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赵林着武士袍服,腰挎虎爪长剑,与诸葛亮骑马赶往驿馆。
即将前往江东,赵林兴致颇高,问诸葛亮道:
“军师可曾去过东吴?”
诸葛亮答道:“不曾。”
赵林又问:“军师可曾听闻东吴有何名胜风景?”
诸葛亮曰:“听闻有一处遗迹,是昔日越王勾践种兰之处,曰:兰亭。”
赵林闻言,想起了《兰亭序》,兴致更盛,问道:
“兰亭在何处?可在柴桑?”
诸葛亮答曰:“柏轩,汝可知此行职责所在?”
赵林曰:“军师此行乃为说服江东联合抗曹。至于我嘛......我为军师护卫。”
诸葛亮曰:“既如此,我等当以正事为要。不可游山玩水。”
赵林讨了个没趣,于是闭口不言。
二人纵马来到驿馆,会合鲁肃,各自行礼,又转回府衙,辞别刘备,便一同赶往渡口,自有鲁肃来时的舟舸等候岸边。
三人登船,跨江而去。
鲁肃与诸葛亮烹茶、煮酒,叙话不停,二人似相见恨晚。
赵林过了最初的新鲜劲儿,逐渐觉得无聊,又有舟行晕眩之症,便在船舱中酣睡。
自巳时行至亥时,已至黑夜,方才靠岸。
诸葛亮叫醒赵林,二人又随鲁肃骑马赶路半个时辰,这才到了柴桑驿馆。
鲁肃与诸葛亮约定次日便去拜见孙权,又叮嘱诸葛亮莫要将曹军实情相告,如此才行礼告辞。
临别之间,鲁肃又亲自叮嘱驿丞,务必招待好二人不提。
翌日,赵林与诸葛亮随鲁肃出驿馆,径往城中而去。
但见柴桑城内,街巷纵横,行人如织,熙熙攘攘,热闹非常。
街衢两侧,屋舍栉比,皆作白墙黑瓦之状,颇具江南水乡之雅韵。
时有贩夫走卒,挑担荷筐,果蔬鲜货罗列其中,吆喝之声,不绝于耳;
亦有富贵者,锦袍加身,乘车驭马,神态悠然,穿行其间。
路旁店铺毗连,幌子高悬,随风摇曳,酒肆飘香,茶坊清幽,各呈其态。
赵林好奇之心大起,左右顾盼,不住打量。
遂问鲁肃曰:“子敬先生,此城中诸多妙处,先生可愿稍作介绍?”
鲁肃笑而应道:“柏轩有所不知,柴桑乃吾江东要地,商贸繁茂,人文昌盛,自是别有一番气象,不过此时拜见孙将军为要。”
赵林闻之,点头称是,愈发兴致盎然,沿途观览,目不暇接。
未几,行至孙权议事之所。
但见殿宇巍峨,气势恢宏,朱门铜钉,庄严肃穆。
阶前侍卫,皆盔明甲亮,执戈佩剑,威风凛凛,分列两旁。
赵林目光扫过,刻意观察其兵器甲胄,暗与刘备麾下相较。
只见江东侍卫之甲胄亦为札甲形制,打造颇为精巧;
其兵器,戈矛锋刃锐利,寒光闪闪,似更重工艺之精妙。
而刘备麾下之甲胄,或显古朴厚重,多为精铁锻造,虽略显粗拙,然防护之力当比之东吴略强。
少顷,穿越宫门,鲁肃引诸葛亮至一侧偏殿,早有江东文官候于此处,众人施礼,便入内叙话。
又引赵林往另一侧偏殿,数位江东武将立于其间,见赵林前来,皆以目光审视。
鲁肃自去面见孙权,入得堂中,行礼毕,奏道:
“主公,诸葛孔明已至,此次刘备特遣赵林赵柏轩为护卫同来。”
孙权闻之,顿感惊奇,问道:“子敬,此赵柏轩可是长坂坡连胜五将,救回刘备家眷,曹操夸赞为虎雏之赵柏轩乎?”
鲁肃答曰:“正是此人,其虽年少,不及弱冠,然武艺高强,勇冠三军,不可小觑也。”
却说那诸葛亮在偏殿之中,正在上演舌战群儒。
而赵林这边,与江东数武将通过姓名,江东众人见他年少,却在长坂坡闯下偌大名头,曹操亲口夸赞为虎雏,皆心有不服,遂出言质疑。
一人抱拳道:“听闻小将军武艺超群,我等皆是好武之人,今日难得相聚,不知小将军可愿与吾等切磋一二,以证传言非虚乎?”
赵林本就性直,见此情形,亦不惧,哈哈一笑,应道:
“既诸位有此雅兴,赵某自当奉陪。”
武人直爽,非比文官。
江东众将见赵林并不推诿,应的果断,当下印象大改,态度不复刁难之意。
赵林起身,抱拳曰:“各位将军,谁先来?”
有一青年武将起身抱拳,笑道:“某与将军年岁相近,便先来讨教虎雏高招。”
赵林视之,乃凌统凌公绩,遂解下腰间虎爪,双手拄剑,言道:
“吾非夸口,若是水战,公绩兄尚有两分胜算,若是脚踏实地,公绩兄非我敌手也。”
凌统闻言,拔剑在手,怒曰:“汝何小看我也!”
言罢,快步前冲,直刺赵林面门。
赵林拄剑不动,及至凌统剑尖已至面门,方才侧头闪过,右脚踢剑,虎爪长剑带鞘拨打凌统佩剑,单手倒提连鞘长剑,闪电般横在凌统咽喉。
凌统大惊,未料赵林出手竟如此之快,招式这般凌厉,当下呆立当场,已败于一瞬之间。
赵林收剑,抱拳而笑曰:“公绩兄,承让了。”
凌统面有惭色,然武人磊落,遂还剑入鞘,抱拳回礼曰:
“柏轩武艺高强,某确是不及,心服口服也。”
旁侧诸将见凌统仅一招之间便败于赵林之手,皆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思忖,原本皆对赵林少年威名存疑,此刻方知传言不虚,果乃虎雏也。
然江东诸将大半在此,岂能让外人称雄?
又有一将出列,抱拳道:“柏轩身手不凡,某愿讨教一二,望不吝赐教。”
赵林观之,乃周泰也,遂笑曰:“周将军身姿魁梧,气势非凡,若是比较气力,赵某必败,若是以佩剑比斗,将军亦非吾敌手也。”
言罢,仍是双手拄剑,目中无人。
周泰却不动怒,只因赵林一招败了凌统,因此不敢轻敌,拔出佩刀,提刀在手,大喝一声,挥刀便砍。
赵林身形灵动,侧身避过,周泰一刀砍空,未及回身,赵林已欺身而近,手中虎爪长剑剑柄直击周泰手腕,周泰只觉手腕一麻,佩刀几欲脱手,却强自忍住,挥刀横斩。
赵林并不硬接,微微后跳,刀刃擦着胸腹,一掠而过。
趁着周泰又砍在空处,赵林双脚落地,身体前倾,几乎平行于地,猎豹一般向前窜出,剑鞘在周泰侧肋抹过。
众人皆未披甲,只着武士袍服,这一抹虽是未曾用力,但周泰已经清晰的感受到了。
二人交错而过,周泰倒提佩刀,抱拳言道:“柏轩好身手,周某败了。”
言罢,羞愧回到席间。
赵林随意拱了拱手,依旧双手拄剑,立在偏殿中央。
众人见状,皆咋舌不已。
周泰之勇,众人皆知,竟只走了两个回合!
要知道这虽是步战,短兵相接,但江东诸将相比北人,本就更善步战,如今却在自家地盘上被一个十六岁少年三招败了两人,如何不惊?
又有一将按捺不住,欲上前再战,正此时,鲁肃自孙权处返回,见此情景,忙高声喝止曰:
“诸位将军,今日诸葛先生与柏轩将军前来,是为共商抗曹大计,非比武之时,切莫因一时意气,伤了和气。”
众人闻鲁肃之言,虽不甘心,却也只能罢手。
赵林抱拳行礼,礼仪周全,不复目中无人模样,朗声言道:
“赵某今日多有得罪,实乃有所苦衷,望诸位将军周知:
曹军势大,拥百万雄兵,欲吞天下,今袁绍、刘表皆亡,曹操之敌只余我主刘皇叔与孙将军也。
江夏与东吴,分则必亡,合则尚有胜算。
方才赵某竭尽所能,速败二位将军,乃欲显我江夏武力。
林之所能,诸位方才有目共睹,然林于刘皇叔麾下,武艺实属寻常,无论关、张,亦或是吾叔父,皆能胜我。
若江东自水路攻曹贼,吾江夏自陆路袭其背,两路并进,前后夹击,曹军虽众必败!
吾方才目中无人之态,实为激励诸位将军,吾等武人,非比文官。
若不战而降,如何对得起将军之名。
林年少无状,得罪了,诸位勿怪。
待退了曹军,赵某愿再与诸位把酒言欢,切磋武艺。”
众将闻言,愤恨稍退,皆称善,遂与赵林一同入殿,暂歇等候,待诸葛亮与孙权商议要事毕,再作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