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侃侃而谈,思路清晰,言毕,便回转孔明身侧,盘膝而坐,一手拎起酒樽,饮酒润喉。
孔明笑眯眯的看了赵林一眼,也不斥责他失礼,反而挽住袍袖,从瓮中舀酒添杯,俨然将赵林当作了亲弟弟一般。
刘备听了赵林一番话,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思索之色,问诸葛亮:
“军师以为柏轩此法如何?”
诸葛亮手握羽扇,向刘备躬身一礼,笑道:
“主公,柏轩此法甚妙。如今我等寄居于夏口,地狭民寡,资源有限,兼之兵马不多,正合此时之用,若依此行军制改革,既可提升我军战力,又能兼顾百姓生计,兼之兵马不多,施行方便,若能形成惯例,待各营齐备之际,也可有例可依,实乃一举三得之良策。”
孙乾、简雍二人也在一旁附和道:“军师所言极是。”
刘备面露欣慰之色,对赵林道:“柏轩年纪轻轻,却有这般见识,殊为难得。只是这军制改革实施起来,怕是还有诸多细节需细细斟酌。”
赵林抱拳回道:“正如主公所言,林也只是略抒己见,具体施行,还需主公与军师定夺,诸多细节之处,如兵力、器械如何分配,统军之将如何轮转,林便一概不知了。”
让咱出个主意还行,涉及甲胄和兵权的事,咱可不敢参与。
诸葛亮微微点头,言道:“主公,当下首要之事有二,一则,便是先确定这各营兵员的筛选标准,以及如何妥善安置那些从现役转为预备营或是退役归田之人,需让将士安心,无后顾之忧,方能使此策顺利推行。”
刘备点头称是,随即看向众人道:“此事便交于军师牵头,柏轩从旁协助,公佑、宪和也一同参与谋划,务必将此事办得稳妥,宁可不改制,也不能让将士不满。”
众人齐声应下,诸葛亮又道:“二则,便是北方各县逃难之民如何安置,若按柏轩之策,当遴选少年青壮,既是募兵,需有主办之人,主公欲遣何人募兵?”
孔明嘴上在问,羽扇却在不经意间点向赵林。
刘备与诸葛亮心意相通,郎情妾...呃,心有灵犀一点通,怎能不知其意?
便又点将赵林:
“柏轩,汝虎雏之名已广传四海,既是招募少年青壮,便由你去督办此事吧。”
赵林只得起身行礼,唱了个喏,恐又有事务安排,逃也似的离了府衙,打马往城外流民营地而去。
融合记忆之后,赵林继承了原身的执念,光耀门楣,但也不想年纪轻轻就化身资深打工人,打工是可以的,但不能当拉磨的驴。
打马来到城外,流民营地。
拖家带口的数万人聚集在一起会有多壮观?
反正赵林跟着负责安置的官员走了半个时辰,才终于来到了营地中心位置。
自有辅兵立起大旗,设下桌椅,流民不知其意,在周围聚集围观。
赵林见状,令十余亲卫按刀而立,自己则跃上木桌,朗声喝道:
“我乃刘皇叔帐下,常山赵林,赵柏轩,今日,为募兵而来,各位白丁布衣,且听我一言。”
赵林站在木桌上,目光环视四周,声音洪亮如钟,在这流民聚集之地回荡开来。
“如今曹贼野心勃勃,妄图篡汉,乃至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想必汝等皆有体会。
曹兵良莠不齐,军纪散漫,多有劫掠百姓,烧杀奸淫,更有曹贼亲自下令屠城之举,譬如徐州,尸横遍野。
天灾连年,曹军不体恤百姓,却常掳民充粮,分而食之,如此所为,不胜枚举,畜生也。
我等既为大汉子民,每日辛勤劳作,养家糊口,做了何等恶事,竟遭如此苛待!汝等焉能坐以待毙?”
众流民听闻,先是一阵交头接耳,随后皆安静下来,抬首望着赵林,眼中九分麻木,只一分仇恨。
赵林见状,话锋一转,高声又道:“吾主刘皇叔,汉室宗亲,性宽和,善下人,素有匡扶汉室,救民于水火之志,多行善举义事,其德泽广被,治下之民咸受其惠,今略述一二,汝等静听:
我主起兵之时,适逢黄巾之乱起,天下汹汹,民不聊生。
皇叔见此乱象,乃聚乡勇,起于涿郡,讨黄巾贼,初战即勇,多有斩获,因功得授安喜尉。
然时逢督邮巡县,多有欺压百姓之举,又欲索贿于皇叔,皇叔性刚直,耻为之,怒而缚督邮,施杖责,遂弃官而去。
后有汉贼董卓为祸,皇叔乃助中郎将公孙瓒讨董卓,会诸侯于酸枣,其间虽未建大功,然其仁德之名渐闻于诸侯。
未几,皇叔又助青州刺史田楷以拒袁绍入侵,皇叔数与绍军周旋,屡有战功,因领平原相。
及平原,皇叔勤修政事,礼贤下士,厚待百姓,境内大治,声名益显,想必汝等亦曾听闻。
时郡民刘平素轻皇叔,耻为之下,阴遣刺客欲害之。
刺客至,皇叔不知其恶意,只以为乃寻常百姓,待之甚厚,刺客感其诚,竟不忍相害,以实相告而去,由是其仁德之名更播于四方。
之后我主领徐州,时州内民生凋敝,战乱仍频,百姓惶惶,不得安宁。
皇叔至,则悉心抚民,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使耕者得安于田亩,商贾得畅于市场。
每有灾荒饥馑,皇叔必开仓赈济,亲率麾下将士,分粮于街巷之间,不以己乏而辍其事,是以民皆感其恩,咸呼为贤主也。
及为豫州牧,值寇乱猖獗,郡县残破,皇叔不以境狭而怠政,反广招流民,为之筑庐舍,给耕具,授田土,令其复业安居。
又设学塾,延师儒,教民子弟以诗书礼义,欲启民智,化民俗,使治下渐呈熙熙之象。
皇叔素怀仁德,视民如伤,凡有讼狱,必亲听之,察其情伪,不枉不纵,期于公正。
民有冤屈者,得诣前陈诉,皇叔皆耐心以对,务使沉冤得雪,故民无怨怼,皆敬服之。
至于治下之民生活水平,虽未能尽脱乱世之困厄,然较诸他处,已为幸矣。
田畴之中,禾黍渐茂,岁有所收,仓廪稍实,足以自给;市井之内,商贸渐兴,货物流通,民生有序,不复有颠沛流离之苦。
且皇叔常以忠义仁德教民,风气淳朴,邻里相恤,守望相助,虽处乱世,犹存一片祥和之态焉。
嗟乎!
是故,皇叔以仁德为本,行义举于四方,关爱治下之民,其用心之良苦,作为之善者,诚为当世之楷模也,故能得民心,聚贤才,渐成一方之势也。
今,皇叔特遣赵某来此募选少年青壮,入我军伍,共抗曹贼,保家卫国。
尔等若入军中,衣食皆有着落,更可为自己、为亲族挣一份安稳前程,或有田亩若干,或有屋舍一间,若有功劳,令加赏赐,此诚为汝等未有之机,切莫错过。”
赵林具言刘备仁德事迹,百姓或有耳闻,或有不知,待赵林言毕,皆心向往之。
如此仁德之君,当作赞诗一首:
汉室倾颓乱世秋,皇叔辗转志难休。
屡经兵败身飘絮,长作羁途意未愁。
仁厚存心怜百姓,贤明播誉聚群雄。
江夏虽为栖寄处,黎民犹自慕名投。
青史昭彰仁德在,后人妄议也徒留。
任他蜚语千般起,圣主高风万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