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见刘琦犹豫,冷哼一声,言道:
“贤兄,苏贼恶行,江夏百姓皆有切肤之痛,若不将此等丑事昭告天下,如何对得起这一方受苦之人?
吾等既身处高位,当为百姓谋福祉,怎能因一己之私,任由这等恶族逍遥法外,即便已灭其门,然其恶名不扬,百姓怨气难消啊!”
刘琦闻言,仍有迟疑之色,嗫嚅道:
“贤弟,此事干系重大,恐牵一发而动全身,这......这其余豪族知晓,定不会善罢甘休。”
赵林拍案而起,怒目圆睁,喝道:“哼!吾等行事,只问对错,何惧那等鱼肉百姓之徒?
再者,有吾主刘皇叔在此,岂会怕了那些宵小?
贤兄莫再犹豫,速做决断!”
刘琦被赵林这一喝,身子猛地一震,又想到若不应下,今日怕也难过这关,当下心一横,叹道:
“罢了,罢了,便依贤弟所言,吾这便用印,只望往后莫要再生事端才好。”
言罢,唤仆人取来私人印玺,闭眼狠心,在那绢布之上,太守印旁,重重按下印来。
赵林见此,脸上这才露出满意之色,收起绢布,言道:
“贤兄此举,实乃大义,江夏百姓定会铭记。
待此事公布,那等为恶之徒必不敢再肆意妄为,江夏之地,太平矣。”
刘琦却只是苦笑,心中忐忑,不知这后续风云将如何变幻,只盼着能如赵林所言,一切顺遂,不至招来大祸才好。
赵林得了刘琦用印之绢布,便告辞离去,命亲卫召集小吏,即刻去城中各处张贴。
一时间,江夏城内,百姓蜂拥围观,众人看罢苏家恶行,皆是义愤填膺,纷纷痛骂苏家丧尽天良。
那往日被苏家欺压之人,更是跪地痛哭,直呼苍天有眼,终于能还他们一个公道。
而城中其余豪族见状,个个心惊胆战,深恐自家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也被翻出,皆闭门聚首,商议对策,一时之间,江夏城内,各世家皆惶惶不可终日。
豪族之中亦有智慧之士,猜到是刘备所为,便前去求见刘备。
如何交易,赵林不得而知。
几日后,第一批器械出炉,百余辆大车运送刀枪至新兵营。
刘备又来调令,命赵林率一万七千新兵到新兵营驻扎,空出城北大营,以待剿匪回来的张飞所部。
如此又过了三日,兵器、甲胄陆续送来,新兵已装备刀枪斧锤三千余,精良札甲百余。
十余教师亦前来报到。
赵林将自己写的练兵之法尽数交给霍峻、潘浚,便每日去营中监督一番,或游走于相熟之人府邸,喝酒吃肉,闲谈吹牛。
这一日,张飞回营。
赵林提了几坛酒去张飞府上。
二人斗了一番酒,正闲谈之际,忽有刘备亲卫前来相召。
二人骑马来到府衙,方才入堂,便见刘备麾下文武齐聚,客座上跪坐一人,体貌魁伟,仪表堂堂,豪迈忠厚。
刘备起身介绍一番,二人方知此人乃是江东使者,鲁肃鲁子敬。
二人带着酒气,颇为失礼,便客气一番,各自入座。
刘备见麾下文武到齐,便拱手作揖,面带微笑,对鲁肃言道:
“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先生此来,想必有所深意,吾等但说无妨。”
鲁肃亦起身还礼,目光环视众人,而后落于刘备身上,朗声道:
“刘皇叔,吾主孙将军闻皇叔新至江夏,特遣肃来,
一则为通问候之意,
二则如今曹操大军压境,虎视眈眈,天下局势动荡,肃想探问皇叔对此有何计较?”
刘备微微皱眉,长叹了一声,道:
“子敬先生,曹贼势大,拥兵百万,吾等暂居江夏,实乃无奈之举。
吾虽有心抗曹,然兵力单薄,尚缺良策,正为此事忧心不已。”
诸葛亮在旁,轻摇羽扇,微微点头,言道:
“曹贼此番南下,名为统一天下,实则野心勃勃,欲吞山河。
其虽兵多,然远道而来,士卒疲敝,且北人不习水战,此皆其弊也。
吾等若能联合各方之力,或可与之抗衡。”
鲁肃闻之,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看向诸葛亮道:
“久闻孔明先生智谋超群,今日一语中的,果非凡人。
吾江东之地,亦有此意,欲联合抗曹,共御强敌。
只是不知皇叔与先生意下如何?”
刘备面露思索之色,沉声道:“联合抗曹,自是上策,然此事重大,需从长计议,诸多细节皆需斟酌。”
鲁肃忙道:“皇叔所言极是,只是如今形势紧迫,战机稍纵即逝,还望皇叔早做决断。”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道:“子敬兄,吾等亦知时不我待,只是此事关乎万千将士生死、天下苍生之安稳,不可草率。
可先遣一人随子敬兄同往江东,与孙将军当面详谈,共商抗曹之良策,如此一来,两边互通心意,也好早做安排。”
鲁肃点头称是,目光殷切地看向刘备,道:
“孔明先生言之有理,不知皇叔可愿派人同往?”
刘备略作思忖,看向诸葛亮,二人目光交汇,似已有默契。
刘备遂道:“吾意请军师随子敬前往江东,面见孙将军,共谋大事。”
诸葛亮起身,向刘备躬身一礼,道:“亮必不负主公所托。”
鲁肃大喜,连声道:“如此甚好,有孔明先生同往,吾江东上下,必竭诚相待,共图抗曹大业。”
众人又就一些细节事宜商讨片刻,约定明日便乘船去望江东。
鲁肃见事已谈妥,便起身告辞。
刘备率文武将鲁肃送至府衙门外,相互拱手作别。
待鲁肃去往驿馆,张飞凑到刘备身边,言道:
“大哥,让军师一人前往江东,军师安危如何是好?”
刘备言道:“三弟勿急,吾怎会让军师一人独往。”
言罢,回到堂中,谓诸葛亮道:“军师欲要何人护卫?”
目视张飞,略微沉思,又道:“莫不如告知鲁子敬,多等几日,调云长归来,再做计较?”
张飞闻言,自告奋勇:“此事何须劳烦二哥,飞愿护送军师往江东去见那碧眼儿,必保军师平安。”
诸葛亮笑道:“三将军虎啸龙吟之声,江东鼠辈岂敢闻之?
也不劳烦二将军奔波,明日亮自随鲁子敬乘一扁舟过江便是,主公不必心忧。”
刘备怎能让诸葛亮独身前往?见诸葛亮不愿带张飞,连忙四下看去。
待见到赵林之时,眼神一亮,言道:“云长镇守缺月,子龙需镇守鲁山,既如此,不如让柏轩护卫军师左右。”
诸葛亮见刘备着实不放心,只好颔首应下。
赵林闻刘备唤其名,便对闲谈的糜竺拱了拱手,行至刘备身前,抱拳行礼,口称主公。
刘备上下打量赵林,见他虽一身酒气,但唇红齿白,容貌俊朗,身姿挺拔,便觉得派赵林护卫诸葛亮前往江东拜见孙将军,最合适。
遂言道:“柏轩,听闻汝近日将练兵之事,尽托付于承明、仲邈,每日躲在府中偷闲,或是四处访友,蹭吃蹭喝,可有此事?”
赵林心里发虚,刘备怎么知道的?谁打我小报告了?
嘴上却说:“主公明鉴,林自接下练兵之令,每日皆去新营操练,从未偷懒,必是有人在主公面前污蔑于我!”
言罢,不动声色清了清嗓子。
刘备随意摆了摆手,言道:“吾岂不知汝?汝年幼之时,若是撒谎,便好轻咳,我府中谁人不知?便只有你不知罢。”
见赵林还要狡辩,刘备又道:“吾非问罪于你,汝既将新兵操练之事安排妥当,便回去稍作准备,明日随军师往江东一行罢。”
赵林倒不是不愿意去,相反还挺想去看看,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名场面的,能见证历史,还能公费出差,运气好说不定还能看看孙尚香美不美,何乐而不为?
抱拳,行礼,言道:“主公有令,林自当尽力而为,必保军师无恙。”
压根不用保,这一趟就是跟着诸葛亮公费旅游的。
刘备知赵林虽年少,却武力不凡,如此便放心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