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医的思维来看,什么病就怎么治,而中医的思维则是,你病了,那肯定是身体偏了,是体内脾胃不和,还是肝气郁结?找到原因,把体内的气平衡了,病,自然就好了。
人如此,社会亦如此。
复杂统一的模型远远比无限可分要高级,性别问题,阶级问题,这些都是病症,而非病理,固然可以直接着手治疗,疗效也有,但都没有治根。
一个人“元气”不足,就跟得了艾滋病一样。
艾滋病不致死,但它却让你的免疫力归零,会滋生出无数其他的病症来。
社会缺了道德,便如同人缺了元气。
不恢复元气就去治病,只会越治越伤元气……
我们治病既要疏解表征,更要以药物之偏纠身体之偏,同时固本培元,只有这样,病好了,身体才会健康。
我们也不要一谈道德,就觉得落后和复古。
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基本上是已经被自由主义毒害不浅了,也不要觉得,讲道德就是恢复儒家那一套。
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有些人却评价他只是一个“忠厚的老者”,把社会中简单积极的基本道德罗列整理了出来而已。
认为孔子所言,都是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甚至不配称为圣人。
更认为孔子作为哲学家,跟西方那批苏格拉底、黑格尔、卢梭、康德、尼采之流根本无法比,甚至认为孔子不配称为思想家和哲学家。
更认为华夏自古以来,有术无道。
认为华夏没有科学,只有技术,因为不懂总结原理……
诸如此类的言论。
其实,有逻辑思维的人都应该清楚,华夏自古讲道,自文明诞生以来,就追求天人合一,追求万事万物归于一个大一统的模型。
这是根植于文明核心的追求。
在这样的追求下,你告诉我,华夏人从来不懂得总结理论……
这符合客观规律吗?
有认知的人,都可以明白是谁在撒谎,而不是去硬找解释,罗列无数“证据”,所以,华夏人自古都是重道轻术的。
自古都是喜欢追本溯源的。
孔子说的那些话宛如一个忠厚老者的敦敦教诲,所以就没有深度了?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永远是把基础做好。
最厉害的修行法门,永远是最中正平和的!最普适性的!
这叫返璞归真!
孔子不懂人性,不懂哲学?不,他太懂了!所以他认可“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他想让这个世界少一分狡诈,多一分醇厚。
所以他改三代之书,着写《春秋》。
所以他会说:“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儒家遵从叔孙豹所言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最上者立德,孔子为万世师表,所立的那一套道德体系,为何能传承两千余年?
因为他就是一个忠厚老者的敦敦教诲!
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觉得他的话说的对!
哪怕再过千年万年,孔子所言中大部分都是可以适用的!
这就是看透本质后的返璞归真!
因果,不要颠倒了!
孔子绝不是学问不够,所以说得浅,而是学问太高了,才选择把话说这么浅,用以教化万民,教化万世。
我们可以批评儒家,可以批评儒教!
因为他们没有与时俱进,他们在漫长的岁月中已经开始落后了,但是,如孔子这样的圣人,在其看破本质后返璞归真留下来的精华,我们不能当成糟粕而抛弃。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现在的人看过几篇孔孟的文章,就直接批判儒学了?
孔子的弟子说孔子的学问,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求有这份同感,但至少,客观的看一看儒家先贤的思想和文章吧。
莫要以为,在满清阉割后的儒教,就是儒家的全部。
就如明朝。
有东林党,也有于少保、王阳明、张居正、海刚峰啊……
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华夏文明百川归海,百家学问尽入儒家,两千多年文明之集大成者,便是儒家,而儒家最后留给世人的形态,绝不是满清的阉割儒教,而是心学!
儒家将整个社会如同一张巨大的网紧密的罗织起来,用的就是道德!
我们常说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这些耳熟能详的赞语,好的品德,并认为这些是好的,这些观念从哪里来?不正是儒家两千多年教化所得?
没有教化的日耳曼蛮子是怎样的呢?
他们以撒谎、欺骗、盗窃为荣。
甚至国务卿可以堂而皇之的在记者会上说出这样的言论……
谈道德,并非是恢复儒家,而是绕不开儒家。
许多人一说儒家,就说太祖当年也反儒,说“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但他们从来不想,那位做事情向来是都是矫枉必须过正的,他有那么做的理由,当时的情况也必须那么做,因为满清儒教两百多年的流毒,必须要清除,跟随这股流毒的士绅买办也必须清除!
太祖做事,向来大开大合,恢弘睥睨。
他虽然批孔,但也在用孔,他深知儒学根本在于道德,所以建立了当时最好的道德体系,人民素质前所未有的高涨。
他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他太懂人民需要什么了,也太懂各类学识的根本在哪里,他一句“妇女能顶半边天”直接将南宋程朱理学以来对于女性压迫直接推翻。
他学识之高,智慧之深,冠绝当世。
也正是这样的人才重造了华夏,让文明重新复苏,进入了新的生长期。
只可惜,他走的太早,太早……
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他还有一句“华夏文明要自信”没有说,因为,他想等华夏强大了,再说这句话,那时,才有说服力。
可他,等不到了……
后人忘了,也或许是故意忘了,在通往西方的道路上狂奔不止,根本就忘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八个字该怎么写。
以至于,否定文明,否定历史。
搞成了历史虚无主义……
真是,欲灭其国,先灭其史啊……
任侠讲了很多,但深入浅出,多是举例,以华夏历史为脉络,就是以人类文明史为脉络,穆勒这才明白文明的大致脉络,知道文明是怎么来的,该怎么去。
“货币、知识、道德……”
“先生。”
“我很庆幸我知道了这些,也感激您教我这些,但是,不论是知晓,还是去做,都是因为有您,如果没有您,我不认为以前的环境这些东西有用。”
“即便是现在也一样。”
“联盟之所以会存在,我们这个社会之所以会存在,都是因为有您。”
“如果,我说如果……”
“如果您不在了呢?”
任侠占领了南美,并没有建国,对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任侠只告诉他们,以“联盟”称呼即可,却没有说是什么联盟……
这个答案,终有一天,人民自己会知晓。
至于。
如果他不在了……
“我的偶像曾说过,如果他不在了,我们就都是他。”任侠笑着说道,神情有些缅怀,他们都是两千年生人,他们成长的环境,社会对于那人的抹黑已经褪去,真正的光辉无法遮掩,他们是听着伟人的事迹长大的。
所以,无论是李新德,周瑞,还是他。
他们的一生,其实都是在追寻伟人的脚步,他们努力的回应伟人的期望。
回应这句:我离开以后,你们都是我。
薪火相传,不曾绝熄。
任侠从不认为自己超越了偶像,他能做得更好,只是因为他有幻想的力量而已,他们想的更远,只是因为时代需要那么远而已。
穆勒呆呆的品味那句话,而后,不太自信的说道:“可是,我们跟先生的差距……太大了。”
“大吗?”
“嗯,很大,我感觉永远也无法到达先生的高度。”
“那,如果我离开了,你会如何呢?放弃反抗,回到以前那种浑噩的状态,就这样在剥削、压迫中度过一生吗?”
“我……我不知道。”
穆勒惭愧的低下了头,他从来不是什么坚定的战士,他只是一个比较活泛的混混而已。
任侠并没有责怪。
他拍了拍穆勒的头发,说道:“那就去学习吧,学习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去了解这个世界,至少,你们还有学习的时间,我现在也不会离开。”
“以后,你们懂得更多了,就知道该怎么去做了。”
“人类的文明要有出路,靠某个人是不行的,哪怕人民相信他,也做不到,因为,历史已经验证过一次了。”
“地上有五把枪,你们要学会捡起来。”
“自己去斗争。”
“文明的觉悟,是每一个人的事,而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
穆勒傻傻的点头。
随后,他又想起了这些天看到的关于世界的信息,不由担心的问道:“先生,您浪费时间来教导我们,而不是去提升力量,真的没问题吗?”
“他们都说,神王赢定了呢……”
任侠笑了笑,起身,问道:“你又怎么知道,我没在提升力量呢?”
“你们。”
“就是我的力量啊。”
穆勒疑惑的问道:“我们就是您的力量?可是,先生您没有写书啊。”
任侠却说:“我写了书啊,你们现在不就在看这本书吗?”说话间,他挥手像是张开着这个世界,先生说,他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书?
“先生,我……”
穆勒还想说什么,发现,任侠已经离开了,神像恢复了原样,成为了一块普通的石头,但神像的姿势变了,他的手拨开着,似乎在拨开什么云雾,又似乎在展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
“任侠在南美做的很好,我们也要迎头赶上了。”
自和谐城之战结束,在曙光城还在筹备的法庭的这些天,世界各地的信息情报也纷纷涌入曙光城,这是姬长生回归后强调情报重要性的结果。
任侠去南美不过月余,经历幻想事件结束的波动之后,更是快速平复,整个南美地区都为之一新。
虽然地区贫瘠,但效率之高,力量之集中,是其他所有势力都没有的,明明整个华夏地区都开始实行曙光模式,特别是广南和南江两省最先实施,可到头来,在新的产业革命当中,却是南美那边先上马了几个重要项目。
整体战略转型反而更快一些。
固然有船小好调头的缘故,但也更因为那个执行力和破釜沉舟的决心,就有产业链越是庞大,开拓新产业的时候就越是束手束脚。
哪怕进行了曙光模式的改革,将东西都抓在了政府手里。
可要改,决心也不是那么好下的。
姬长生自然知晓李和的意思,他接过李玥帮忙泡的茶,一边喝一边说道:“跟任侠可比不了,别指望曙光城可以做到那个效率。”
“但下一阶段是可以推进了。”
“这次审判过后,除了主要力量经营非洲以外,曙光城的教学体系必须升级,学术氛围还不够浓厚,必须要让所有人都对学习感兴趣,主动去学习。”
“不学,不会,不懂。”
“哪里能够真正的理解文明的觉悟是什么?”
“历史研究社搞出了觉悟三部曲,我们总不能等别人先落实,在曙光城,我们该将第一步天下为公先做到位。”
李和点点头。
说道:“之前萱儿跟我说,历史研究社还有一堆外来的学者在学园区讨论细节,现在应该差不多有方案整理出来了,你跟历史研究社那边对接没有?”
姬长生抱着茶杯,说道:“去级取层,广修菩提,还安悟得,这十二个字很好,但具体以此来构建一整套社会体系就比较难了。”
“历史研究社说完整的计划还要至少两个月。”
“我等不了。”
“现在只能一边做,一边补充修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