跟你二伯都很喜欢。”
“你们喜欢就好。”
接着,吴维又拿出了四个小木盒,递给了他奶,大伯娘二伯娘还有他娘。
吴维卖了个关子,没说里面是啥,杨氏一打开,就见里面是一副银耳钉,顿时吓了一跳。
“四郎,这是送给我的。”
“没错二伯娘,这就是送你的。”
听了这话,杨氏顿时眼睛就红了,她嫁给吴老二这么些年这,都没给她买过啥像样的首饰,没想到到了现在,竟然是三房的四郎给她送的。
虽然别人都有,但杨氏就觉得这不一样。
不光杨氏,刘氏也激动的不行,李老太虽然不会说话,但从她的表情就能看出来她很高兴。
“我现在没啥银子,给你们买的耳钉也不值啥钱,等以后我赚到大钱,再给你们买好的。”
虽然李老太跟王氏的耳钉比刘氏跟杨氏的要大上不少,不过两人也没去计较,一个是亲奶,一个是亲娘,她们这隔房的伯娘怎么能跟人家比,有手里这副耳钉,她们就已经很知足了。
其实吴维这么买,也是存了试探的心思,大伯二伯没啥说的,一心都为了这个家,而大伯娘跟二伯娘,吴维就想试试她们到底是几个意思。
不过现在他是看出来了,两人都是知道感恩的,不像那些个贪得无厌的人,以后怎么做,他心里便有了打算。
接着就是家里几个郎,吴维送给吴大郎的是一本算数书,这是他在闲暇之时写的,只要把上面的内容学完,大郎哥去做个账房先生都绰绰有余。
吴大郎拿着书爱不释手,一打开看见上面的内容,就知道是他心心念念的术数。
而送给二郎跟三郎的是一人一只草编的小鸟,活灵活现跟真的似的,两人爱不释手。
别看两人现在年岁大了不少,但那心性还跟小孩子似的,吴维对这两货也是头疼,虽然觉得送这东西幼稚,不过知道两人喜欢,也只得送他们喜欢的。
最后送给吴大妞的是一对头花,头花做的十分精致,镇上根本就没得卖。
大妞高兴的很,一家子收到礼物别提多开心了。
“爹,你们还不知道吧,四郎现在帮书斋抄书,一个月能得六七两银子,以后四郎念书都不用家里面出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