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告诉我们,时空是绝对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却让我们明白了,时间是相对的,每个人眼中的时间都都不一样。
同样的,我们所在的世界,也没有一个客观的存在——你用什么角度看待这世界,这个世界就会向你展现什么样的面貌。
一杯半满的杯子,乐观主义者看到的是“有水喝!”,悲观主义者却认为“只有半杯水......”;移民者数量大增,乐观主义者看到了经济增长的希望,悲观主义者却只看到工作岗位的竞争加剧。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面临不同的挫折。我们上学会遇到听不懂的课,与人交际的时候发现自己无法融入身边的人的圈子,喜欢上一个人却被拒绝,工作遇到性格恶劣的上司,每一次的挫折都会给我们带来自我怀疑和否定。
在这过程当中,如果我们抱着一个抱怨消极的态度应对,遇到问题就逃避,那我们终将成为一个长不大的永恒少年,沦为平庸的一分子。
我们常常会说Z世代的年轻人做事情只有三分钟热度、没有企业家精神、没有追逐者精神,每天只会刷抖音,没办法持之以恒地完成一件事情。
这其中少不了网络科技公司的影子在背后作祟,像谷歌、脸书、Youtube、推特、抖音,Instagram、Snapchat、腾讯等公司都在千方百计地争夺我们的注意力,他们恨不得让我们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屏幕上面,因为这些公司就是靠用户流量。
流量越多,广告商的投资越多——来赚取利润的注意力商人,自然不能让我们玩一会儿就下线。
因此,他们每天在想的就是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户,并且让用户的使用时长增加。
无独有偶,现代年轻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足的时代,相比于Y世代经历苏联解体,911事件等动荡年代,年轻人从小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
年轻人不再担心吃得饱不饱,而是吃得好不好。带来的结果就是年轻人的危机意识没有那么高,习惯享受而不是拼搏。
最终,“积极废人”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趋势,他们给自己设下了目标——要减肥,要读书,要增值自己——却经常半途而废,原因在于他们给自己设下了许多障碍,说服自己不去完成任务:老师不会教、学校条件太差、考试内容太偏、自己没有才能、成功属于少数人......却不知道。
“少数人”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们从不抱怨世界对他们太残酷,而是试图在枯燥的生活里寻找乐趣和专属自己的使命。
畏难的情绪,娱乐的诱惑,加上自我合理化的理由,造就了现在的年轻人。
看到知识付费APP就蠢蠢欲动,买上许多名人传记,下载一堆电子书,最后下载即是巅峰。考试前下定决心去图书馆学习,读到一半决定“犒劳”自己,掏出手机吃鸡一下,什么历史数学统统抛诸脑后。
年轻人隐隐约约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以成为更好的自己,满腔热血立了一堆flag,在社交媒体上大肆宣扬要学习新技能,要储蓄,要迈向更自律、更充实的美好人生,结果一个讯息铃声就让我们重新投入手机的泥沼无法自拔。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博士Dr.JanetPolivy指出,年轻人立flag是想增值自我,活出更好的自己。
但娱乐的诱惑,让年轻人总是能找到借口放弃,沉浸娱乐的虚拟世界。
NewYear‘sResolutions沦为年轻人的生活仪式,美国数据统计公司StatisticBrain曾针对人们在2017年的「NewYear‘sResolutions」做过统计。
42%的美国人经常给自己设立新年计划,以最常见的减肥为例,数据显示一个月后,只剩下64%坚持;半年后,剩下46%还在坚持,一年后,只有8%的人成功。
浩浩荡荡喊完口号后,又回到手游,网络直播,抖音,OPPA的怀抱。说好的newyearnewme呢?
查理·芒格曾说过:“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最好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互联网让我们有更多的渠道去了解更全面的咨询,却同时给了我们更多的理由和诱惑,让我们乐不思蜀。人生就像一页页空白的纸,你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个态度、每一个行为,一字一字地写就了你的自传。
你用幽默的手法写作,你的人生就是一出喜剧;你用挑战的精神面对,你的人生就是一部传记;你用逃避的方法走完这一生,你的墓志铭只会写上“人畜无害”。
人生数十载,你能做的事情远比你能想象到的还要多,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这是一定的结果。
我相信我可以,那就真的可以。
这本小说写到今天也有80万字了,还有20万字就完结,时间过得挺快的,我都没有多少感受就要到2021年了。
不防,练了这一本,下一本会更好,继续写吧,两性关系的话题。
男女之间,感情关系没问题,但依旧缺乏安全感是怎么回事?下面就和大家浅谈关于亲密关系的中的安全感。
感情中,不知道你会不会控制不住想这些:他是不是真的爱我?会不会被绿茶勾走出轨;未来感情能否牢固......对方不回信息就瞎想,喜欢粘人等,这些都是感情中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那么,为什么在亲密关系中,总有不安全感呢?
会对自己没有信心。安全感比较低的人,会在关系中不停确认爱情。潜意识觉得自己和他不匹配,对自己没信心。他是不是在骗我?
《妻子的浪漫旅行》里,应采儿就提过,刚在一起的时候,偷看过陈小春的手机。
她确实看到一个女生给他发消息了,但并没有当场发脾气,甚至从来没有主动提起。
陈小春也一直没发现。我想,很多人都产生过看看伴侣手机的想法。
也不是为了要分手,就是想看看,这段关系是否足够安全,有没有面临威胁,让自己这边筹码更多。
只是,这样的猜疑,会让感情中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试图确认伴侣的真实想法,是人之常情。但是反复猜疑,无中生有,就会陷入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