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口,太守府。
赵林沐浴更衣,着武士袍服,挎虎爪长剑立于府衙堂中。
刘备、诸葛亮、赵云、糜竺、孙乾、简雍、潘浚、霍峻皆在,除却吏守其它三县之向朗、伊籍、糜芳,以及驻守缺月的关羽,剿匪的张飞,刘备麾下文武已齐聚于此。
堂中沉寂,众文武皆不言。
忽有一儒雅武将,按剑而入,抱拳禀告曰:
“禀主公,各城门及城中大营皆已布控,县衙及各处皆发榜文,传播全城。
斥侯来报,民皆喜,未曾见有怨,本地豪族亦未有所动作。”
刘备长舒一口气,道:“叔至劳苦。”
陈到拱手,行至刘备侧后,按剑而立。
刘备目视赵林,叹气半晌,却不言语。
赵林站立良久,忽言道:“自古杀人偿命。
苏猛污蔑于我,又诽谤主公,辱骂我叔父,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便动手制止,也未曾取其性命,其仗剑便要杀我,我便反杀之,何罪之有?
其弟自知无理,若对簿公堂,不能胜诉,阴使刺杀之举,欲置我于死地。
我族叔赵雷,自随我叔父跟随主公,每战必先,从不落于人后,竟死于小人之手,何辜也!
贼欲杀我,我便屠贼满门,正是此理。
若其余豪族欲行报复,林不带主公一兵一卒,只我单枪匹马,便将这些蛀虫杀个干净,既还江夏百姓一个公道,亦使贼不敢招惹于我。”
话音刚落,赵云拍案而起,大喝道:“住口!”
刘备慌忙起身道:“子龙,你且坐下。”
见赵云面色阴晴不定,刘备又叹一口气,下阶行至赵林身前,解释道:
“柏轩贤侄,吾非责怪与你。然你年少易怒,便不管不顾,单枪匹马冲进苏宅,如若遭遇不测,吾痛失一臂矣。”
赵林愕然,目视刘备,问道:“主公果真不罪我?”
刘备轻抚赵林脊背,温言道:“汝虽杀人,却是有因,便依汉律,亦是无罪。
那苏猛之弟,并无官职,又不曾举孝廉,阴谋刺杀统兵之将于市井,乃同谋反,此夷三族之罪也。”
赵林不言。如今汉律如同废纸,有罪,无罪,还不是谁拳头大谁说了算?
刘备执赵林之手,行至阶前,言道:“吾今召诸卿于此,为计肃清江夏豪族之患,非问罪也。”
赵林闻言,环视诸公,目之所至,人皆颔首,只有赵云,目光不善,脸色有愠。
赵林摊手,指向赵云,言道:“非林不信主公,我叔父面色不善,恐回家罚我舞枪。”
这倒不是赵林作小儿态,或是矫情,赵云罚原身舞枪,那可是真罚。
轻则令赵林扎枪数百,皆要透双层皮甲,重则扔来一副铁甲,何时透甲,何时便歇。
原身年十四时,曾与张飞醉酒闹事,赵云便扔来一副破烂铁甲,手在铁甲胸腹画了一圈,便要赵林去刺。
赵林连刺数千,耗时两昼夜,皆不能透,枪刃磨平,乃至晕厥方止。
自那以后,原身再不敢醉酒,及至赵林灵魂融合,亦不敢贪杯,此事众人皆知,闻赵林之言,皆忍俊不禁。
赵云亦啼笑皆非,言道:“吾非怪罪于你,可你......可你怎能孤身前往?便不能等调兵前去?”
赵林闻言,这次相信众人皆不罪,傲然道:
“吾曾对主公言,兵虽众,若无甲,则不足虑也。
彼之家丁部曲,皆着布衣,吾虽未戴兜鍪,却着札甲在身,贼虽众,却奈何我不得。”
赵云哑然,不想罚侄儿舞枪扎甲,竟让他对甲胄如此推崇。
“甲虽坚固,然久守必失,莫非如此,赵雷.....罢了,汝今后当引以为戒,但若出门,需带亲卫队,护持左右,当年孙伯符之勇,未必逊于汝,前车之鉴,当思之,慎之。”
赵林见赵云情真意切,抱拳一礼,谢曰:“侄儿谨记叔父教诲。”
刘备见未来女婿终于走出阴霾,浑身煞气收敛,抚掌而笑:
“苏家作恶多端,早已激起民愤,汝虽亲手杀人,有僭越之嫌,却无大过,百姓亦赞,为民除害,此事便揭过。”
刘备转身拾阶而上,立于议案之后,言道:“如今吾等与本地豪族,已成水火之势,卿等有何良策以应对?”
孙乾拱手,进言道:“主公,今苏家既灭,其余豪族虽未有所动,然恐其暗中勾结,蓄势待发。
依乾之见,可先遣能言之士,往各豪族处,陈说利害,晓之以理,使其知晓与主公为敌,绝无善果,或可暂弭其患。”
简雍闻言起身,摇头道:“公佑此计虽善,然恐收效甚微。
彼等豪族,多恃财势,久居此地,盘根错节,非几句利害之言可动其心。
吾意当以威服之,可令军中精锐,耀武于各豪族门前,显我军之盛,令其不敢轻举妄动。”
刘备沉思不语,霍峻抱拳道:
“主公,峻以为,可从其内部入手。
豪族之中,亦非铁板一块,或有不满苏家恶行之人,或有欲依附主公以求长远者。
可密遣使者,探其心意,拉拢分化,使其自乱阵脚,而后各个击破。”
糜竺沉吟半晌,言道:“诸公之计,皆有可取之处,然亦各有弊端。
依竺之见,当恩威并施。
一面示之以威,如宪和兄所言,展我军之雄威;
一面许之以利,对可拉拢之豪族,许以官职,令其为我所用,助我等安定江夏。”
众人各抒己见,或点头称是,或微微思忖,堂中一时议论纷纷。
诸葛亮羽扇轻摇,微微而笑,待众人话语稍歇,乃长身而起,踱步至堂中,朗声道:
“主公,亮以为,此事,刘琦公子为关键所在也。
刘琦公子现为江夏太守,素得民心,若使其将苏家所作恶事公之于众,彰其恶行于江夏百姓之前,则世家畏民怨沸腾,必不敢行报复之举,或将求救于主公。
若如此,主公正可借此良机,再令本地豪族援助一二钱粮,以充军资。
彼等豪族为求自保,权衡利弊之下,当会依从。
如此一来,既可解当下之患,又可得钱粮之助,于我等稳固江夏、图谋大业,皆有裨益也。”
刘备闻言,抚须颔首,赞曰:“孔明之言,甚合吾意。此计两全其美,既可安豪族之心,又能利我军之事,妙哉!”
赵云亦点头称是,曰:“军师此计,确为上策。只是那刘琦公子处,需遣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去说项,方可确保万无一失。”
诸葛亮笑曰:“子龙所言极是,亮思之,柏轩能言善道,可担此任,往见刘琦公子,详述其中利害,料想刘琦公子亦知此事关乎江夏之安稳,必不会推辞。”
众皆愕然,目视赵林,不知诸葛亮何意。
时有数人曾旁观当日赵林斩苏猛之事,乃告不知者。
具言赵林如何斩杀苏猛,掷首级于阶前,刘琦噤若寒蝉,两股战战,云云。
众人相视,皆露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