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赵林请命去山中剿蛮夷,刘备静极思动,便欲同行。
君臣二人领千余精锐方才出城,却有一人快步追来,言道欲作向导,协助赵将军剿蛮。
后军有斥候报与君臣二人,刘备叫引来一见,便与赵林出列来到路旁,叫大军继续前行,二人骑马于路旁闲谈等待。
及斥候引人来见,赵林视之,正是那虬髯壮汉。
壮汉拜伏于地,叩首曰:“小人名李焕,是八岭山中猎户,熟悉山林沟涧,知晓盘瓠蛮山寨所在,感念赵将军救我等乡亲,愿为大军向导。”
赵林救起此人之时,觉得其人壮硕,留了虬髯大胡子,端的一副猛将样貌,然其为人却显怯懦,是以曾呵斥于他。
此时见这李焕竟有勇气追来自荐为向导,颇有些意外,对此人印象稍稍改观。
赵林先介绍刘备曰:“此为赵某主君,豫州牧,左将军,仁德无双之刘皇叔。”
李焕闻言,急叩首曰:“小人李焕,拜见刘皇叔!”
刘备闻言,叫李焕起身,上下打量一番,言道:“壮士生得一副好相貌,可有武艺?”
李焕拱手曰:“小人能使弓箭,耍弄标枪,不曾习得战阵厮杀技艺。”
赵林见刘备面露惋惜之色,言道:“可会骑马?”
李焕称:“也曾骑过劣马。”
赵林闻言,命一亲卫去后军牵来一匹驽马,让李焕骑了,见其虽不甚熟练,却也能驭马小跑,便与刘备一同回返中军队列。
李焕便跟在赵林亲卫身后。
大军行了约莫七八里,赵林与刘备闲谈暂歇,便叫李焕上前,询问。
赵林曰:“壮士可有表字?”
李焕答:“山野之人,不曾得字。将军唤小人姓名李焕就是。”
赵林闻言颔首,又问道:“那蛮夷自称盘瓠子民,想必是武陵蛮一枝?”
李焕答曰:“是也。那一族蛮人信奉盘瓠大神,与我等山民一般狩猎为生。
小人曾闻老人言说,此一族与武陵蛮同枝,不知为何,于数十年前迁徙至八岭山定居。”
赵林闻言,与心中猜测对照一番,又问道:“此盘瓠蛮氏族人口详细,山寨虚实,壮士可知晓?”
李焕抱拳曰:“小人略知。盘瓠蛮于八岭山中有大寨七处,小寨二十二处,大寨三五百人,小寨数十人,遍布八岭。
男丁青壮皆善短兵,或有善投矛者,平日跋山涉水,制作陷阱捕猎,却与我等山民以弓箭狩猎不同。
女子则采摘野果,或于寨中耕作,缝补活计。
此族信奉盘瓠大神,每日供奉,若得鲜肉,则以鲜肉供奉,若不得鲜肉,便以人活祭,偶发捕捉山民为祭物,我等山民皆恨之。”
赵林闻言,心算盘瓠蛮人口,少则两三千,多则五六千,若其青壮男丁占比三五成,约莫也就千余。
正心算之际,刘备忽言道:“壮士此言当真?蛮夷捕捉我汉民为活祭?”
李焕拱手言道:“小人不敢妄言,此事虽不常见,每年却也有十余起。
是以我等猎户外出狩猎,少则十余人,多则数十人结队,若遇蛮人拿人,便以弓箭抵御,如此方有逃脱之机。”
刘备闻言,怒曰:“蛮夷,竟这般残害我汉民!”
赵林心算完毕,见刘备面带怒色,劝曰:“主公息怒,这盘瓠蛮止有千余青壮,我等此番进山,便将其青壮剿灭,为汉民雪恨。”
刘备却怒道:“吾自求学卢公时,尝闻六夷之患,六夷者,东夷、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乌桓鲜卑各族。
此六夷祸乱边境,常掳掠汉民为奴,致使边疆百姓家破人亡,田园荒芜,死者不可胜数。
备每念及此,恨不能提兵荡平诸患,救民归汉。
此寡民小族以汉人为活祭,其行之暴虐,天怒人怨也!
似此等残杀汉民之蛮夷,留之为何?柏轩宜诛尽其血脉,尽灭其族!”
赵林闻言愕然。
这还是仁德之主刘皇叔吗?怎么杀气比我还大?
按赵林的意思,是打算打破山寨,成年男丁皆斩,妇孺则充作奴隶,或有适龄蛮女则分与单身士卒。
而刘备竟要族灭盘瓠蛮!
赵林毕竟有一半后世思维,怎忍心杀害妇孺?
遂拱手进言道:“主公,彼为蛮夷,风俗习性与我大汉迥异,然究其根本,亦为人也。虽行事凶残,却非兽类。
若行灭族绝嗣之举,恐悖逆天道,干犯上苍,非明智、仁善之法,不可取也。
依林之见,不若细查蛮夷,凡沾染汉民鲜血、犯下恶行之人,皆一一揪出,尽数斩尽杀绝,为我受害汉民报仇雪恨。
其余未曾作恶之蛮夷,可将其发卖为奴,或作苦工,修缮城墙,挖掘铁石,务尽其用。
再者,可筛选其适龄女子,依军中将士之功绩多寡,分与士卒为妻妾。
如此行事,一则,虽覆灭其氏族,然不至违逆天道,且这般恩威并施,既能彰显主公威严,又不失仁德宽厚之名;
二则,可将凶蛮之徒斩尽,悬其尸于显眼通衢之处,另立碑石,镌刻严词警语,明示其余蛮夷,若有伤我汉民者,必族灭之,使蛮夷心生畏惧;
三则,军中诸多士卒,常年征战,抛家舍业,多有尚未成婚者,今得蛮女为妻为妾,可绵延子嗣,添丁进口,充实我大汉之民。
主公以为如何?”
刘备闻言,思忖一番,抚掌赞曰:“此法甚妙,便依柏轩所言。”
赵林见刘备赞同,又问李焕曰:“壮士可知山中汉民有几何?”
李焕回忆一番,拱手答曰:“近几年多有流民拖家带口,投入山林过活,不知其众几何。
不过...小人村寨附近,有大小寨子十二,约莫有数百户。”
赵林闻言,奇曰:“山民善射,可捕猎为生,流民投入山中以何为生?”
李焕言道:“流民青壮多于山脚开垦田亩耕种,年老体弱者...或卖妻卖女,与山民换取食物...”
赵林闻言,叹了一口气,言道:“山民不愿接纳流民,常理也。
只苦了百姓,为躲避战乱进山谋生,却也无活路。”
叹罢,三人皆沉默不言,只随军赶路,往八岭山而去。